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1日,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覆,從2021年起,將每年1月10日設立為中國人民警察節。今天,是第一個「中國人民警察節」。
「110」這再簡單不過的3個數字,是人民群眾遇到危難時最先想到的求助方式。
經過30多年實踐探索,「110」已成為人民警察隊伍的標誌性品牌。
今天,它又被賦予了新的意義——中國人民警察的「節日代碼」。
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去。
去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懷著「疫情當前、警察不退」的決心,一封封摁滿紅手印的請戰書,詮釋著廣大警察的家國情懷。
△2020年2月18日,阿瓦提縣客運站便民警務站民警、輔警佩戴溫馨服務胸牌,分批次奔赴抗疫一線
在疫情初期,公安機關設立環鄂省際檢疫站點,派出警力62萬餘人次、協助轉移體溫異常人員5萬餘人,有效切斷疫情蔓延通道。
在疫情最嚴峻的時期,每天部署10萬餘名警力,按照「一院一專班」原則對全國2800餘家定點醫院實行24小時全天候巡防,全力保障醫療救治和隔離秩序。截至2020年6月底,先後有169名民警、86名輔警因公犧牲在抗疫一線。
△王春天生前執行巡查工作時的照片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公安局、鐵鋒分局新工地派出所四級警長王春天,決然踏上抗「疫」戰場。在20多天的連續奮戰後,2020年2月11日,他因勞累過度突發心臟病犧牲在了抗疫一線。
「如果我犧牲了,就把器官捐了,讓更多的人延續生命。」在抗疫一線連續奮戰17天後,河南省鄭州市公安局東風路分局社區民警樊樹鋒,倒下了就再也沒有醒來。
△2020年7月11日,武警安徽總隊安慶支隊支隊長曹中校帶領400名官兵五天四夜奮戰在大堤上
哪裡災情最嚴重,哪裡就有人民警察的身影。
汛情就是警情,災情就是命令,洪水肆虐之際,他們逆水而上,用血肉之軀築起了抵抗洪水的「銅牆鐵壁」「平安大堤」。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抗洪前線上,出現了不少「90後」「00後」的身影,他們衝鋒在前、盡顯擔當,成為防汛警察隊伍中最亮眼的「青春力量」。
去年高考期間,南方多地出現嚴重內澇,無數公安幹警在暴雨中,一趟趟涉水,來回護送考生。
路上積水太多,巡警們將考生一個個背進考場;人走不過,就用鏟車送他們準時赴考;巷子太窄,民警就以木桶為舟,帶著考生一路乘風破浪。
實踐證明,我國人民警察是一支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有堅強戰鬥力的隊伍。
為民,是人民警察不變的初心。
「人民」二字重千鈞,「警察」職責刻心間。全心全意為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工作是人民警察的不變的初心。
2020年1月至11月,全國公安機關110共接收群眾報警求助9903.5萬起,其中,接報處置違法犯罪案件類警情973.7萬起、公民求助類警情2485.3萬起、糾紛類警情1331.6萬起,救助群眾335萬人,全國公安機關共出動警力2億餘人次。
△2021年1月7日凌晨,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府右街派出所民警在轄區內執勤
風裡來、雨裡去、戰嚴寒、鬥酷暑、「白加黑」「五加二」。在繁華的街道、在僻靜的巷子,在十字路口指揮交通,在群眾家中走訪摸排,無論嚴寒酷暑,人民警察,一直都在我們看得見或看不見的地方默默守護。
2020年12月,浙江杭州48歲的民警孫安東為了救援落水者,光著膀子扎進夜晚刺骨的河水中,把落水者安全救上岸後,孫安東給妻子報平安,只說了輕描淡寫的一句話:「沒事,人救上來,水好冷。」妻子發來的一連串消息讓人淚目,「這麼冷的天,我沒有『以你為傲』的感覺,就是心疼你。」
無懼生死,與死神零距離。
人民警察隊伍中,還有這麼一群人,他們以熱血履行使命,用赤忱鑄造警魂。
這群人面對的,幾乎都是亡命之徒;他們的姓名,只能以代號稱呼;他們的日常,就是驚心動魄。他們是緝毒警察,被稱為「在刀尖上跳舞的警察」。
△印春榮(右一)到瀾滄邊境檢查站傳授查緝經驗
為了抓捕毒販,緝毒警察們付出了難以想像的代價。緝毒英雄印春榮28年奮戰在緝毒一線,他臥底毒窟6年沒回過家。為避免犯罪分子對自己家人打擊報復,只敢深夜才進家門。他說:「我們在邊境多查1克毒品,多抓1名嫌疑人,老百姓就少受一份害。」
更令人動容的是,緝毒警察只能在歷史中隱名,他們其中很多人生亦無名,死亦無名。
「國有難,操戈披甲;人有危,眾士爭先。」沒有人生而英勇,他們只是選擇了無畏。
110
向人民警察致敬!
監製丨陸毅
製片人丨鄭弘 文雅
策劃丨羅瀟
編輯丨楊曉晗
製圖丨邢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