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
3月,亳縣文化館的前身:「亳縣民眾教育館」成立。
4月,亳縣人民政府文教科建立,黃斌任科長。
1950年
9月,亳縣雙溝、古城文化站成立。
1952年
夏:安徽省文化局派電影隊來亳工作,放映蘇聯電影《女拖拉機手》。
1953年
4月,亳縣文化館新光業餘劇團和工人業餘劇團合併組建的「亳縣工人劇團」成立,主演演員有:馬俊芳、孫月華、洪廣才等。
是年:亳縣城父鄣河岸邊發現漢墓群。
是年:亳縣五馬成立以魯禮仁為首的五馬琴書劇團。
1954年
是年:省電影隊82隊和23隊長期駐亳放映,電影開始普及。
是年:亳縣舉行首屆業餘文藝觀摩匯演大會,全縣16個區派隊參加。
1955年
6月,亳縣圖書館從文化館分離出來單獨建館。
7月,亳縣釣魚臺商文化遺址出土碳化小麥,被中國科學院命名:「中國古小麥」。
是年:亳縣工人劇團在安徽省首屆藝術節演出中,獲得一個二等獎(馬俊芳),兩個三等獎(陳炳欽、孫月華)。
1956年
1月,亳縣第一家專業電影院——紅星電影院在打銅巷工人禮堂開業。
2月,亳縣工人劇團改稱:亳縣豫劇團,由集體改為國營。
4月,和平新劇場建成。
6月,亳縣文教課分為文化科和教育科。
是年:安徽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亳縣有13處。
是年:亳縣民間舞蹈「迎親舞」、「鬼會」、「子弟燈」參加全省民間舞蹈匯演大會,「迎親舞」獲得創作獎。
1957年
1月,亳縣成立電影聯隊,由4個電影放映隊組成,共12人。
是月:亳縣圖書館出席文化部召開的全國先進圖書館會議,獲得表彰。
是月:亳縣民間藝人張魁明赴北京參加第二屆民間音樂舞蹈匯演,受到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中央領導接見。
3月,縣委、縣政府決定:文化、教育、體育等合併為文教局,祁士迪任局長。
10月,省文化局轉發阜陽行署文化科「關於亳縣文化館和文化站開展社會主義宣傳教育計劃的通報」。
是年:縣人大常委會批准成立: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副縣長孫明哲任主任委員。
1958年
2月,東方紅電影院建成。
是年:亳縣豫劇團更名為:亳縣梆劇團。
1959年
1 月,亳縣人民委員會發出《關於徵集革命文物和加強保護歷史文物的通知》。
9月,經省文化局批准:正式成立亳縣二夾弦劇團,屬於全民性質。
10月,亳縣博物館成立。
1960年
是年:亳縣雙溝文化站業餘劇團被評為:「全國生產藝術雙豐收單位」,並出席全國文教群英會。
1961年
7月,湯王墓、花戲樓被列為全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62年
10月,省政府撥款修繕花戲樓。
是年:亳縣政府撥款對華祖庵進行維修,並設立:「華佗紀念館」。
1963年
2月,亳縣二夾弦劇團赴省演出《社長的女兒》,受到文化部副部長錢俊瑞和省委書記處書記張凱帆的接見。
1964年
春,亳縣文化部門為全縣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樹立保護牌。
是年:郭沫若同志為亳縣博物館題寫館名。
是年:亳縣電影管理站成立,管理全縣電影發行放映工作。
1965年
春,亳縣博物館舉辦出土文物展。
1966年——1969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文化行政部門停止工作,學習毛主席著作和參加造反派,各文化單位相繼成立造反組織。縣劇場、影劇院紛紛改名,和平劇場改為:工農兵劇場,紅星電影院改成:東方紅電影院。紅衛兵在社會上大破四舊,湯陵墓、薑桂題墓等古蹟被破壞,鹹平寺、大悲寺等被毀掉。
1970年
7月,省博物館專家來亳,考察亳縣地下道。
1972年
8月,發掘鳳凰臺一號漢墓。
1973年
3月,在渦北發掘兩座隋墓,出土一批珍貴文物。
6月,發掘董園二號墓,出土銀縷玉衣、畫像磚等文物50件。
1974年
9月,根據亳縣作家徐瑛小說改編的電影《向陽院故事》在亳縣舉行首映式。
1977年
11月,省委書記萬裡視察花戲樓。
是年:《考古》雜誌1977年第一期發表亳縣博物館李燦撰寫的《亳縣隋墓》。
1978年
是年:亳縣文化局恢復。
《文物》雜誌1978年第八期發表亳縣博物館李燦撰寫的《亳縣曹操宗族墓》。
1979年
5月,省文物局在亳縣召開文物工作座談會。
10月,雙溝文化站在全省群文工作會議上受到表彰。
是年:亳縣電影管理站辦公大樓建成。
是年:亳縣圖書館閱覽樓建成。
1980年
9月,日本考古協會專家緒方勉來亳參觀考察。
是年:亳縣文化館被評為:「全國先進單位」。
1981年
3月,縣政府發出《關於在水利設施施工中加強文物保護的緊急通知》。
4月,亳縣電影發行放映公司成立。
9月,華祖庵、明王臺、董園二號漢墓、薛家孤堆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是年:隋萍萍在全國少年兒童民族樂器比賽中獲得:「嗩吶演奏金獎」。
是年:雙溝文化站站長張耀良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個人」,出席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文化工作「雙先」'會議,受到文化部的表彰。
1982年
10月,縣政府公布薛閣塔、曹操地下道等15處文物古蹟為:縣第一批文保單位。
12月,亳縣圖書館少兒閱覽室被文化部命名為:「先進單位」。
是年:縣政府撥款17萬,對亳縣劇場進行維修改造。
1983年
5月,全國首屆建安文學研討會在亳舉行,來自全國10多個省市的75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
8月——9月,顏語山水畫展先後在上海、蘇州兩地展出。
1984年
6月,省委副書記楊海波到雙溝文化站檢查指導工作。
9月,譙陵電影院建成。
10 月,全國首屆華佗學術研討會舉行。
1985年
8月,縣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清查、取締播放淫穢錄像的決議》。
1986年
7月,亳州市政府公布全市文物保護範圍和老城區保護區。
12月,國務院公布:亳州市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是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的以亳州歷史名人曹操、華佗為主題的電影《曹操與華佗》在東方紅電影院舉行首映式。
1987年
1月,亳州市政府印發《關於加強文化市場管理的通告》。
是年:亳州文化系統開展首次職稱評定工作,共評出副高職稱2人,中級和初級職稱若干人。
是年:亳州劇場適應市場需求,先後邀請著名戲曲藝術家馬金鳳等7家專業劇團,中央歌舞團、上海歌舞團等38個歌舞藝術團來亳演出,極大的豐富了亳州人民的文化生活,取得良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是年:亳州市共有12個區級農村文化站,其中雙溝、十河、張集、古井、古城等6個文化站具有相當規模。並湧現出一批特色文化之鄉,如:張集被譽為:「剪紙之鄉」,五馬被譽為:「琴書之鄉」,雙溝被譽為:「民間舞蹈之鄉」,大楊被譽為:「嗩吶之鄉」等。
是年:「顏語山水畫展」在北京人民文化宮舉行,副總理田紀雲、國防大學政委李德生,以及李可染、付天仇等參觀畫展。
1988年
4月,市政府批轉《關於加強農村電影發行放映的意見》,在全市區鄉推行電影放映費用實行村籌鄉結,憑證結算制度。
是年:經市政府批准:市二夾弦劇團和市梆劇團合併為:「亳州市梆劇團」。
是年:市文化局按照國家文化部、國家稅務局、國家工商局文件要求,在全系統開展以文補文,多業助文活動,全年創收9萬餘元。
1989年
11月,由澳門陳氏聯誼會捐款3.68萬港幣修復的「希夷故裡」對外開放。
是年:亳州市文化局成立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下轄文化稽查隊。
是年:中國首屆剪紙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市文化館王炳華的作品《九獅爭球》獲得二等獎,我市呂鳳毛、王進銓的作品獲得優秀作品獎。
1990年
3月,市委市政府審查批覆《亳州歷史名城保護規劃》。
是年:市梆劇團選送的作品《追驢》,參加省首屆梆子戲小品大賽,獲得最佳編劇、最佳演員、優秀導演三項大獎。
是年:國家文物局撥款36萬元,對花戲樓進行修繕。
是年:由市政府投資10萬元,建築面積400平米的市圖書館少兒閱覽樓建成。
1991年
11月,亳州市被國家文化部、國家人事部命名為:「全國文化工作先進地區」。
是年:亳州市圖書館受到文化部的表彰。
1992年
3月,亳州文化沙龍成立,劉勝利擔任總策劃和秘書長,文化沙龍有個人聯繫會員200多人,協作單位有工商銀行工會、市煙廠工會、市酒廠工會、市藥材公司工會、市造紙廠工會、市食品廠工會等10餘家企業工會組織,省文化廳長藍天同志為文化沙龍題詞,《文化周報》進行了報導。
5月,亳州市文化局長費斌被安徽省政府授予:「安徽省勞動模範」稱號。
5月,亳州市文化局成立「首屆國際中醫藥文化節」系列活動指揮班子,文化局長費斌任指揮,文化局副局長冀光、王文明任副指揮,下設:辦公室、文藝組、文博組、劇場演出組、劇團排演組等。
9月,亳州市首屆國際中醫藥文化節開幕,省文化廳長藍天應邀參加開幕式。
是年:省專項面對農村鄉鎮文化站人員招幹考核考評考試工作開展。
是年:經市編委批准:亳州市文物管理所成立。任曉民擔任首任所長。
是年:市政府撥款6萬元,修復道德中宮,撥款20萬元,修復曹操地下運兵道及其入口。
是年:市梆劇團實行團長經營承包責任制,員工實行聘任制。
1993年
5月,全國「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學術研討會在亳州舉行,來自日本、韓國及國內有關專家學者70多人參加會議。
11月,阜陽行署在亳州舉行由各縣市、文化局長參加的全區農村文化站「四落實」工作會議,行署副專員李和中在會上做重要講話。
是年:亳州市文化局《亳州文化體制改革方案》出臺,並派專人到省文化廳匯報,聽取意見和建議。亳州市文化局劉勝利向省文化廳廳長陳發仁同志做了簡短匯報,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廳紀檢組長周心田同志受廳黨組委託,專門聽取了劉勝利的匯報,對亳州市文化局體制改革方案給以了充分肯定,希望市文化局在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下,繼續完善方案,使其更具有可實施操作性,並大膽推進實施。
是年:湯陵公園經修復後對外開放。
是年:亳州劇場改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實行企業化管理。
是年:《中國文化報》在頭版以《亳州市梆劇團深化改革初見成效》給以報導。
1994年
是年:亳州市政府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群眾文化工作的意見》。
是年:亳州市梆劇團新編歷史劇《湖陽公主》在省第四屆藝術節演出,獲得優秀演出獎,演員分獲一、二、三等獎。
1995年
是年: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在亳州市雙溝鎮召開「全省科技文化試點和杜鵑花工程經驗交流會」。
是年:經市政府批准,命名:雙溝、三官、觀堂、魏崗四鄉鎮為全市首批文化工作先進鄉鎮。
是年:由市政府撥款建設的市文化館綜合大樓建成。
1996年
安徽省圖書館學會亳州地區會員聯絡組(亳州市圖書館學會籌備組)成立,經省學會同意,劉勝利擔任總召集人(秘書長)。同期,亳州市基層圖書館(室)協作委員會籌備組成立。
1997年
11月,亳州市梆劇團成立整改組建領導小組,重新組建的梆劇團由單一戲曲演出向歌舞、小品等多樣文藝演出團體改變。
1998年
是年:亳州市實行音像製品由文化部門管理的體制。
是年:亳州市梆劇團選送的傳統劇目《經堂自刎》在省第六屆藝術節匯演中獲得演出獎,並獲得個人表演二等獎。
是年:市政府組織參觀考察山西平遙古城後,決定修復江寧會館和古錢莊。
1999年
是年:亳州市圖書館劉勝利在中國圖書館學會主辦的「新世紀圖書館建設和發展」學術研討會上獲得優秀論文獎。(本文部分內容選自內部資料,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