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創業,大三時他就找了份快遞公司的活兒,風吹雨淋,基本沒有休假,工作時間還特別長。雖然並不喜歡這份工作,但張陽硬是吃下了這份苦,為的是「工資高,等攢夠了錢就能開自己的餃子館。」
張陽從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的物流專業畢業後,聽說有家麵館要轉讓的信息。領取畢業證的第二天,張陽交納了6.5萬元的轉讓費。從家裡湊來的7萬多元起步資金只剩下了5000元。用這些錢簡單刷新了牆面,更新了一批杯盤碗筷,畢業第5天,張陽的「特色菠菜手工麵館」正式開業。時機湊巧,張陽最終還是先盤下了這家麵館。有了近一個月的創業經歷,張陽坦言:自己接手麵館時有些冒進,「高興過了頭兒」,也算是一大失誤。
自己忙得焦頭爛額,麵館卻一直在賠錢。張陽算了筆帳:每天要賣到900元,麵館才能保本,賣到1000元以上才有的賺。可現在,每天只有七八百元的營業額,差的時候只能賣到五六百元。
但最讓他揪心的還不止這些,眼看著要給員工發工資,需要9000元;9月15日房租到期,還要一次性付給房東5萬元。「照這樣的狀況,錢還不知從哪兒湊齊。」如果交不上房租,房東收了房子,自己連轉讓店面的機會都沒有了。
當初來看店面時,就覺得地方挺寬敞。聽老闆說,麵館兩年來經營一直挺好,到今年才稍微有些走下坡。直到開始經營,張陽才發現原來自己的社會經驗「真的很不足」。
張陽總結主要有:經營經驗不足,剛開始時買菜買肉沒計劃,賣不完只能倒掉;缺個真正和自己一心的幫手;不知道該怎麼管理麵館,暫時還沒有詳細的規章制度;資金問題,「大事小事都要想到,稍有失誤就要用錢說話。總結了經驗之後,他學習了很多管理方法,去其他麵館取經,決定將店裡的所有員工辭退,既然他們不實心實意的幹,乾脆就直接換人。否則對自己的店沒有任何好處。
店關了半個月,張陽除了學管理重新招人之外,還在尋找特色口味的麵食,開店一定要有特色!請自己的媽媽從家過來,給自己麵館做特色面,打出「媽媽的味道」風味小麵館招牌。很多人看店面換新,都想進來嘗嘗。這一進來不要緊。都被「媽媽的味道」所徵服了。顧客之間,口碑互相傳,店一下就火了。每天進帳都在2000元以上,一月下來也能賺個四五萬元。
下一步張陽打算,尋找更多的特色美食,最近正在和媽媽學習做面,人手有些忙不過來,準備重新招人。失敗並不可怕,找出失敗的原因,加以改正,成功就不遠了!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