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以來,中朝邊界的劃分和協約
韓國有人認為《中朝邊界條約》、他們吃虧
作者:如去佛
本文3450字,閱讀需要約10分鐘。
曾經一個時期,有些公知嘗試用各種手法抹黑主席,圍繞主席的謠言一波接著一波。
其中有個說法是:主席時代喪失領土最多,如:讓外蒙獨立,把白頭山(長白山)大部都讓給朝鮮,把雲南西南部、盛產寶石的大片領土讓給緬甸,把已經打了下來的藏南、又給讓了出去,等等。
這些謠言之所以能接二連三地不斷冒出,源於中共對於輿論的一度失控。
主席去世後,之前吃過苦頭的幹部、「精英」被平反,重新登上了政治舞臺。他們壟斷了話語權,出於洩私憤、開始有意無意地抹黑主席。
抹黑主席的情況,當時沒有得到中共高層的重視。他們放任自流的態度,實際是對抹黑的默許。
但是,即便這樣,那些攻擊也絲毫沒有降低主席在普通民眾心中的地位。原因就是,那些攻擊太過狹隘、淺薄和無知,低估了民眾的甄別能力。
比如,下面這個曾流傳一時的問題。
以下內容摘自網文「1962年中國為何將長白山和天池的一半劃給朝鮮」
朝鮮還以兩國同是社會主義陣營的兄弟國家為由,說什麼長白山區曾是朝鮮偉大的金日成將軍革命事業的發源地,當年他就在那兒加入的中國,還捨生忘死地幫助過中國人民打過小日本,現在金日成已是我們的首相,他在長白山區留下的「革命聖地」,也應讓朝鮮人民世代瞻仰,所以希望中國政府和人民能理解朝鮮政府和人民對自己領袖的深厚無產階級感情,等等等等。此番話語聲情並茂,直令毛主席他老人家無法說不。
於是,1962年毛主席指派周恩來總理訪問朝鮮,並代表中國政府同代表朝鮮政府的首相金日成在平壤籤訂了《中朝邊界條約》。
……
據說就在這《中朝邊界條約》籤署後不久,長白山天池邊被分割為二,據說中國佔有48%,朝鮮佔有52%(網上也有說法是53%)。同時,還將鴨綠源頭的天池分水嶺東側的三座山峰一道分給了朝鮮。
很明顯,這文章說的是,毛主席是礙於面子、人情,才慷慨應允、大手一揮將長白山和天池的一半劃給了朝鮮的。
可這只是一面之詞,讓我們來看另一種說法。
1984年9月16日,韓國金永光等54名國會議員聯名向韓國國會提出《關於確認白頭山所有權之議案》。該議案之主要內容為:
我國領土北起以白頭山為中心的鴨綠江和圖們江,南至漢拿山及馬羅島。白頭山是產生過檀君神話的韓民族的發祥地,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在所有愛國思想的歌曲中,都毫不例外地稱白頭山為民族的象徵。因此,在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白頭山一直被看作是我國的領土。而在我國的憲法第三條中,也明確地寫著:大韓民國的領土,包括韓半島及其附屬島嶼。
但是,六十年代北韓與中共之間劃定國境線之後,在背著我們的情況下,將白頭山天池水面按南北方向一分為二。這種侵略體現在地圖上面……天池的一半劃讓給中國,是中國向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提出的出兵參加韓戰的代價……在這裡,我們以南北韓六千萬人民的名義,明確宣布大韓民國對天池的所有權。
金永光還就此議案在韓國國會作了說明。
他說公元1712年清朝政府豎立在白頭山(即:長白山)的定界碑,是「單方面強加於人的」;1909年中國和日朝籤訂的《間島協約》是一項不可接受的、不平等條約。
金永光言論中的幾個名詞解釋如下。
檀君神話
檀君是朝鮮族最古老的族源圖騰神話。
傳說古時,天神桓因知道庶子桓雄想下凡,於是選定三危(今甘肅敦煌南部)、太白(今長白山)二地,並給桓雄三個「天府印」作為天神的標識。
桓雄率領三千之徒,降到太白山頂的一株神檀樹下,建立「神市」,自稱「桓雄大王」。他設置了「風伯」「雨師」「雲師」等官職,分管農業、疾病、刑罰、善惡等三百六十件人間大事。
其時,有—熊一虎同住於一個洞中。它們來到桓雄大王面前,請求大王把它們變成人。桓雄大王給它們一炷艾和二十頭蒜,叫它們吃下,並告訴它們:吃了之後躲藏起來,一百天之內不能見陽光。
熊照辦了,但只蹲了二十一天、就提前出來了,結果變成—個女人。虎沒有照辦,未能變成人。
熊變的女人沒有配偶,就去祈求桓雄大王。
桓雄就與熊女結婚,生下了王儉,他就是檀君。
這個檀君,就是古朝鮮的開國君主。他在堯帝五十年即公元前2333年即位,以平壤為都城,在位一幹五百年。
檀君後來隱居阿斯達(今稱:妙香山)為山神,活到一幹九百零八歲。
1712年定界碑
早在明朝和朝鮮李朝之時,中朝兩國的邊界即明確以鴨綠江、圖們江為界。到了清代,中朝兩國依然以此為界,從無異議。
鴨綠江、圖們江皆發源於長白山(朝鮮稱白頭山)的天池,兩江中遊以下河寬水深、邊界分明,但兩江、尤其是圖們江上遊至江源地帶,河多水淺、邊界不明,屢有邊界糾紛。
公元1712年,清朝康熙帝派人查看中朝界河鴨綠江、圖們江江源地段,並和朝鮮政府官員一起,在兩江源頭立審視碑(朝鮮稱定界碑)。
因當時朝鮮為清朝的藩屬國,審視碑立完後,清朝官員就將江源往下的設棚立標工作,交於了朝鮮官員獨自完成。
1909年《間島協約》
所謂「間島」,並不是一個「島」,而是一個2.9萬平方公裡的區域概念。原名「墾島」,目前指圖們江以北、海蘭江以南的中國延邊朝鮮族聚居地區,包括延吉、汪清、和龍、琿春四縣市。
「間島」一詞,因有損民族尊嚴、在中國被禁用。
1894年,侵朝日軍挾持朝鮮國王,解散親華政府、扶持親日政府後,事實上已經取代清政府、成為朝鮮的宗主國。
日本獲得對朝鮮的統治後,捏造「間島懸案」,想將這片區域的範圍擴大,結果遭到清政府強烈反對。
後來,日本同意該地區屬於中國,並於1909年9月4日與中國籤署了《圖們江中韓界務條款》,確定該地為中國領土。
條款籤訂時有中、日兩種文本,本無韓文版本。韓國方面自行翻譯後,單方面稱之為《間島條約》或《間島協約》。
協約第一款,內容就是:中日兩國政府彼此聲明,以圖們江為中、韓兩國國界,其江源地方自定界碑起至石乙水為界。
之所以會有這個協約出臺,起因是當時的朝鮮政府助紂為虐、協助日本政府欲對清政府訛詐。
根據上面的事實,至少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那就是:作為某些人眼中的中共割讓領土給朝鮮的條約《中朝邊界條約》,對於韓國來說,則認為是朝鮮割讓了領土給中國、沒佔到便宜。
為什麼韓國會這麼認為呢?因為還有重要一點。
除了前文金永光說的那些淵源外,從清朝滅亡、民國初建、北洋更迭,一直到張少帥改旗易幟、蔣總裁一統江湖,中國國內一直內亂不已,無暇顧及邊境諸事。
那個時期,在日本人支持下,大量朝鮮邊民湧入中朝雙方爭議區墾荒定居。僅1937年,長白縣的朝鮮移民就達到4257戶,人口增至24349人。
曾幾何時,除了金日成率領朝鮮軍隊、長期活動在長白山一帶以外,勒管此地邊民、對這個地區徵收賦稅的,是朝鮮鹹鏡道的惠山和茂山兩府。朝鮮對於該地區有著「事實控制」。
當時的蔣介石政府對此從未表示出過絲毫的異議。
所以,當新中國和朝鮮籤訂長白山和天池一分為二、一人一半的條約時,韓國某些人就不甘心了、認為是金日成出賣了領土;並且還把原因歸於中國「抗美援朝」、向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出兵參加韓戰的結果。
其實,正如前文中談到的那樣,長期以來中朝的邊界都是以圖們江和鴨綠江為界的,而天池乃是這兩江的發源之地。
只憑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知道,如果雙方處於平等地位、本著互利合作的態度談判,必然就要對發源地進行分割;任何一方獨佔兩國共享江河的發源地,都是欠公平的。
所以,如果不帶有色眼鏡去看這個事情,將天池一分為二的《中朝邊界條約》是公允的。
1962年,中朝邊境談判開始時,雙方均以各自史學家提供的歷史依據、主張擁有長白山天池的主權。
後來,雙方各退一步,長白山天池各劃一半,以中線延伸為界。由於長白山天池位於長白山南麓,所以中國還多劃了一些。
談判完成後,周恩來和金日成代表中朝兩國政府在平壤籤訂了《中朝邊界條約》。
實踐表明:主席果斷作出的與朝鮮劃界的決定,有著深遠的戰略意義。
前文說到的韓國議員和學者向國會提出的《關於確認白頭山所有權之議案》、及署名文章提出白頭山(即長白山)、延邊朝鮮自治州、甚至歷史上佔據中國東北大部的渤海國都是韓國領土的主張,終究因無法逾越《中朝邊界條約》的規定,被韓國外交部長期擱置了起來。
也就是說,正是由於1962年《中朝邊界條約》的存在,才使得韓國國內主張長白山天池全部歸韓國的聲音,沒有得到韓國官方的支持。
中朝籤訂的這個邊界條約,還為以後解決邊界爭端提供了一個非常具有操作性的示範。
例如:2005年俄羅斯杜馬、聯邦委員會和中國全國人大先後批准的中國和俄羅斯關於分割黑瞎子島的協定。根據該協定,中國恢復半個黑瞎子島的主權,獲得領土174平方公裡。
2001年中國和越南北部灣劃界協定:按北部灣的中心劃界,在北緯20度以北中方應讓一片海域地圖上A域給越南;在北緯30度以南越方讓一片海域(地圖上B區域)給中國,雙方按各1/2的比例分割。
這些實例,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都是效仿了主席的大手一揮、與朝鮮平分長白山天池的的做法。
版權聲明 | 歡迎轉載 歡迎轉發朋友圈
投稿信箱 | xiaonian@xiaonian.com
商務合作 | 13361023835
附:推送排程(紀念日、節假日除外)
周一 國事 周二 家事
周三 天下事
周四 為人(生老病死)
周五 處世(世態炎涼)
周六周日 故事 專題
代寫文稿 | 千字三十五元起
團隊:年之父(五星級大魚號創作者)
素衣輕語 思考者 唐小生 如去佛 呂小酉
需要請聯繫上面郵箱或電話
=======本號粉絲,尊享優惠=========
80寸SHARP(夏普)4K電視
【愛家務】粉絲特供價格僅24999元
京東同款售價為 29999元
詳細介紹點擊下面【閱讀原文】,欲購請文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