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4 12: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網絡詐騙手段變化多端,稍不注意就會落入圈套。比如,騙子利用人們想賺快錢的心理,拋出「名師指導」的噱頭,借炒股、港股、彩票等名義一步步引誘市民下載不正規APP,最終讓市民陷入套路。日前,常州就發生這樣一起市民被「理財老師」騙走380多萬的特大詐騙案。
案情回顧
被「理財老師」忽悠,陸續被騙380多萬
1月6日,常州市反詐騙中心接市民閔先生報警稱,12月29日,一個陌生人添加他為微信好友,後來被拉入一個炒股微信群。在這個群裡,有理財老師在直播間教炒股,但在交流中該老師聲稱A股不行,可以幫大家炒港股迅速賺錢。
閔先生信以為真,添加了理財老師和助理的微信,在對方指導下下載了一款名為「Commsec」的APP。接下來,他跟隨理財老師在APP上炒股賺錢。開始,閔先生從APP中成功提現1萬元,防備心頓時降低,於是陸續通過網銀向理財老師提供的多個帳戶轉帳,共計轉過去380餘萬元,後發現被騙。
手段分析
炒股APP顯示的金額是人為修改的
閔先生當即報警。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調查之中。
常州市反詐騙中心民警指出,該案的詐騙手段並不新鮮,分為加微信、拉群、直播聽課、安利港股、誘導下載APP、轉帳匯款等幾個步驟,是投資理財類詐騙的常見套路。
在這起案件中,常州市反詐騙中心發現,騙子使用多個銀行帳戶用來接收被害人轉來的錢款,然而這些銀行卡並不是卡主本人在用。這些銀行卡都是通過正規流程實名登記辦理的,但被相關的卡主賣出,流入到騙子們手中,成為犯罪分子實施詐騙的工具,並不是「實人」在使用。受害市民以為自己向這些卡轉帳是在充值炒港股,且看到APP上的餘額顯示在增加,不會懷疑,但其實他們轉來的資金並沒有進入正規的證券帳戶,顯示餘額只是騙子在後臺修改的數字。
反詐提醒
市民們炒股要通過正規平臺,不要點擊陌生人發的連結,不要下載非正規APP,更不能向陌生個人帳戶轉帳充值。無論是港股、美股、彩票、數字貨幣、外匯、期貨還是貴金屬,凡是聲稱穩贏包賺的,都是詐騙。同時,如果發現有人收購銀行卡、手機卡,立即撥打110報警。
原標題:《反詐直通車 | 「理財老師」教你炒港股賺大錢?市民信了被騙380萬》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