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記者 廖溫勃 通訊員 魏星 李婷芳)準媽媽們生完寶寶後怎樣恢復如初?怎樣保持辣媽風採?產後的運動絕對少不了。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康復科主任蘭月指出,女性妊娠、分娩的過程會對盆底肌造成不可避免的損傷。然而,正確的盆底肌訓練,可以防止女性盆腔臟器脫垂加重,減輕尿失禁,促進血液循環,增加盆底肌肉的強度,耐力和支持力,緩解肌肉異常的高張力、恢復肌肉彈性,還能增加神經反射能力,讓女性恢復至接近孕前狀態。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康復科治療中心黎曉彤醫師介紹,盆底肌對膀胱各器官的控制能力作用重大。盆底的韌帶及筋膜等結締組織構成的盆底板,就像一張「吊床」把尿道、陰道、膀胱、子宮以及直腸等臟器緊緊吊住,具有控制排尿、排便、支撐盆腔臟器等功能。盆底肌訓練,是加強控制小便、大便肌肉的一項練習。如果存在漏尿、漏氣、漏便等情況,這項訓練能夠幫助改善,對於女性來說,盆底肌訓練是一項簡單又實用的鍛鍊。
怎樣知道自己盆底肌是否出現損傷呢?黎曉彤指出,如果在生活中咳嗽、打噴嚏、大笑時,會有尿液不自主漏出,這就是尿失禁的表現,此時就需要警惕了。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康復科主任蘭月介紹,尿失禁分為分為壓力型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兩種。壓力型尿失禁表現為咳嗽、噴嚏、大笑、提重物甚至走路就發現漏尿。往往是因為女性內層括約肌力薄弱,肌肉無力,腹壓突然增加,導致溢出。而急迫性尿失禁表現為尿頻、尿急,主要原因是肌肉無力或者神經損傷導致膀胱收縮控制的減弱;如果這兩種症狀同時存在,就是混合型尿失禁,除了前兩種症狀外,還會出現腰背部有下墜感。
輕度盆底功能障礙多無自覺症狀,但如果經常覺得腰骶部疼痛或下墜感,也需要儘早就診。嚴重的盆底功能障礙會出現子宮脫垂,陰道壁膨出、性冷淡、坐骨神經痛等症狀。然而,只要堅持盆底肌訓練,這些生活中出現的「小尷尬」就會慢慢得到改善。
盆底肌訓練
首先要找到自己的盆底肌群,在排尿時嘗試收縮盆底,如果尿液停止,在放鬆後尿液繼續排出,這表示找到了正確的盆底肌。如果無法找到正確的盆底肌,可以尋求醫生的幫助。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康復科治療中心黎曉彤醫師提醒,在練習過程中應避免過量練習,結合自身能力進行,運動前先排尿,減輕體重,練習中防止憋氣現象,即吸氣「尿」,呼氣「收」,練習後腹部或者盆腔底部酸痛感,適當休息即可緩解。堅持每天鍛鍊,每天3次,每次收縮肌肉8-12次。
1、內核式呼吸練習:
內核心肌群:膈肌、腹橫肌、多裂肌、盆底肌
練習:吸氣,呼氣時,肋⻣下降,口發「撕」聲,收緊腹部壓出氣體,手可以感覺到腹肌收縮的感覺,同時提盆底肌。
溫馨提示:在熟練運用內核心肌群訓練後,在走路、坐著的時候都可以進行該鍛鍊。
2、凱格爾運動:
凱格爾運動,國際通用,主要通過重複縮放部分骨盆肌肉,目的是借著伸展骨盆底的恥骨尾骨來增強肌張力。
練習:找到盆底肌(排尿時,控制尿-收-尿-收的肌肉),收緊2-3秒,放鬆2-3秒,收緊、放鬆為一次,重複20-100次。
3、骨盆捲動
預備:屈膝平躺,兩腿分開,與髖同寬,腳尖抬起,雙手平放在腹部上。
動作:深吸氣,腹部鼓起,同時做內核式呼吸練習,這時骨盆會在腹部肌肉的牽拉下做捲動。
4、臀橋
預備:平躺,雙腿屈膝90度,兩腳與髖同寬,腳尖抬起,兩手平放在身體兩側。
動作:吸氣,腹部鼓起,同時做內核式呼吸練習,腹部肌群收緊壓縮腹部,骨盆向後捲起,臀部發力讓臀部先離開平面,脊柱逐節離開地面直至胸椎。
5、深蹲
預備:身體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肩膀放鬆,眼睛目視前方。
動作:吸氣,屈髖屈膝下蹲,雙手先前平舉,膝蓋不超過腳尖,下蹲時放鬆盆底肌。呼氣,身體起立回到預備姿勢,同時做內核式呼吸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