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人民教育事業一貫的高度重視。
推進教育工作紮實展開的關鍵環節在於優秀教師群體的養成。每一個「園丁」都是打造花團錦簇的社會主義大家園必不可少的一分子。在今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親切寄語全國教師:「希望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這體現了總書記對全國教師群體的殷切期望。而在2018年9月10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便態度鮮明地賦予了整個教師群體崇高的歷史定位:「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更高的地位對應著更高的要求。正如總書記所言,「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對全黨全社會尊師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這既是對我們教師社會地位與價值貢獻的充分肯定,也提出了如何進一步深刻思考教師在新時代角色定位與職責使命的問題。
那麼,我們如何在習近平新時代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更深刻地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進程中教師的角色定位與職責使命問題?在此視角下闡釋好教師群體與教育工作在新時代的重大意義與責任使命,是理論工作者所應當完成的任務。依據該問題的內在邏輯關係與關聯層次,可從以下四個層面對其進行梳理。
首先,從人類文明的發展規律來看,教師承擔著文化傳遞者與智識啟蒙者的重大使命。人類千萬年來生生不息的文明火種,正是在無數教師的呵護下實現代代傳承。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4月致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項目啟動儀式的賀信中指出,「教育決定著人類的今天,也決定著人類的未來。人類社會需要通過教育不斷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需要通過教育來傳授已知、更新舊知、開掘新知、探索未知,從而使人們能夠更好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在當代中國,能承擔起這樣繼往開來的神聖教育職責的,便是廣大的人民教師。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將新時代人民教師的歷史重任概括為「三傳播」與「三塑造」,並強調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人類文明的傳承者」的重要歷史地位。這無疑是根據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發展規律所作出的基本判斷。孔子就是一位偉大的平民教育家,以向弟子傳遞理想的聖人之道作為終身使命,並傾其一生努力實踐,終成一代聖賢。在西方古典文化中,從蘇格拉底到柏拉圖再到亞里斯多德的思想傳承進路,也體現了人類深邃的哲思藉助於師生關係的一脈相傳。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在《師說》中提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體現了教師工作的本質,也表達了教師扛起人類文明薪盡火傳責任的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才會在2019年3月18日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到:「經師易求,人師難得。」相關論述鏗鏘有力地向全世界表達了中國領導人對教育工作與教師群體的高度重視。
其次,從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建設來看,我們要實現在本世紀中葉將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也少不了廣大教師群體的努力付出與卓越貢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社會主義事業在中國發展演進的最新成果,是符合歷史演進規律與中國人民根本訴求的發展道路。在追求這一偉大事業的徵途中,我們不僅要實現物質文明的極大豐富,更要實現精神文明的極大發展,使人民群眾的各方面需求獲得更充分、更平衡的滿足。在一個良好有序的社會中,精神文明的創造與繼承,是保證全體人民獲得持續性發展與滿足的重要命題。中國歷來是一個文教昌盛、尊師重教的國家,賢明厚德為人師者歷來是塑造良好社會風尚的主力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快速發展且已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我們自然更要重視教師的育人作用與社會地位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教師節前夕同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即指出,「傳道」是第一位的。一個老師,如果只知道「授業」、「解惑」而不「傳道」,不能說這個老師是完全稱職的。一個優秀的老師,既要精於「授業」、「解惑」,更要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好老師心中要有國家和民族,要明確意識到肩負的國家使命和社會責任。今日之「道」並不等同於古人的聖賢之道,除了有選擇地繼承中華文明優良傳統外,更重要的是在於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肯定與發揚,對「四個自信」重要理念的堅守與踐行,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知與學習。這正是當今為師者時時刻刻應銘記的弘「道」之本意。有了大批以堅定的弘道者與傳道者自命的人民教師群體的存在,才能夠保證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後繼有人,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
再次,從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規律來看,教師必然會在黨所領導的偉大事業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佔據重要的地位,成為我們黨所重視、所依靠的一個群體。這是與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地位及執政宗旨緊密相關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與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歷來秉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著力提升人民大眾的文化教育水平,高度重視為中國人民切身利益服務的文化教育事業,這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擔負在肩的重要使命。民主革命時期,在極端艱難困苦的外部條件下,中國共產黨人克服重重困難,通過各種方式在黨領導的蘇區、根據地等局部執政區域內創辦各類文化教育事業,努力提升黨員幹部與廣大群眾的文化水平和科學素養,並且許多積極投身於革命的人就是教師出身;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和政府更是投入了大量精力與資源,全力發展人民教育事業,為提高全體人民的文教水平殫精竭慮。這個過程自然少不了廣大教師群體的積極參與,也由此奠定了人民教師在國家生活中的社會地位與極端重要性。順應歷史的潮流與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規律,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的講話中均特意強調要著力提高廣大教師的職業地位與社會認同度:「全黨全社會要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努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最後,從個人的發展規律與職業前景出發,把握新時代好教師的角色定位與職責使命問題,也是一個重要的切入點。當下我國教師隊伍整體上是好的,但不能否認,受市場經濟的衝擊,極少數教師的師德師風未能經受住各種誘惑與考驗,出現了理想信念模糊、功利色彩日濃、育人意識淡薄的現象,逐漸脫離了為國育人培才之道。這部分人或將教師職業與專業知識純粹視為稻粱謀的工具,無心於傳道授業,或置教師榮譽尊嚴不顧,藉助特定的身份、權力謀一己私慾。這些行為,嚴重損害了原本純潔的師生關係,也給教師的職業聲譽與社會形象帶來了嚴重的傷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民眾對教育行業的信任危機。針對此種現象,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了「人民教師無上光榮」的理念,並鄭重要求「每個教師都要珍惜這份光榮,愛惜這份職業,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做老師就要執著於教書育人,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以此為據,每位教師都要充分認識到教師職業的光榮和神聖。教書育人是教師職業最為根本的內涵,離開了這一點,教師這個職業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做老師,更要守住道德與法律的底線,應時時以特殊的身份與肩上的職責要求自己、警醒自己,堅決防止師德淪喪,墮落成為影響惡劣的害群之馬。總書記一方面強調「對教師隊伍中存在的問題,要堅決依法依紀予以嚴懲」,另一方面,更指出要「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為教師個人發展提供良好的空間與平臺。相信每位人民教師只要不忘初心,堅持將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就一定能在新時代教書育人、為國鑄才的重要舞臺上大有作為,獲得良好的職業發展與充實的事業成就感。
教育事業是決定國家未來走向的根本事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努力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與社會主義制度,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教師是辦好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關鍵人物,我們惟有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肩負起所應承擔的歷史使命,努力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才能使自身不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也才能真正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作者系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