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龍櫻》官宣第二季將在今年播出。
自2005年首季開播至今,在這部劇的豆瓣討論區,有個持續了十多年仍未斷的話題:
多少人恨自己太晚才知道它?
不少回答者有類似的感受,後悔自己沒早點刷《龍櫻》,尤其如果在高考前看了,或許會更有勇氣,或許能少走些彎路。
如果改變人生必須需要來點雞血,它絕對是最強的那一劑。
因為是笨蛋,更要拼命考top1
龍櫻,一棵種在日本東京龍山中學的櫻花樹。
栽樹的人叫櫻木建二,一位寂寂無名、窮困潦倒的律師。
龍山中學則出名得多:學生偏差值僅36、笨蛋聚集地、逃課打架成風、從來沒有學生考上第一學府東京大學……
為了阻止學校因破產而停辦,櫻木律師提出了一個解決辦法:
設立特別升學班,由自己擔任班主任,在接下來的一年培養5名學生考上東大。
要知道,考上東大所需的偏差值,是龍山中學的兩倍還多。
這一戰書立馬遭到了所有龍山自己人的質疑。
老師們嘲笑櫻木不切實際,這個學校哪有什麼優秀的學生。
學生直美也覺得櫻木異想天開,「像我這樣的成績,怎麼可能進得去。」
而當櫻木將「你能不能去東大」這個問題,改成「你想不想去東大」時,直美的回答卻沒有先前那麼決絕。
東大,對向來被貼上笨蛋標籤的學生來說,真的是一件可以想像的事嗎?
與其說龍山的學生智商低、成績差,不如說他們大多過得渾渾噩噩,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未來,不相信自己能爭取些什麼。
在櫻木看來,對周遭環境、自身經歷,只會擺出一副「不知道」的樣子,才是笨蛋之所以為笨蛋最可憐的地方。
笨蛋就是活在最底端的一群人。
在這個社會,聰明的人能制定方便自己的規則。
而盲目無知的笨蛋,只會在其中忍氣吞聲、默默忍受。
當越是不願動腦,越是抱怨思考的麻煩時,除了忍受規則的不公,笨蛋還將會被有頭腦的人坑騙得更深。
想要扭轉這樣的境地,就必須成為既懂得遵守規則又有一定頭腦的人,學會巧妙地利用那些規則,而不是被規則所利用。
櫻木繼續洗腦:在龍山學子面前,就有一條看得見的路——考上東大。
「被叫做笨蛋的我,
早就想努力了」
儘管有學生的內心開始鬆動,但特升班設立之後,遲遲沒有學生報名參加。
很多學生依然將「我們能考上東大」看成笑料,直美想過要嘗試,但她更怕被身邊人當成那個笑話。
學生矢島表示並不想睬櫻木老師的豪言壯語,就算一個人沒有目標、只想混日子,別人也管不著。
熱血的豪言壯語在他們的心裡泛起一絲波瀾,很快就自行散去。
嘴上說不在乎是一回事,但這些學生正面臨的現實,又是截然不同的另一回事。
矢島爸爸借高利貸後跑路,給家裡留下300萬欠款的爛攤。
為了還債,矢島不得不去工地搬磚。政府規定工人日薪應為14000日元,而他拿到手的僅有8300。
被壓榨的差價去了哪?悶頭幹活的矢島仍一臉不屑。
為了籌錢,矢島去賣樂器,原價23萬的小號被商店以3萬的收價打發了。
沒過幾天,他卻發現小號被老闆重新放上櫥窗,售價18萬。
節衣縮食、付出苦力的弱者總是被榨取,這樣的生活對矢島來說,不知何時能到頭。
櫻木加緊攻勢,表示要幫矢島還債,條件是後者加入特升班,用一年的時間考上東大。
直美原本也對將來沒有打算。
身邊的人告訴她,你的未來,不過是高中畢業之後接媽媽的班,在自家小餐館幫忙招攬生意,成為一個更年輕的媽媽桑。
但她的心裡,時不時會冒出對這種未來的抗拒。
從小被父母忽視、被雙胞胎弟弟嫌棄、漸漸也自認為是笨蛋的奧野一郎,其實一直很討厭「笨蛋」的標籤,早就想為自己努力一次。
學生緒方英喜雖然家境優渥,但在父親眼裡,他只是個一事無成的兒子。
有次因打架糾紛進了派出所,他明明與打架無關,由於是龍山中學的差生,卻被警察逼著寫悔過書。
這樣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發生在他身上。
曾經自認為渾渾噩噩度日的每個人,實際上都有想要改變、或想要證明或爭取的東西。
只不過被忽略太久,被別人叫做笨蛋太久,他們也成了不求上進的笨蛋。
直到他們發現,「去東大」這個目標,其實可以真正發自內心,屬於自己。
幾天就想改變幾年的頹廢?
你想多了
最終,特升班一共迎來了6名學生,比櫻木的原計劃還要多一人。
櫻木開始了他的「斯巴達教育」:要求學生到學生合宿,每天5點起床,學習16個小時,瘋狂刷日版黃岡密卷。
原本的學渣拿到了七八十的成績,大呼有進步要慶祝時,立刻被櫻木製止。
在他眼裡,除了滿分,其他都是垃圾。
誰要是考了全班最後一名,還要戴上「笨蛋」的頭巾,被大家叫做笨蛋。
在教學方式上,櫻木也另闢蹊徑。
刷題之餘,櫻木將枯燥的數學化為運動訓練,先讓學生用桌球對打的方式,練習基礎計算、記憶基本公式。
接著讓井野老師和學生們一邊競走一邊大聲朗讀,以此來加深記憶。
學生被分為兩兩一組,組隊學習,相互評卷打分,並向對方解釋自己為何做錯題目。
訓練的目的,是讓學生對自己能有客觀的評價,從而嚴格要求自己。
櫻木還請來名師外援,物理老師用「分鏡頭漫畫理解術」來講解力學。
抽象的公式化為形象的圖畫,能讓大腦更輕鬆地理解並牢記。
艱深晦澀、讓人頭大的古文,被老師形容為「古代人因無聊而創作的小黃文」後,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
刷題之外,老師還帶學生走出教室,在日常生活中汲取學習所需的重要能力。
比如,一塊標有日語、英語、中文、韓文的路牌,其實藏著外國遊客變多、日韓聯合舉辦世界盃、中國經濟發展變化等社會經濟原因。
背後的知識,都能在你不斷提出「為什麼會這樣」的小問題時,逐一被發掘。
但如果總抱著「怎麼樣都行」的想法,沒有好奇心,你只會慢慢停止思考,失去探索的動力和進一步觀察的樂趣。
而在考場中,懂得觀察出題人的用意,並能進行正確解讀,找出表面信息後的隱藏信息,是一種更重要、更具體的能力。
最簡單的一個例子:
在東大考卷中,「不要寫在解答欄外空白處」的提示僅用不顯眼的小字標明,那些慌慌張張、漏看信息的人,很可能因此得零分。儘管這與智商無關。
由此可見學校篩人之無形,以及學校到底想要什麼樣的人。
所以,必須明白的是,考試其實是一場對話。
既是與出題人的對話,也是和自己的對話。
當然,在改造學渣的路上,櫻木始終沒有改變對學生的打擊本色。
基本訓練過後,學生們信心滿滿地接受挑戰。
但僅是基礎試題,大多數人在限定時間內連一半題目都沒完成。這是櫻木意料之中的結果。
熱血幾天,就想改變幾年的渾渾噩噩?
不可能的。
可這一次,學渣卻真切地對付出努力的自己感到不甘心,而不是對一切結果都無所謂。
階段性的成果驗收,東大模擬考成績公布之後,除了奧野一郎取得了D判定,其他人均為E判定。
也就是說,大部分人進入東大的可能性,僅為5%以下。
6個學生因此倍受打擊,紛紛罷工出走。
櫻木並不打算把他們逐個哄回來,與其硬勸,不如相信學生有自立的能力。
努力了這麼久,真正不甘心的人,其實應該是學生自己。
當大家逐漸歸隊時,最早加入特升班、最努力的矢島卻掉隊了。
「明明比別人都拼命」、「已經準備了這麼久」……努力卻沒得到回報,是對熱情和動力的最大消耗。
尤其是對矢島這類思慮型人格的學生而言,心理上的負擔,可能比學業上的阻礙更難克服。
心魔並非說戰勝就能戰勝。但如果能知道它的存在,直面它,一切未必會有你預想的那麼可怕。
也許在你習慣與之相處的某一天,在你沉浸努力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它也許不會消失,但沒有那麼可怕了。
考上不等於萬事大吉,
但人生的確因此改變了
一年的副本試煉過後,特升班6人除了直美因照顧生病的媽媽缺席考試之外,取得了3勝2負的成績。
儘管沒有達成5人上榜的初目標,但這已是龍山中學史無前例的最好戰績。
對於從學渣逆襲到學霸的個體而言,考上東大就萬事大吉了嗎?
全劇還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討論:
井野老師有個在相親的女同學,和東大精英男、高中學歷花美男多次進行三人約會,女方一直在兩個男生之間搖擺不定。
東大男是大公司職員,能買到難搶的球票,吃得起高級法國餐廳,看起來學識淵博有品位。
只是他動輒高談闊論,為人古板,和他在一起感受不到輕鬆愉悅。
花美男帥氣可愛,相處起來讓人開心放鬆,娛樂活動能力max。
但他行為粗魯語言淺薄,只有高中學歷,老大不小了還是個自由職業者。
來回約會多次,女生依然沒決定要和誰交往。
和花美男在一起的確開心,但糾結點總會落在,另一位男士可是東大畢業生啊。
畢竟,擁有最高學府的光環,很大程度意味著能擁有不錯的收入和社會地位。
這是櫻木從一開始就拋給學生,讓他們必須認清的現實。
但學歷也非萬能,不然只會落得和相親中的東大男一樣尷尬。
6名學生的確也做到了更多。
考上東大的矢島決定放棄入讀,因為意識到「不知道」和「無所謂」的可怕,他開始準備司法考試,希望能成為一名律師。
錯過考試的直美打算復讀一年,繼續衝刺高考,爭取進入東大。
昔日為追隨男友矢島才參加特升班的香阪,決定遵從自己的意願去東大讀書,而不是為了別人。
經此一役,每個人都找到了比考上東大更重要的東西。
櫻木老師告訴他們,不管去讀大學,還是不去,都可以是正確選擇。
重要的是,不要對生存這件事感到怯懦,也不要早早就否定自己人生的多種可能。
《龍櫻》中的高考場景,與我們寒窗苦讀的那些年有太多相似之處。有人恨自己沒能在高考前聽到這番教導,錯過了最佳的人生改造期。
雖然高考當前的人都足夠努力、足夠拼命,但真正明白自己為何而努力的只有少數。剩下的人,多是被整個緊張高壓的環境推著向前走。
到考試結束,努力的漫無目的者才會發現,原來高考並非終點,而是更多更難問題的起點。
其實,不管是早早意識到,還是後來才找到自己的「答案」,並將其付諸實踐,都沒有關係。
就像櫻木所說,人生沒有唯一的正確答案。
只有那些放棄尋找的人,才是應試之下真正的失敗者。
【歡迎留言討論】
你的奮鬥時光,
被哪些事情真正激勵過?
撰稿 | 裡克
編輯 | 秋褲
排版 | 阿明
* 未標註來源圖片來自網絡
原文首發於《新周刊》旗下公眾號「有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