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舉辦2020年「廣州金融」發布會。會上,廣州開發區金融工作局副局長湯克明表示,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首創金融超市線下實體,目前已覆蓋超過2000家區內高新技術企業,發布超過200種不同類型金融產品,僅開發區金控旗下金融服務機構已經累計促成融資金額達170億。
該區推出金融服務超市首家線下實體店,建成建築面積約450 平方米的專屬活動空間,推動金融服務超市的宣傳推廣、使用普及、撮合對接,吸引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入駐,形成基地式金融資源集聚效應,進一步增強面對面產融對接能力,目前共引進金融機構50 家。
該超市在廣州開發區科技企業加速器、創新創意大廈、廣州國際生物島籌劃設立3 個分點。優化金融服務超市軟硬體配置基礎設施,加強網絡化配套服務,構建「天使—VC—PE—IPO」金融生態鏈,完善科技企業「創業—高企—瞪羚—獨角獸—百億級高企」成長體系,引導各類金融資源更好地服務創新創業企業,力爭打造多層次融資需求撮合平臺、創新型金融服務平臺、高質量融資輔導交流平臺。
目前,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累計上市企業61家,超70%為高科技企業,有力帶動全區創新發展。
該超市不止於線下,還創新設立了線上對接服務,結合線上小程序、網頁平臺與線下實體店,打造集金融產品、中介服務、政策諮詢、信息共享等功能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金融服務平臺。目前已覆蓋超過2000 家區內高新技術企業,發布超過200 種不同類型金融產品。通過連結供需兩端、自動篩選、優化匹配等方式,高效撮合企業融資需求與金融資源供給,僅開發區金控旗下金融服務機構已經累計促成融資金額達170億。
值得一提的是,該區還精準描摹企業信用畫像,為金融機構徵信、為企業增信。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打通金融機構、市場主體、政府部門三方信息互通渠道,及時共享更新全區企業水、電、氣費及社保、稅務繳納等多部門、多領域政務數據和信用信息,構建基於「政府數據+社會數據」的大數據融合、分析、挖掘、應用全流程數據處理體系,運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雲計算等金融科技,為科技型企業描繪信用畫像,提供建模評級服務,提升基礎信貸信息服務質量,著力破解金融機構和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難題。鼓勵銀行機構、小額貸款公司、創投公司等金融組織依託金融服務超市信用信息和融資對接平臺,開展銀稅互動、政銀合作、投貸聯動,進一步優化信貸流程和信用評價模型,創新定製化、多元化產品和服務,逐步提高中小微企業信用貸款佔比,有效解決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同時,疫情期間,該區在金融服務超市上線疫情防控金融服務專區、重點復工復產專區,整合區內12 家銀行18 項疫情防控金融產品,為企業提供高效融資產品對接服務,協調金融機構採取延期還貸、展期續貸、降低利率、減免逾期利息等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引導金融機構為香雪製藥、陽普醫療、海潔爾醫療等企業提供超過70 億元貸款支持。
「下一步,我們將不斷擴充金融服務超市的內涵和功能,分步推進金融服務超市升級計劃。」湯克明說,該區將依託金融服務超市平臺,建立集政策法規宣傳、綠色項目及企業申報、入庫項目及企業查詢、信息公示、數據統計等功能於一體的綠色金融板塊,並積極對接廣州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融資對接系統,提高產融對接效率和成效。還將建立健全民營及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和融資對接平臺,把金融服務超市打造成智能化企業畫像增信平臺,探索開展線上簽約、智能放貸等業務,創新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模式。探索設立首貸、續貸中心,通過「政府搭臺、銀企唱戲」,壓減企業融資環節,提升授信審批效率,實現「線上+線下」一站式企業融資服務。
【南方日報、南方+記者】吳雨倫 賓紅霞
【作者】 吳雨倫;賓紅霞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