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親子經驗,吳家山五小家長分享,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

2020-12-12 藝飛說

2020年春節,武漢爆發一場新型肺炎,武漢各大院校停課但不停學。特殊時期,不能像往常一樣去上課,就給父母和孩子帶來更多的時間陪伴。近日,武漢市東西湖區吳家山第五小學舉行線上班會,兩位優秀家長做了親子經驗分享。

五(7)班學生熊紹傑

宅家近兩個月來,他的爸爸熊海峰儼然成為了一名「全能選手」,「陪讀」、「陪跑」、「陪算」,樣樣在行。

熊紹傑是校足球隊隊員,教練要求他每天跑步半小時,熊海峰就化身「陪跑員」,無論颳風下雨,鄉村小路上總能看到父子倆一起跑步的身影。

熊紹傑語文不好,老師建議他多讀課本,熊海峰就化身「陪讀員」,跟著兒子一起讀美文、背古詩;兒子的計算總是犯錯,熊海峰就化身「陪算員」,把自己裝修工作中計算面積、用料數量等實際問題變成練習題……

熊海峰說:「這次疫情讓我深刻感受到,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是陪伴,不僅陪伴孩子學習,更需要陪伴他在精神層面有所成長。」

一年級3班學生陳鏑宇

「一年級的孩子正處於愛蹦愛跳的階段,注意力很難集中,我擔心沒有班級的學習氛圍,孩子會不認真上課。所以我下定決心,要在特殊時期與孩子共同創造豐富的居家生活,想方設法讓每一天都發出光來。」這是一年級3班學生陳鏑宇媽媽在線上班會課上的分享。

在居家抗疫的日子,陳媽媽不僅陪伴兒子學習,還化身兒子的玩伴,陪著一起跳房子、踢毽子、翻花繩、做手工,母子關係變得更加融洽。

學校政教處主任孔德娟表示

由於學校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較多,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少,我們希望結合當前疫情形勢和學校「五自」教育理念:

自明

自理

自律

自信

自尊

尋找關注孩子學習、陪伴孩子成長的優秀家長典型,並在全校推薦,讓更多家長知道怎樣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

魯迅先生曾說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武漢加油! 中國加油!

相關焦點

  • 宅家如何帶娃?知名主持人張丹丹、周洲上抖音直播,分享育兒經
    現在是非常時期,這段時間對於父母和孩子來說是難得的親子時光,不過面對精力旺盛的孩子,很多父母也感到崩潰和無可奈何。最近,為了解決父母們面對的這種帶娃困境,知名育兒專家張丹丹、《周洲有養》主持人周洲就上抖音直播,隔空分享了各自的育兒經驗,讓家長們受益匪淺。
  • 延期開學 豐臺五小家校合力育人
    同時,李磊校長建議家長:「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您的陪伴,您是孩子自主成長的引領人和堅強後盾。離開了學校的學習環境,孩子們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但這是他們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的過程,也是對孩子們意志品質鍛鍊和考驗的機遇。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做孩子心中健康生活的榜樣,成為他們自主學習的助力者、內心聲音的傾聽者、學習進度的監控者和共同成長的好夥伴。」
  • 閱讀陪伴成長 | 「親子閱讀」如何做?一線語文老師給家長們支招
    閱讀陪伴成長 | 「親子閱讀」如何做?北京市建華實驗亦莊學校的語文教師邱靜說,經常有家長向她訴苦說,「小時候還愛看書,越大越不喜歡看書了,家裡買了一堆書,孩子都不看,老師您說怎麼辦?」說到閱讀,家長頭疼、親子關係緊張。本期視頻,邱靜老師作為學校的語文老師,也作為孩子的家長,給北京經開區的家長們幾點建議!
  • ...教育微課堂 丨疫情時刻——如何在延長的假期裡更好地陪伴孩子
    我們可以一邊抗疫,一邊好好體驗親子時光!那麼,在這個特殊時期,怎樣的陪伴才科學呢?一起來聆聽韋旭玲老師的家庭教育微課——《疫情時刻——如何在延長的假期裡更好地陪伴孩子》吧!韋旭玲老師韋旭玲老師是一名國家高級家庭指導師,也是湖州市首屆本土家庭教育名師,湖州《幸福家園》社會公益組織創辦人。
  • 陪伴閱讀共成長 | 親子閱讀的好處
    陪伴閱讀共成長 | 親子閱讀的好處 2020-05-01 0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寶寶吃飯難怎麼辦,怎樣才是有效陪伴?中福會託兒所所長分享家校...
    日前,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等主辦的在線「2020中國——紐西蘭學前教育研討會」上,作為中方唯一的一線園長代表,中國福利會託兒所所長方玥分享了探索構建1—3歲嬰幼兒早期教養家校共同體。 教師是準備環境、觀察和支持親子互動的主角,家長是開展親子互動的主角,嬰幼兒是探索活動的主角,這個共同體裡,希望學校與家庭擰成一股教育合力,有效陪伴孩子,促進嬰幼兒健康成長,形成家長、學校、孩子三贏局面。
  • 高新區第一幼兒園張亞瓊:多途徑提高家長參與親子活動積極性
    多途徑提高家長參與親子活動積極性因疫情的來臨,親子陪伴時間更多了,對於家長朋友來說既是幸福又是煩惱。家長平日忙於工作,陪伴幼兒時間較少,這次難得的機會應如何高質量的陪伴幼兒,是家長面臨的問題,而教師對家長的科學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
  • 【親子拾趣】成長記錄沒有文案~只有陪伴!
    【親子拾趣】成長記錄沒有文案~只有陪伴! A family show再過一天一年一度的兒童節又要來啦這是屬於孩子們的節日孩子們的成長
  • ...精神•致敬巾幗力量】花開萬家——「花式親子宅」之趣味保齡球
    【傳承婦運精神•致敬巾幗力量】花開萬家——「花式親子宅」之趣味保齡球 2020-03-04 1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市鐵路幼兒園開展線上親子閱讀經驗分享沙龍...
    為鼓勵爸爸們分享與孩子親子閱讀的經驗,解決與孩子親子閱讀遇到的困惑,促進爸爸掌握科學良好的親子閱讀方法,1月7日,新餘市鐵路幼兒園開展「爸爸,陪我閱讀吧」線上親子閱讀經驗分享沙龍活動。平時工作忙碌的爸爸們在本家教沙龍中發言積極,有的爸爸在分享經驗提到堅持陪伴就是最好的方法,凡事因堅持;有的則認為自己平時應該做一個愛閱讀的人,用榜樣的力量來影響孩子;還有的爸爸提出,可以帶孩子去買書,挑選優質的繪本,再和孩子一起閱讀。
  • 怎麼有效花時間陪伴孩子?仔細閱讀,教你六種溫暖的親子陪伴時光
    怎麼有效花時間陪伴孩子?仔細閱讀,教你六種溫暖的親子陪伴時光我們都知道孩子是需要花時間去陪伴的,現在很多育兒知識都呼籲親子互動時光,親子陪伴時光,就連早教班都是提倡家長參與親子班的。家長們也不遺餘力地把休息時間都給予了孩子,但是這樣的陪伴真的有效嗎?
  • 【安心「宅」家】珍惜難得陪伴孩子的時光
    【安心「宅」家】珍惜難得陪伴孩子的時光 金豆豆(油建小區)口述 本報記者 高麗媛 記錄整理  我們的女兒是2019年6月份出生的,小名叫薄荷。  從出生至今年1月,薄荷的爸爸都因長期外地出差,每月只有寥寥數日能回家陪伴孩子。尤其是上個月,薄荷剛滿6個月,正是害怕陌生人的時候,我們總擔心她無法認出出差回家的爸爸,還好有了這一個「特殊」的春節。  春節期間,我們一家人哪兒也沒去,安安心心「宅」在家裡。每天重複著家庭日常的小事,一起照顧孩子,給她做輔食,陪她玩,給她講故事。
  • 龍潭街道丨親子運動會、趣味英語課堂……兒童之家陪伴孩子一起...
    努力提高硬性條件,在有能力的基礎上不斷地升級軟性條件,在空間、制度、文化、服務等多個方面為兒童規劃著想~建設兒童友好型社區~在給孩子們提供安全舒適的成長環境,也參與到孩子的教育當中~隆興路社區兒童之家親
  • 愛要多多陪伴——親子英語主題日
    親情是母親溫暖慈愛的懷抱,是父親寬厚堅實的臂膀,絲絲縷縷的情感呵護著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步,父母是孩子成長中最初也是影響最深的人生導師,在孩子生活與學習的每一步中都至關重要。由杭州娃哈哈集團主辦的「愛要多多陪伴」親子英語主題日活動於10月在濟南的各大興趣班與培訓機構進行。
  • 這場親子活動讓孩子家長們在詩情畫意中感受「耕讀傳家」
    大手牽著小手,踏著水的樂音,領略山的秀美,與孩子一起成長。由組委會面向全市徵集的30戶家庭來到現場。這30戶家庭是從全市1000多戶家庭中篩選出來的。日前徵集消息一經發布,馬上受到我市眾多家長和學生的熱捧,僅報名帖閱讀量超10萬。
  • 頭條| 這場親子活動讓孩子家長們在詩情畫意中感受「耕讀傳家」
    大手牽著小手,踏著水的樂音,領略山的秀美,與孩子一起成長。由組委會面向全市徵集的30戶家庭來到現場。這30戶家庭是從全市1000多戶家庭中篩選出來的。日前徵集消息一經發布,馬上受到我市眾多家長和學生的熱捧,僅報名帖閱讀量超10萬。「詩書不可不讀,禮義不可不知。
  • 郭晶晶: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得法的家長都做到了這一點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陪伴孩子人生路上最長久的老師!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的陪伴是必不可少的。「跳水女皇后」郭晶晶,嫁入豪門,與丈夫霍啟剛恩愛有加,卻低調生活,不在人前秀恩愛,只是被抓拍了,無可奈何。
  • 戰疫下的詩意 親子閱讀陪伴孩子度過特殊時光
    對於低幼年齡的孩子來說,長時間的居家防護,可能會引發他們一些困惑和焦慮。在居家戰「疫」的特殊時期裡,海南省直屬機關第二幼兒園積極倡議家長要多鼓勵孩子讀詩歌和故事,在親子閱讀中陪伴孩子去發現、理解和感悟這段特殊的時光。
  • 家校合力,共促成長——記龍巖師範附屬小學三年級家長會
    會議目的 家長會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為家長與老師可以更好地交流建立了一個平等的大舞臺,在這裡家長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在校情況,還可以結識到更多家長,共同討論關於孩子們出現的問題,得到更多的建議。我校於2020年11月18日晚上召開了三年級家長會。
  • 家長,與孩子一道成長 | 真愛之聲第80集
    ▍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回民小學何文慧老師:在線上家長會第三期上,陳博士從如何識別孩子的學習「求救信號」出發,一路引導我們仔細觀察孩子在學習時出現的走神、玩弄小物件、畫小人等常常被我們忽視的「求救信號」,以及如何陪伴孩子度過學習焦慮期,怎樣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等方面幫助老師和家長走出困惑。其實孩子就是我們最好的老師,他們讓我們發現自己需要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