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快報|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

2020-12-16 內蒙古新聞網

權威快報|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

  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

  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水平

  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

  抗疫、抗洪、抓生產

  中國人的飯碗裝好自己的糧食

  策劃:趙承

  監製:霍小光

  統籌:謝良、杜宇、楊進欣

  記者:陳煒偉、於文靜

  設計:苗夏陽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

  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水平

  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

  抗疫、抗洪、抓生產

  中國人的飯碗裝好自己的糧食

  策劃:趙承

  監製:霍小光

  統籌:謝良、杜宇、楊進欣

  記者:陳煒偉、於文靜

  設計:苗夏陽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責任編輯: 王美花]

掃描左側二維碼下載草原客戶端,關注更多內蒙古更全、更新的新聞資訊。掃描右側二維碼或搜索內蒙古日報(或直接輸入neimengguribao)關注內蒙古日報官方微信。

  • 凡本網註明「來源:內蒙古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內蒙古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內蒙古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內蒙古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聯繫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相關焦點

  • 「十七連豐」書寫糧食安全「加速跑」
    本報記者 呂紅星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首先,得益於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對糧食生產的高度重視,農田面積減少得到了遏制;其次,雖然今年災害較多,但是預防、控制的非常好,基本上沒有造成大的影響;再次,今年的疫情導致勞動力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出現了不足,但社會化服務和機械化彌補了勞動力的不足;最後,得益於提高了糧食的最低收購價格,從而提高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 青平:「十七連豐」夯底氣 穩住糧食「壓艙石」
    國家統計局12月10日發布數據,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由此,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這是令全世界矚目的來之不易的巨大成就。糧食問題一直是全球問題。
  • 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390億斤 中國糧食生產「十七連豐」(銳財經)
    我國糧食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與農業現代化和土地充分利用密不可分。圖為今年秋季一名農民駕駛收割機在海南海口龍華區龍泉鎮新江村收割晚稻。 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攝 國家統計局12月10日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相關人士指出,今年中國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實支撐。
  • 十七連豐!
    黑龍江日報12月10日訊 國家統計局10日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我省今年糧食總產量1508.2億斤,比2019年1500.6億斤增加7.6億斤,實現「十七連豐」,連續十年產量全國第一,牢牢擔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 【地評線】南方網評:精彩「十七連豐」見證大國農業奮進的姿態
    今年糧食豐收是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的結果,是戰勝疫情和洪澇災害的結果。大國糧倉根基牢,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十七連豐!如此精彩動人的「豐景」,成於奮進也見證著奮進。   沒有奮進,就難有收穫。奮進決定著收穫,收穫也必然回報奮進。
  • 內蒙古糧食產量實現「十七連豐」
    資料照片記者從自治區農牧廳獲悉,今年我區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總產量達到732.8億斤,比上年增加2.3億斤,糧食生產連續3年保持在700億斤以上,實現「十七連豐」,穩居全國第8位,超額完成國家下達我區的糧食生產目標任務
  • 我國糧食生產喜獲「十七連豐」 產量連續6年超1.3萬億斤
    國家統計局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5152萬畝,比上年增加1056萬畝,增長0.6%;全國糧食單位面積產量382公斤/畝,比上年增加0.9公斤/畝,增長0.2%。我國糧食生產喜獲「十七連豐」,糧食產量連續6年超1.3萬億斤。
  • 「十七連豐」,中國為什麼能?|長城評論
    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5152萬畝,比上年增加1056萬畝,增長0.6%;全國糧食單位面積產量382公斤/畝,比上年增加0.9公斤/畝,增長0.2%。我國糧食生產喜獲「十七連豐」,糧食產量連續6年超1.3萬億斤。13390億斤!十七連豐!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 【眾資訊】我國的糧食生產是什麼水平?這些數字告訴你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14億人口要吃飯是我國的最大國情,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我國的糧食生產是什麼水平?糧食安全如何保障?關於糧食生產的還有哪些我們不知道的事兒? 1.3萬億斤!
  • 抓穩抓牢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 全力以赴奪取明年糧食和農業豐收
    12月10日,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唐仁健主持召開部黨組專題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近期關於糧食生產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中央領導同志相關批示要求,專題研究明年糧食生產和農產品保供問題。
  • 糧食產量十六連豐之後 中國為何還要大談節約糧食?
    2020年,中國糧食產量將連續第6年超過1.3萬億斤,產能再上一個新臺階。農業農村部總經濟師魏百剛指出,今年全年糧食豐收已成定局,產量將達到歷史最好水平,這也是連續第十六個豐收年。但是,一邊是「十六連豐」,一邊卻是「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節約糧食」突然成為年末國內的熱點話題,這是為什麼?年產1.3萬億斤的糧食不夠吃了?
  •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築牢經濟社會大局基礎
    央視網消息:今年全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糧食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這也是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這樣的一份成績碩果纍纍,也來之不易。
  • ...共奔小康(權威發布);6、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展現大國擔當;7...
    除了頭版內容,今天《人民日報》涉及財經的主要內容還包括:1、李克強籤署國務院令 公布《國務院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11月對實體經濟發放貸款增加1.53萬億元;3、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糧食生產——「十七連豐」背後(經濟新方位);4、「十三五」期間我國光伏應用市場穩步增長 光伏系統價格下降47.2%;5、自強奮進 共奔小康(權威發布);6、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展現大國擔當
  • 全球疫情對我國主要農產品生產供給影響有限
    報告對未來10年中國主要農產品的生產、消費、貿易、價格走勢進行了分析展望。  中國農業穩中向好 未來10年轉型升級明顯加快  報告顯示,2 019年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實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農產品發展質量進一步提升,農產品消費保持活力,農產品貿易保持活躍態勢。
  • 聯合國糧農組織助理代表張忠軍:我國糧食庫存和供應充足
    糧食問題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話題。疫情對我國糧食帶來什麼影響?老百姓吃飯問題是否會受到波及……4月3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以下簡稱糧農組織)駐華代表處助理代表張忠軍接受了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的獨家專訪,談了疫情對糧食的影響以及該組織目前正在著手研究的課題。
  • 【新發展格局下的大國三農】糧食產量十六連豐之後 中國為何還要大...
    但是,一邊是「十六連豐」,一邊卻是「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節約糧食」突然成為年末國內的熱點話題,這是為什麼?年產1.3萬億斤的糧食不夠吃了?對這個話題,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胡小松顯然很有發言權。早在大約十年前,他就開始關注農產品產後損耗和多環節食物浪費問題,他的研究也為後來人們熟悉的「光碟行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與數據支撐。
  • 12個國家停止出口部分糧食,中國傳來好消息
    12國宣布限制糧食出口,中國糧食迎來一大利好消息!乾旱可能造成糧食減產,而與此同時,受疫情影響,越南等國也對大米出口實施的臨時性限制措施——作為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國,越南近日就表示將暫停籤署新的大米出口訂單;此外,印度、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全球12國也相繼出臺限制糧食出口的措施。
  • 興化市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
    日前,在全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考評驗收會上,經過現場陳述、專家評審、輪番質詢、點評打分等環節的激烈角逐,興化市獲得93.5的高分,在32個縣市中名列第四,通過考評驗收。自2018年興化市開展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市創建以來,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扶持、項目支撐、農機補貼政策的實施,該市新增大中型拖拉機483臺、旋耕機1362臺、乘座式插秧機775臺、高效植保機441臺、聯合收割機增加408臺、糧食烘乾機增加266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