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即將成為過去,可它在臨走之前卻帶走了一位可愛的靈魂——《海綿寶寶》的動畫師塔克·塔克爾(Tuck Tucker)。除了在全球享譽盛名的《海綿寶寶》外,他還參與創作了許許多多優秀的作品:《小美人魚》、《木偶奇遇記》、《辛普森一家》等等,可以說是動漫界的一代大師。
在《海綿寶寶》中,他不僅是動畫師,更是擔任過分鏡導演,甚至親手寫過六集劇本,他的小女兒還曾擔任過配音。《海綿寶寶》通過生動形象的敘事給觀眾宣揚了很多正能量的價值觀,是一部老少皆宜、獨具匠心的動畫作品。
《海綿寶寶》開播至今已有二十一個年頭,它曾獲得過全美兒童電視動畫片收視冠軍,且連續八年蟬聯美國電視有線電視網第一。平均每個月都有近6000萬觀眾收看,而這其中一半的觀眾,卻都是成年人。
飽受觀眾喜愛,僅僅是因為萌嗎?不,更重要的原因是觀眾能從中一睹現實中不得不面對的人生。這是一部披著子供向外皮的成年人動漫,全篇無一處明說「人生」二字,卻處處都流露著「人生」。海綿寶寶一直兢兢業業勤懇工作,拿過三百多屆最佳員工,卻因為老闆一句「章魚哥看起來更成熟」,就錯失當經理的機會。海綿寶寶一次偶然出糗惹得大家都樂開了花,於是他就一直用這種方式取悅大家,結果大家卻都開始厭煩他。
他每次遭遇挫折之後都只是傷心一小會,隨後很快就調整狀態,興高採烈地迎接生活。這份樂觀與豁達,天真與善良對於複雜的現實生活中的成年人來說太難了。我們想要付出就有回報,想要自己被認可,想要隨心所欲地去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想要像海綿寶寶那樣不開心時可以大哭一場……大家都愛海綿寶寶,卻總也成為不了那樣的人。
小時候總是搞不懂為什麼章魚哥脾氣那麼差,後來長大了我們都變成了章魚哥,又不明白為什麼海綿寶寶總能那麼快樂。章魚哥也曾有一頭金黃的秀髮,卻迫於生活壓力禿了頭,沒有了對生活的熱情和期待,因為他受夠了失望。只能偶爾在夜深人靜的夜裡,偷偷祭奠自己早已逝去的希望和夢想。他隱藏著自己對海綿寶寶的喜歡,對蟹黃堡的熱愛,以及自己希望被別人認可的渴望。越是自己喜歡想要得到的他越是隱藏裝作毫不在乎的樣子……像極了悲傷無處安放的我們。
《海綿寶寶》不僅僅是給孩子們看的童話,更是是獻給成年人的精神食糧。在它幼稚的外殼下,藏著一個成年人內心深處的烏託邦世界:做自己想做的事,為了自己而活著。簡簡單單的快樂,全然不顧地大哭,無憂無慮地生活……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章魚哥的一面,每個人的心裡都需要一個海綿寶寶。
原作者史蒂芬曾說:「這部動畫其實就是在觀察一個天真的人怎麼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所以,思維像孩子一樣是OK的,笨蛋也是很重要的。」所以他創造了海綿寶寶這個極致的樂天派,用他的樂觀去感染其他人。人生的絕望和悲痛會有很多,但他們終究會過去。即使身處消極,即使飽經世故,也要心懷夢想,勇往直前。
「文中圖片源於網絡,僅作引用,無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