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外配資和槓桿融資的死灰復燃,已經成為損害投資者利益的最大的「新殺手」之一,並且這也正在成為老莊家在新形勢下繼續興風作浪的新特點。在這個問題上,仁東控股的「爆雷」,無異於再次向市場發出了一個明確的警告。
仁東控股連續跌停,在昔日的「第一強莊股」血流成河的同時,再次暴露了場外配資和槓桿融資的極大風險。
仁東控股之所以引起市場關注,不僅因為它是一隻引人矚目的強莊股,並且,在市場追求交易活躍度的背景下,一度進入監管視野的場外配資和槓桿融資又肆無忌憚地死灰復燃起來,在仁東控股莊股興風作浪的過程中,無可爭議地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正所謂成亦槓桿,敗亦槓桿。場外配資和槓桿融資在成就仁東控股莊股「偉業」的同時,也讓熱衷於靠著融資槓桿為仁東控股的做莊行為捧場的投資者坐上了火山口,一旦火山爆發,隨時都將面臨灰飛煙滅的風險。
仁東控股自去年11月15日的16.42元到今年的最高價64.72元,累計漲幅達294%。如果從六年前的2元多算起,漲幅已經高達30倍之多。仁東控股從宏磊控股金蟬脫殼開始,就走上了強莊股的不歸路。先接手的山西的「德御系」以剽悍的坐莊風格著稱於市。「德御系」所染指的股票,雖然均有過暴漲,最終的結局則是一地雞毛。幾年後,改名不久的民盛金科也不出意外地再度陷入困境。「富二代」霍東接過控股權後,公司又改名為仁東控股。霍東所掌握的控股權一路增持,就連牛散景華及其一致行動人也將所持股份的表決權委託給了霍東所控制的公司。截至9月30日,仁東控股十大流通股東累計持有流通股比例達到57.22%,莊股控盤的跡象十分明顯。在籌碼高度集中的情況下,莊家僅憑少量換手,就不難將股價推高。盤面顯示,仁東控股的日K線以小陽居多,絕大部分時間的日換手率在1—2%以內,小步慢跑,似乎無懼風雨的模樣。不過,仁東控股股價的一路拉高畢竟是缺乏業績支撐的。財報顯示,仁東控股今年前三季度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7.54億元,同比增長89.77% ,而淨利潤卻虧損了2192.30萬元,同比下降144.50%。仁東控股的流動負債合計為23億元,其中三個月內到期的流動負債就高達21.42億元。在貨幣資金存量不足,流動負債的一半且貨幣資金受限比例超過95%的情況下,正如公司在回復深交所關注函所稱,「不排除存在到期債務無法如期償付的風險」。在山西潞城農商行發生的15億資管計劃違約案中,仁東控股是否會因擔保而承擔連帶責任也許還存在某些不確定因素,但是,對於本身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的仁東控股來說,一根稻草也可以壓垮一匹駱駝,任何不確定的利空因素都可能會成為捲起一場風暴的蝴蝶翅膀。
儘管一直到了臨將崩盤的前夜,仁東控股才傳出了莊家有可能已被控制的消息。不過,對於仁東控股的場外配資、槓桿融資者來說,此前似乎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感受到樹倒猢猻散的風險。相反,在仁東控股被一路炒高的過程中,他們不僅活得很滋潤,而且還頗有一點成就感的樣子。樂此不疲的券商似乎也將應有的風險控制機制置於腦後。危機意識的缺失無疑也就意味著更大的風險。果不其然,仁東控股11跌停一發生,30億融資盤便瀕臨爆倉。隨著260億市值的蒸發,投資者人均巨虧191萬元。在融資者發生穿倉無力還帳的情況下,券商成了被動的「接盤俠」。儘管自12月9日起,仁東控股即被交易所暫停融資買入,但是,這種直到融資盤及信用帳戶持有市值均達到流通市值25%才發生的叫停,雖然有利於遏制風險的繼續擴大,但是對於已經引爆的風險來說,則有「馬後炮」的嫌疑,非但無助於防止爆雷,更談不上能不能幫助投資者減少已經發生的虧損。場外配資和槓桿融資的死灰復燃,已經成為損害投資者利益的最大的「新殺手」之一,並且這也正在成為老莊家在新形勢下繼續興風作浪的新特點。在這個問題上,仁東控股的「爆雷」,無異於再次向市場發出了一個明確的警告。
保護投資者權益說了多少年,為什麼至今還常常是一個問題,有時甚至是很大的問題呢?對仁東控股坐莊失敗和融資爆倉案例的反思,或可給我們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
允許在一定程度上融資炒股和在一定限度內放寬漲跌停限制,固然有利於提高市場交易的活躍度,但是提高市場交易活躍度應該並不是目的,而是穩定市場提高市場運行效率的手段,它與打擊莊家投機性炒作,嚴肅懲處操縱市場、操縱股價和內幕交易的違法違規行為並不矛盾,與保護投資者利益更是恰到好處地體現了辯證的統一。如果片面地把活躍交易當成一切,對發生在仁東控股這樣的莊家行為容忍的時間可以長達數年之久,甚至姑息和容忍場外配資、槓桿融資為莊家坐莊助上一臂之力,則顯然有違穩定市場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初衷。
經過30年的發展,各類機構投資者隊伍不斷壯大。機構投資者應該成為引領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穩定市場的理性力量,也是市場未來引入做市商機制所可以依賴的主力。活躍市場決不能繼續再依靠目前這種對投機炒作的莊家行為的寬容和放縱。註冊制條件下應該有條件也有必要將做市商制度提上議事日程,非此達不到穩定市場和保護投資者的目的。
(文章來源:金融投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