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校長是華人流行男歌星中毫無疑問唱功第一人,可是為什麼無論是內地還是在香港,大家都叫他校長呢,從上的世紀80年代,直到現在,譚詠麟依然活躍在電視銀屏上,真是越老越年輕啊!
論名氣地位,校長七三年就是紅遍香港的溫拿的主唱,七九年就和鄭裕玲拍戲了(不知道7、80年代鄭裕玲地位的可以自行百度)。張國榮剛參加歌唱比賽。剛開始他模仿的就是譚、羅文等人的唱腔,張國榮熬了很多年,推出風繼續吹,這是他第一次可以追上校長。譚張爭霸開始了。而那年,張學友也才剛剛出道。
講真,譚張爭霸裡,論拿獎多的,還是校長,哥哥「贏了」校長這還是在校長宣布不拿獎之後。哥哥的過人之處在於,他在出道晚,還成名晚的狀態下和一個在樂壇紅了十年的前輩並肩,各家粉絲你死我活地爭,這種成就真的是沒辦法超越的。而四大天王,是香港樂壇在譚張梅各自歸隱或不領獎之後,面臨無巨星的尷尬境地下,打造的「粉絲需要的追求的巨星」。除了張學友是真會唱歌的,四大天王剩下的三個,在樂壇和譚張梅比起來真的呵呵。
需要指出的是,譚詠麟每年獲得兩首或三首金曲,看似和90年代的張學友或劉德華相仿,但在譚詠麟獲得兩三首金曲的同時,其他歌手基本都是一首;而90年代,四大天王基本每年都有兩三首。譚詠麟與同時代歌手的差距,是其他年代所沒有的。而80年代歌手的質量,又基本上可以認定為所有年代最佳的。譚詠麟的銷量(1995年香港本地是2千萬張)、演唱會(紅館歷史第一,各地總演唱會記錄在整個華人樂壇應該僅次於張學友,但沒有統計溫拿、左麟右李等)都是香港第一的。
譚詠麟在電影方面花費的心力遠小於在音樂方面,可以這樣講,如果說譚詠麟的音樂打100分,有的歌手是90分,其實並不是說他們只差10分,而是滿分只有100;但從電影方面來講,他也就是80分頂天了。譚詠麟的電影基本上局限於城市輕喜劇,80年代前期、中期主要是都市愛情喜劇,之後隨著年齡增長涉足動作片和純喜劇,甚至是無釐頭那種。本質上他就是一個樂天的人。
如今的譚詠麟,由於聲帶機能下降以及隨之引起的唱法改變,聽感可能不如李克勤陳奕迅等,正常,但他的氣息表現並未下降。巔峰譚詠麟幾乎不輸任何人,也是全港唯二能和林子祥對飆高音的歌手之一(雖然作為中音歌手,高音能力還是不如林子祥)。
譚詠麟幾十年來,一直堅持唱好的歌,好好地唱歌,錄音室精雕細鑿,大舞臺傾力展現歌曲的綜合美、藝術美、人文美,幕後認真思考,嚴肅創作。歌以載道,他唱他的歌,卻是一唱天下和。由此,感動了有情人,會是那麼多。他也不迴避商業化,但正如他說的:舞臺上掙下的,都是血汗錢。他唱過不少外國曲子改編的歌,但很多本來就是名曲的作品,被他同樣塑造成了港式粵語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