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福慶(女),老二福森,老三福莉(女),老四福欣(女),老五福源——河間繳家五胎胞齊刷刷長大了。
今年7月7日至8日,他們迎來了18歲的成人禮,也結束了人生至關重要的高考季。
五胞胎高考後在忙啥呢?他們對未來又有怎樣的打算?
別忙,記者帶你一探究竟。
書多床多
7月14日,記者走進河間市五胞胎家。
「家裡有點亂。5個孩子上學,家裡就是書多。」五胞胎的媽媽王翠英有點不好意思。
走進五胞胎的家,迎面看到的都是書。
書、卷子等學習資料有順序地靠右牆排列,三四十平方米的客廳和餐廳連在一起,餐桌旁邊的靠牆處也放滿了書。
繳家的臥室和其他家庭也不一樣:床多。臥室裡有好幾張床。
屋子裡收拾得很乾淨,臥室裡除了一個簡易的衣櫥外,其他空地兒都放滿了書,從地上一直摞到一米高。
繳家的客廳卻成了一個小加工車間。
盆子、夾子上的零件、半成品夾子、成品小夾子……這些佔去了客廳的一大半。
除了最小的弟弟繳福源外出打工,其餘4個姐弟正在家做手工活。
4個孩子圍坐在一起,每個人面前都放著一個塑料盆,盆裡裝著做手工活的材料。
客廳成了「車間」
4個孩子正在加工花藤小夾子,見有人來,他們站起來客氣地打了聲招呼,再次坐在地板上,低頭幹著手頭的活。
「我們爭取多掙點學費,減少媽媽的負擔。」繳福慶說。原來,今年高考結束後,姐弟幾個就在家裡做手工加工的活。
「這是夾花藤用的小夾子。」繳福慶說著話也不耽誤手頭的活。
她把一個夾子兩面的齒對好,再讓夾子兩邊的孔與彈簧軸對齊,將半成品放到弟弟繳福森面前的盆裡。
這時,繳福森拿起姐姐遞過來的半成品花藤小夾子,再用鉗子把夾子兩端擰緊,一個花藤小夾子就安裝好了。
「這個其實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繳福欣幹的活和姐姐一樣,她的下一道工序由繳福莉完成。
「兩天就能把一袋子幾萬個花藤小夾子安裝好,能掙80多元呢。」繳福慶說。
「老五高考一結束就到北京打工了。」老大繳福慶嘴裡的老五叫繳福源,是個男孩,很懂事,也不怕吃苦。
「其實,5個孩子很懂事,從小就知道處處節約。」五胞胎的媽媽王翠英說。
媽媽在北京打工
2002年,河間五胞胎一出生就在滄州引起了高度關注。
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五胞胎有幸被北京一家教育機構接進京上了小學、初中。18年來,本報記者曾多次採訪五胞胎,對他們的成長故事多次進行報導。
2017年,五胞胎的爸爸繳寶存因患病不幸去世,這個家的擔子就落到了媽媽王翠英一人身上。
王翠英介紹,由於沒有北京戶口,不能在北京參加高考,五胞胎只能回老家繼續上學。
2017年暑假,五胞胎姐弟們從北京回到河間。9月1日,五胞胎在河間開始了他們的高中生活。
老二繳福森在河間市育德實驗中學讀高中,其他四個孩子在河間一中上學。
「教材不一樣,他們能跟上這裡的學習節奏嗎?」剛回到河間來上學,王翠英很擔心孩子們不能適應新的學習節奏和生活環境。
讓王翠英欣慰的是,孩子們不僅很快地適應了這裡的學習和生活,還很懂事。
五胞胎在河間上學,大多時間住校,王翠英依然在北京打工。「我決定留在北京打工,是因為那裡的工資高一些,我能多賺點兒錢。」
曾有一位北京的好心人想要資助五胞胎,被王翠英拒絕了。王翠英說這幾個孩子受到的幫助已經夠多了,只要她能養得起孩子們,就不想再接受資助了。
王翠英在北京打工,5個孩子在河間上學,她管不了孩子們的學習,更照顧不了他們的生活。可是孩子們都很懂事,儘量不讓媽媽操心。
三姐妹同吃一份菜
5個孩子學會了自己照顧自己。
知道媽媽打工辛苦,5個孩子每個人每個月只要300元的生活費。
同班的同學每月的生活費大約要千元,他們卻每人只有300元,可以說是學校裡最艱苦的學生。
「這些錢夠嗎?身體要緊可別太省了。」王翠英時常打電話叮囑孩子們,怕他們太節約。
「夠了,媽媽。我們很好,您放心吧。」5個孩子每次都這麼說。
在河間一中的食堂裡,老師和同學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
到吃飯的時間,五胞胎中的3個女孩子福慶、福莉、福欣每人買一個饅頭,只買一份菜,3個人湊在一起吃飯。
「這樣是最省錢的。」福欣說。
幾個孩子在學校裡的表現也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歡,他們和同學們相處得也不錯。
組裝手機上網課
疫情期間,5個孩子在家中上網課。
別人家一部手機就夠了,他家需要5部。
姐姐繳福慶有辦法。她從親戚朋友家「借」來幾部舊手機,又把別人家淘汰不用的手機拆開,組裝成「新手機」。
五胞胎終於每人都有了一部手機,可以順利上網課了。
媽媽在北京打工不能回家,五胎胞只能自己照顧自己。
大姐繳福慶非常負責,擔負起了照顧和督促兩個妹妹和兩個弟弟的責任。
5個孩子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
每天早上,他們被鈴聲叫醒,做飯、打掃屋子、拖地、收拾碗筷……誰也不偷懶。
自己管好自己
他們按時上網課,自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怕影響別人,戴上耳機,認真聽課。
晚上下課後,他們自主完成自己的作業,互相監督學習,統一洗漱,按時上床睡覺,在家也遵守學校的作息時間。
「知道孩子們這麼懂事,我很欣慰。」王翠英看著眼前幾個孩子,眼中滿含淚水。
高考那幾天,王翠英請假從北京回到河間。「回來後,我也就是給他們加加油。」王翠英笑著說,孩子們的自理能力非常強,她也幫不上什麼忙。
孩子們坐上車去考場時,王翠英都和他們揮揮手。
高考結束,王翠英很想問問孩子們考得怎樣,但幾次話到嘴邊又咽下。「看他們的狀態還可以。」王翠英說。
王翠英說,5個孩子都算優秀,他們都想上大學。繳福慶學習成績最好,福源的成績稍微差點兒。
自己掙學費
「高考結束了,孩子們想把自己的學費掙出來。」其實,一過春節,五胞胎就把「找工作」提上了日程。
他們也曾聯繫了幾家公司,可是,後來由於疫情的影響,很多單位不再招人,有的單位不要短期工。
高考一結束,孩子們再次關注起打工的事。
老五繳福源很快在北京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考試一完,他就去了北京。
「一個月4000元,管吃管住。」這份工作是王翠英滿意的,畢竟,她不需要再替孩子考慮吃住的問題。
繳福源有了工作,其他4個孩子也不想落後。商場售貨員、飯店洗碗工、藥店收銀員……他們不放過任何一個招工信息,還託朋友、同學幫忙。
走路都非常注意牆上招貼的廣告。
功夫不負有心人。「就在前天,我們發現小區旁的牆上張貼著加工手工活的信息。」於是,繳福慶把手工活領回了家。
「我們想上大學」
「現在,老五在北京當保安。其他4個孩子在河間找不到招收短期工的單位,在家做一些手工活兒掙錢。」王翠英說。
休息的時候,幾個孩子就拿出填報志願的書來,估分數,看學校。
5個孩子也憧憬著自己的大學生活。
「我想要去一個自己喜歡的城市上大學。」老四繳福欣說。
「我想上河北省內的學校。」老二福森說。
「我想和大姐福慶去一個學校。」老三福莉說。
王翠英也暗暗下定了決心:只要5個孩子能考上,不管家裡多困難,也要供他們上大學……
來源:滄州晚報 記者 鄧曉燕 祁曉娟 魏志廣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