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殺賊,無力回天。裡弗斯的下課,其真相到底是過河拆橋,功勳主帥黯然背鍋?還是功難抵過,舍卒保車及時止損?
這位執教7載,陪伴後空接之城時代的快船度過短暫動蕩黑暗期,風評接連呈現180度調轉的冠軍教頭,結果手握一把好牌羨煞旁人,卻是船沉人去早早出局,富裕仗到此為止。
靜候多時的老裡下課消息雖遲但到,而在外界卻呈現出兩邊倒的態勢:這一邊是鋪天蓋地的拍掌叫好,直呼天亮了,另一邊則是搬出萊昂納德過河拆橋之言論,打抱不平。
作為現役雞湯型教練箇中翹楚,裡弗斯在黑人球員及教練屆的威望甚高,儘管其不以戰術謀略多變,臨場反制果斷著稱,可他勝在平民型團隊凝聚屬性極佳,長於更衣室建設及球員心理暗示鼓舞,而在這種打雞血式的執教,往往能取得奇效。
其帶隊下限有保障且往往能出人意料(出道伊始的菜鳥季斬獲年度最佳主教練,18-19賽季帶領平民快船謀得季後賽席位),但衝擊上限方面卻常常是乏善可陳(快船豪華陣容卻在季後賽中無所建樹)。
這種莫名的感覺和近兩年休斯頓的那支球隊類似:你覺得他不行了,他反手一套組合拳向臉上招呼;而你覺得他行了,他直接倒下紋絲不動任你錘。
平心而論,西部半決賽G7生死戰失利,喬卡二人拉胯自然難辭其咎,萊昂納德身為球隊核心首當其衝無可厚非。巨星未能在關鍵時刻站出來力挽狂瀾,這是事實無疑,但究其原因,多次大比分領先遭遇逆轉,系列賽本不該拖至搶七絕境,G5G6接連出現輪換調配失誤,身為主帥的裡弗斯便是輸球最大責任人無疑。
放眼於整個賽季,快船招徠一批得力幹將,但最終卻未能在攻防兩端建立起強有力的體系;再者於首輪面對卡萊爾執教的獨行俠,次輪馬龍執教的掘金,裡弗斯在戰術布置,輪換計劃及臨場指揮上均佔據下風。最後,就連裡弗斯最為擅長的維繫更衣室穩定,軍心鼓舞都未能如願以償,離開已是必然。
從魔術得分王麥迪,到空接之城保羅格裡芬,再到雙攻防一體鋒線喬卡,裡弗斯麾下球隊經歷3次系列賽3-1領先慘遭翻盤的慘劇,這口黑鍋該由誰來背上不言而喻,而鮑爾默自然無法忍受悲劇二次上演。
從後續曝出的消息顯示,雙方在球隊發展理念上已經出現偏差,包括在球隊打法,輪換習慣,及年輕球員的培養與使用方面的分歧。譬如堅持重用哈雷爾而未能適時地擺上效果更好的祖巴茨,在反制約基奇時仍迷信小陣容等等。
數據顯示,在哈雷爾對位約基奇的72分鐘內,快船每百回合淨負掘金27.1分,與替換成祖巴茨時效果天差地別。
當約基奇面對哈雷爾的防守時,其命中率高達60%,而當他面對祖巴茨時,命中率則驟降至47.5%。
上賽季裡弗斯運籌帷幄,靠著平民快船虎口拔牙鏖戰勇士的場景仍是歷歷在目,由此萌生錯覺使其過於迷信他的嫡系王牌——兩位超級第六人。
可往往有些時候,替補就是替補,局限性無以彌補,倚仗「田忌賽馬」並不能一順百順,全然不顧現實變化而照單全收,才是他功虧一簣的原因所在。
哈雷爾回歸後狀態全無,指望他的衝擊力來增加禁區殺傷威脅的路子不再能行得通(常規賽哈雷爾內線得分為14.8分,高居聯盟第三);
而理論上能夠藉助擋拆,實現錯位小打大懲戒約基奇的路威也未能重拾魔力,加之三分手感冰涼,進攻端影響力以及與喬卡匹配度大減。
再者說,空降派與原住民之間可能出現的意見不合,逆轉輸球更會加劇矛盾滋生,而熬製雞湯強如裡弗斯者也無力挽回局面,更衣室失控,人心不一。
如此一來,裡弗斯安身立命的法寶失常,在此情況下依舊一味固執己見,其結果便只能是自掘墳墓。
當然,退一步講,這支所謂的豪華戰艦確實存在著陣容上的漏洞,只是已經沒有時間機會給裡弗斯再去試錯補救了。
分手應該體面,好聚好散便是。
只是頗令人感慨的是,角色球員能徵善戰,精神屬性滿分,新援雙核聲名大噪如日中天,上賽季還是一支被廣泛看好的爭冠球隊,如今卻是一地雞毛,內憂外患。
大多數所謂的大結局,在競技體育面前,似乎都不能作數。
當空接之城最後的留守者離開後,這支重新起航的快船又能行駛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