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中超第二階段的比賽就要拉開序幕。目前,面臨保級與爭冠的所有球隊都在做著大戰前的最後準備。中國足協也不例外,在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後,如何確保第二階段的比賽有序順利進行是目前所有人關注的焦點,其中裁判問題更是焦點中的焦點。
在此前的比賽中,屢屢出現因裁判判罰引起的混亂局面。據悉,中國足協已經結合前期出現的錯判、漏判等現象,出臺了一系列舉措來保障賽事執法工作,同時外籍裁判也有可能重回中超的舞臺。
對於第一階段唱主角的本土裁判員來說,在受關注度程度提高以及競爭者來襲的大背景下,想要證明自己還要加一把力。
爭議不斷,
卡達爾「首紅」有點冤
本賽季,出於防疫等各方面的考慮,中超暫停了外籍裁判員的執法工作。第一階段,大連蘇州兩大賽區的14輪執法工作全部由本土裁判完成,在如此高強度的環境中,土哨的工作態度值得肯定,但由裁判判罰引起的爭議也時有發生。
聯賽第4輪,申花2:2戰平大連人。下半場補時階段,大連人外援龍東在禁區內與申花球員爭搶後倒地。在沒有聽取VAR助理裁判意見的情況下,當值主裁傅明做出點球判罰。這遭到了馮瀟霆等多名申花球員的抗議,賽後申花方面向足協提出申訴。
聯賽第7輪,在石家莊永昌與北京國安的比賽中,國安外援巴坎布在禁區內倒地獲得點球,而同樣的情況發生在永昌外援奧斯卡身上時,裁判則沒有表示,這場比賽之後,永昌俱樂部也向足協提出申訴。
聯賽第13輪,蘇州賽區的焦點戰在上海上港與北京國安之間打響。第38分鐘,胡爾克主罰定位球射門被擋出。慢鏡頭顯示,皮球打中了李可的手臂,為此裁判判定了點球。國安球員無法接受,一共7人包圍裁判,但是,裁判維持原判,國安0:1落後。對此,國安微博發了兩個字:「呵呵」。
第55分鐘,國安球員比埃拉禁區內倒地,慢鏡頭顯示,比埃拉在護球時被上港外援穆伊帶倒,國安方面要求裁判觀看VAR。結果,裁判在觀看VAR後依然沒有吹罰點球。
賽後,國安主帥熱內西奧直接對裁判的判罰提出了質疑:「上半場我們給了對方一個點球,球打在了球員手上。下半場,我們有機會扳平比分。但有兩個事件,一個是比埃拉的點球,一個是王子銘的越位,我需要得到一個解釋!是不是有人不想讓我們扳平?」
另一場焦點戰,廣州恆大與江蘇蘇寧一度在場上發生了激烈的衝突。賽後,恆大方面向足協提出抗議,理由是「裁判多次禁區內判罰有爭議,且無法控制場上局面。」
這樣的經歷魯能也有過,其中就包括卡達爾首秀兩分鐘吃紅牌的遭遇。聯賽第二輪,山東魯能與江蘇蘇寧展開較量。下半場,匈牙利中衛卡達爾迎來自己在魯能的中超首秀,剛登場沒多久,他便因一個疑似踩踏的動作被當值主裁出示紅牌罰出場外,這在賽後引起了不小的爭議。賽後,裁判專家(資深國際級裁判)王學智在一檔節目中表示:「裁判員在識別(球員)動作的一瞬間,首先考慮的是隊員的目的和企圖,吳曦(對卡達爾)是一個鏟球動作,4號(卡達爾)是搶球的過程當中把球捅出去以後,(他的)腳踩到對方,他不是故意傷害對方的嚴重犯規、粗野行為,(卡達爾的動作)應該是一個明顯的黃牌動作,(主裁判向卡達爾)出示紅牌是過重的。」
據統計,在第一階段的14輪112場比賽中,共有6支球隊在賽後提出了9次申訴,佔比8.04%。當然,這些申訴並沒有改變比賽最後的結果,但也體現了各支球隊對裁判判罰的態度。第二階段的比賽關乎保級與爭冠,與第一階段相比,球隊的重視程度要更高,這也進一步加大了裁判執法的壓力。
國足集訓「補課」,
洋哨或來救場
裁判判罰引起爭議,既與裁判的執法水平有關,也與球員、教練對規則的理解相關。在國足主帥李鐵看來,部分國家隊球員在比賽中出現了對規則理解失當的情況,為此,在剛剛結束的國足集訓中,足協便曾邀請專家對球員們進行授課,以避免國足在四十強賽時因對規則理解不到位而吃虧。
在一個小時左右的授課中,中國足協裁判部副主任劉鐵軍和上海體院的碩士研究生導師、副教授、前國際級裁判、現中國足協特聘裁判講師陶然成一起,為國腳講解國際足聯有關最新裁判規則的部分內容。其中有一條需要中超球員們引起注意:根據規則,球員引導裁判去查看VAR或作出VAR的手勢,將被出示黃牌警告。而在中超賽場中,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
在對球員進行「補課」的同時,中國足協也開始考慮「搬救兵」——邀請外籍裁判執法。據了解,足協已經開始計劃邀請少量外籍裁判回歸中超賽場。不過,在目前的條件下,如果外籍裁判員可以回歸,其數量與規模上也不如以往,主要安排在較為關鍵的比賽中。
不過,外籍裁判也不是解決中超判罰問題的「萬能鑰匙」,對於中國足球與中超聯賽而言,堅持培養壯大本土裁判員隊伍,進而提升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或許才是最終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