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是第十一個全國公安機關打擊和防範經濟犯罪宣傳日。5月14日下午,記者從市公安局獲悉,2019年以來,我市公安機關以打擊和防範經濟犯罪為工作主線,以打贏防範化解風險攻堅戰為工作目標,以護航經濟發展為第一要務,切實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捍衛人民群眾利益,為全力維護一方經濟安全交出一份優異的成績單。2019年至今,全市經偵部門共受理案件150起,抓獲嫌疑人99人,涉案金額15億餘元,挽損金額1.9億元。
「雲端」打擊
由傳統警務向數據警務轉型升級
隨著社會經濟的加速發展,經濟犯罪形勢愈加複雜嚴峻。如何有效將「大數據」應用到打擊經濟犯罪中,最大限度地提升打擊規模和效能?這是我市公安機關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重點。
去年以來,公安機關經偵部門大膽探索、勇於創新,以「雲端行動」的「全國打、打全國,上下一體,協同作戰」為打擊模式,全面挖掘跨區域、鏈條式、系列化、涉眾型犯罪線索,大力強化信息分析研判工作,通過對「大數據」深度應用,進一步推動信息化應用和集群戰役的有機融合,實現了由「傳統警務」向「數據警務」的轉型。
在實際工作中,公安機關堅持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專案經營與清查整治相結合,組織開展以打擊非法集資犯罪、組織領導傳銷犯罪、侵犯民營企業違法犯罪、涉稅犯罪、假幣犯罪、「獵狐」緝捕追贓六大專項行動為主要內容的「利劍」行動,成功偵破了「6·18」特大虛開案、「8·07」特大虛開案兩起大案件,分別涉及虛開金額1.5億元、1.8億元,涉及全國10餘個省市,成功全額追回3000餘萬元國家稅款。
「穩」字當頭
執法辦案與優化營商環境結合
「謝謝你們為我們挽回巨大的損失!太感謝你們了。」日前,我市某傳媒有限公司法人杜某向關嶺自治縣公安局經偵大隊民警表示感謝。
據悉,杜某因公司業務發展需要對外融資,通過介紹與濟南某商貿公司員工馮某軍和高某以存單質押、收取手續費的方式進行合作。在履行合同過程中,馮某軍等人故意設置合同陷阱,拖延辦理貸款審批時限,騙取杜某公司手續費150萬元後逃匿。關嶺公安局接到報警後,迅速開展偵查。2019年7月,專案組積極會同河南省、浙江省發起「雲端」集群打擊2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人,挽回損失200餘萬元。
近年來,我市公安機關立足職能著眼大局,把服務經濟建設、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履職之本,持續開展對全市經濟領域和高發經濟犯罪的預警研判,有針對性地對轄區金融單位、民營企業開展走訪、服務和指導,及時提示企業單位在管理運行中的風險和漏洞,對各銀行金融機構及駐安企業在安投資提供了有效服務和保障。
在疫情防控期間,全市各級經偵部門嚴厲查處非法經營、涉疫假冒侵權類經濟犯罪,疫情期間全市經偵部門共開展銷售假冒偽劣、哄抬物價等方面違規經營清查行動20餘次,協助市場監管等部門對相關違法行為處罰11起,立案打擊2起。
「為民」主題
從源頭遏制經濟犯罪
打擊和防範經濟犯罪不僅需要公安機關的依法嚴厲打擊,更需要廣大市民增強防範意識,主動發現並提供不法分子的違法犯罪線索。
在宣傳工作上,我市公安機關不斷強化經偵宣傳的前端防控作用,採用「宣傳+網際網路」工作模式,持續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先後組織開展「3·15」國際消費者日、「4·26」智慧財產權保護宣傳周、「110」宣傳、「5·15」打擊防範經濟犯罪宣傳日系列集中宣傳活動和全市公安機關經偵主題警民懇談活動4次,並通過傳統媒體、網絡媒體宣傳50餘次,最大化佔據網絡宣傳陣地,進一步擴大宣傳影響。
「今年我們宣傳日活動將繼續圍繞『與民同心,為您守護』的主題,重點圍繞非法集資、傳銷等涉眾型經濟犯罪,以及假幣、銀行卡詐騙、侵犯智慧財產權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突出經濟犯罪,結合典型案例和實物展示,多角度揭露犯罪手法及其社會危害性,提高群眾識假防騙能力,努力營造強大宣傳聲勢和良好輿論氛圍,著力提升人民群眾識別和防範經濟犯罪的意識和能力,切實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捍衛人民群眾利益。」市公安局經偵支隊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記者 康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