高考中語文滿分150分,作文又是非常重要的一道題目,佔比非常大,滿分60分,寫好了作文就相當於考好的語文考試的一半。
高考作文往往是緊扣時事熱點,一道作文題目往往能暗含著整個社會對學生一代價值觀的考量,賦予的希望,也能顯示出,學生們對於熱點的思考和看法。
下面是宏達東方學校高二年級期中考試的優秀作文供大家賞析。
在一次關於「新課標整本書閱讀」的研討會上,某位一線教師對教材編審專家說,中學生學業負擔重,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尚在形成中,閱讀理解能力也還有限,有必要讀《鄉土中國》這樣的學術類著作嗎?教材編審專家說,正式因為他們讀不懂,閱讀能力有待提高,才需要去讀整本書的呀!
某雜誌社擬舉辦一個「中學生是否應該讀整本書的討論專欄,請你以「中學生:張平」的名義向雜誌社寫一封信,談談你的體悟或思考,落款時間為:2020.12.23
要求:題目自擬;文體自選;不少於800字。
1998班 劉梓涵
作文載道,言以明志
尊敬的編輯們:
你們好,我是中學生張平。就「中學生是否應該讀整本書」的討論,我想發表自己的見解。
誠然,某一線教師與編審專家對此問題各執己見,依我之見,中學生應該讀整本書。讀下整本書,對我們知識的獲取和人格的修煉具有重要作用。
讀整本書有助於全面理解,充分吸收書中知識。
「紀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韓愈的讀書方法是提要鉤玄法,提出綱要勾出精義。韓愈的書越讀越薄,終成說理大家。蘇軾用八面受敵法從不同的方面去研讀同一本書,每換一個新的角度便覺得別有洞天。蘇軾的書越讀越厚,終成詞壇巨擘。
顯而易見,讀書所帶給他們的感悟都是在讀整本書的基礎上產生的,若是僅讀片段,不統籌全書,綜合思考,想必他們也就不能更好地師法先人,培養國學修為,充分地理解吸收。
讀整本書有助於修煉優秀品格。
「苟有志於學問,此實為必讀而不可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同志嗜書如命,而他讀書的基本原則就是讀透一本書。毛主席讀《二十四史》,用紅藍字跡的筆做的批註包羅萬象,對史跡發表真知灼見,都表現了他「讀透一本書」的專心,恆心及意志力。
《雙城記》的開頭有一句話: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對於毛主席來說,在戰亂紛飛的時代,尚能堅定意志,堅守恆心,修養自己的品格去讀下整本書。而對我們來說,現在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更好的時代。我們生於和平的年代,有始有終地讀下一本書,也在鍛鍊我們持之以恆的品格,在極力克服懈怠和放棄的過程中,我們也收穫了屬於我們自己的高尚人格。
讀整本書有助於更好地服務於生活實踐。
古句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前者注重量之積累,後者注重質之體味。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對讀下整本書的具體詮釋。它們想表達的無非就是「品味,感受,共鳴,應用」。有了共鳴有了應用,才可以真正把生活過成一本書。
邱吉爾曾有言:不伴隨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將成為滅絕的文化。讀整本書對我們的生活實踐有積極作用,受書本啟示的實踐會為文化增添力量。由此可見讀下整本書的重要性。
作文載道,言以明志。讀下整本書是我們在生活海洋裡乘風破浪的小船,越過激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成為領航我們更好地生活的巍巍巨輪。
此致
敬禮
中學生:張平
2020年12月31日
1991班 張一諾
讀整書,立新觀
親愛的主編:
您好!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認為「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是使每位學生受益的。針對一線教師教材與教材編審專家關於是否讀整本書的這個問題,我認為應該去閱讀這本書。
閱讀整本書,能更好地理解書中內容。
著名的思想家曾說過一句話「理解萬歲」。這句話於千萬世來一直傳遞。事實的確如此,面對一新鮮事物,只有理解領略其中的真正內容才能更好的了解、吸收使其轉化成自身的能力。
國內著名女演員章子怡曾在一場戲的幕後採訪中說到:「起初哭戲根本哭不出來,然而通過閱讀整個劇本,真正理解了人物的處境與遭遇後,情至深處,眼淚自然就落下來了。」由此可見,閱讀整本書如同認識一個人、一件事、只有真正了解它的整個過程,才能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因此,閱讀整本書,能使自己更好的理解內容。
閱讀整本書,能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
魯迅先生曾說過:「這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正是因為中學生的自身能力不足,理解能力達不到,才更應該去鍛鍊,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有這樣一句話:「實踐是認識的動力」。只有再讀不懂中多次閱讀,盡力閱讀整本書,以此反覆,不僅會理解書中內容,更能提升自身能力。
閱讀整本書,有助於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像一線教師所言:「中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尚在形成中。」因此更應該閱讀整本書,閱讀優秀的學術著作。
許多學術著作的作家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其寫作方法與思路不盡相同,或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倘若中學生不閱讀整本書,可能會被書中片面的觀點所限制,甚至不能領略書中原有的感情,從而因此樹立錯誤的價值觀,進而走上人生歧途。因此,應該讀整本書,這樣才能樹立正確的觀念,避免誤入歧途。
中國青年應如風暴中的海燕克服恐懼;應如沙漠中仙人掌直面困難;應如寒風中的臘梅迎難而上。不可因為對自身能力的懷疑和對讀不懂的困難止步不前。因此中學生應克服困難,努力通過閱讀整本書提升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此致
敬禮!
中學生:張平
2020.12.23
1977班 董瑩
讀整書,學知識
尊敬的雜誌社主編:
你好!某次研討會上,某位教師表達出中學生學業負擔重,閱讀理解能力有限,沒必要整本閱讀學術著作的觀點。但我認為中學生更應該讀整本書,學習更加全面的知識,提高閱讀能力。
成語「一葉障目」,就是說用一片葉子擋住眼睛,別人就看不見自己了。比喻人見識短淺,以部分說全部。如果一本書的部分情節就能表達出整本書涵蓋的要點,那麼作者有何必要寫其他部分呢?
如果讀書只讀其部分,我們就會「一葉障目」忽略了其它重要的,作者想表達的知識,只淺顯的認為這本書只說了這一個重點。當和人交流時,可能會給沒讀過的人產生誤導,可能會讓讀過的人產生誤解疑惑。所以說我們不能以小見大,應該全面接受知識。
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曾說:「你所看到的只是冰山露出的八分之一。」想要深刻、全面地看問題,那必須剖析其全部。只是看某本書的重點而不全部閱讀,你所看到的隻言片語不過是「冰山的八分之一」,還有「八分之七」是你沒有探索過的,你又怎知那裡沒有寶藏。
你看到的「八分之一」固然不能完整地描繪出整座冰山的輪廓。就像你根據隻言片語、支離破碎的語句揣摩出的意思,也許與原意本意大相逕庭,那麼這本書被讀的價值在這兒就不復存在了。
許多人看過《三國志》的一個片段,某一場戰爭,就會「自以為是」妄下定論——曹操,一個奸詐狡猾的小人也。其實不然,閱讀整本書,你會發現曹操其實是一個胸懷闊大,識人用人的偉大政治家。他會讚揚孫權年少有為,也會看到茫茫大海發出統一天下的感嘆,被後人稱為一代梟雄。
而讀了部分片段就會誤導我們對一個人物的主觀判斷,而不能夠辯證地看待他。所以為什麼說,評價一個歷史人物要從兩方面評價。只評價一方面,那麼就不是完整的他了,只是他的一部分。更加說明要整本閱讀,全面閱讀。
你可能知道簡愛是女性獨立、追求自由的象徵。但你可能不知道,她幼時的朋友道出了人生真諦;你可能知道秦始皇的殘暴奢侈,但你可能不知他的雄才大略。希望我們都能閱讀整本書,學習更全面的知識。
此致
敬禮
張 平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