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女首徵服珠峰】曾燕紅凱旋 回到家真好

2021-02-19 香港文匯報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姜嘉軒)一步一步堅持登上海拔8,848米珠穆朗瑪頂峰,前中學老師曾燕紅成為首位登上珠峰的香港女性。她昨早平安返港,20多名親友與舊生興奮接機。對於社會各界誇讚她的壯舉,曾燕紅憶述自己登山期間只有無力感,時刻都戰戰兢兢,不認為自己「好叻」,也沒有「徵服」珠峰的感覺。她感激家人這些年來的支持,令她無後顧之憂,終達成夢想。她想告訴一直相信她的學生們:「我做到啦!我終於兌現了承諾!」

  曾燕紅完成登峰創舉後,上周三(24日)前往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中轉,並於昨日上午8時20分飛返香港。當她身穿粉橙色運動外套、推著行李精神奕奕地步出機場大堂時,前來接機等候多時的母親、兄妹、一眾親友即上前迎接,其中一名年幼侄子看見姑姐顯得格外興奮,大讚她是個很有毅力的人。至於近廿名舊生們則呼喊曾老師的名字「Ada」,逐一與她擁抱道賀,然後來個大合照留念。

■曾燕紅昨早平安返港,20多名親友與學生興奮接機。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

不覺「好叻」 每刻戰戰兢兢

「一直其實都無太大感覺,直至現在(返港)看見家人與學生們,興奮感覺就突然出來了。」曾燕紅如此形容當下心情。她謙稱,登頂並非大不了的事情,即使自己成了史上首位徵服珠峰的香港女性,在她看來並不特別,強調自己並無所謂「徵服」感覺,「因為在珠峰的每刻都是戰戰兢兢,當下只有無力感,完全不覺得自己『好叻』。」

  曾燕紅登峰的決心,源於7年前與學生的一個承諾。她希望以身作則鼓勵學生敢於追逐夢想,她相信這個訊息其實早已傳到學生心中。「每一個人的夢想各有不同,不一定是要登上珠峰,重要的是如何克服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她憶述這7年來遇過無數困難,但總會有解決的辦法,寄語年輕人一旦下定決心追尋夢想,應該努力堅持下去。

■曾燕紅步出,即將一名來接機的小輩抱上行李車。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

謝家人支持 能專心行事

她特別感謝家人多年支持,「過程中家人不但沒有阻止,而是義無反顧、無怨無悔地支持我。如果沒有他們,我恐怕會面對更多困擾,無法如此專心做自己的事。」至於給學生們的話,曾燕紅表示:

「我做到啦!我終於兌現了承諾!」

2014年首次挑戰珠峰,卻因雪崩導致「封山」,無法繼續;翌年又不幸遇到尼泊爾7.9級地震,大本營被摧毀之外,其膝蓋十字韌帶撕裂及肋骨折斷,身受重傷。今次終於圓夢,曾燕紅笑言目前最需要回家睡覺,醒來再喝「母親靚湯」,養足精神後再計劃與學生相聚,見面敘舊。

■曾燕紅抵達海拔7,000米的珠峰營地。fb圖片

再從事教育 啟發新理想

  至於未來,她指暫未有具體計劃,但肯定未來仍會從事教育工作。「有好多人擔心我在實踐目標後會做些什麼,其實在過程中自然而然會啟發下個理想。」她又擬繼續提升登山技巧,並為中國登山界出力,延續理想。

  

  曾燕紅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後立刻與母親團聚,兩人相擁親吻臉龐,場面溫馨。曾燕紅的媽媽坦言,知道女兒平安很感動,「之前瞓唔好,食唔安,見到她開心、平安才最重要。」

  由於女兒前兩次登峰先後遇上雪崩及地震,作為母親她難免擔心,但同時亦對女兒充滿信心,深信她「一定得」,所以從未反對她實現理想。

  為給愛女洗塵,曾媽媽會煲愛心雞湯給對方補充體力。

「登頂貫徹言傳身教」

  曾燕紅教過的一班學生,一直關注老師在珠峰的安危,知悉她昨日返港,即相約到機場接機。最早到達接機大堂等候的學生梁芷靈表示,事前已跟同學們商量過這天安排,考慮到老師不愛浪費的性格,放棄了送鮮花的念頭,改為送上一個個溫暖的擁抱,並帶來了即影即有相機記錄老師平安歸來的重要時刻。

  梁芷靈是曾燕紅任教的首屆學生,見證老師從不懂攀冰,走到今日成功去到「世界之巔」。梁芷靈形容曾燕紅是個「瘋狂老師」,尤其看見她第二次登山遇雪崩受傷,「在滿身傷痕、血流披面時仍無講過放棄」。從老師身上,梁芷靈明白到世事不一定盡如人意,但必須要做好自己,有耐心地逐步接近目標。她又憶述自己一度想要放棄往英國留學的夢想,幸得老師不斷鼓勵,最終克服學費等重重困難,成功圓夢。

  

  她又說,就連學生自己想都不敢想的理想,如要成為醫生、律師等,曾燕紅都會鼓勵同學嘗試,又給予意見,激勵學生。在老師言傳身教之下,學生的人生亦有所改變,這比老師成功去到世界之巔,更讓人開心,「有人從蝦蝦霸霸變得會幫助他人;從自以為零(價值)變得相信希望、願意嘗試;亦有一些本來收埋自己的學生,這些年後變得充滿熱誠」。

  她認為曾老師的真正理想是教育,登頂不過是教材,「既然學生覺得自己的夢想是難過登天,她才選擇這件對自己來說也是難過登天的事情去做」。

「準備毅力不輕言棄」

  目前已經大專畢業的21歲學生盧澤鋒表示,知道老師成功實踐承諾的一刻心情激動,「預計登峰當晚大家都徹夜未眠,不斷透過facebook追蹤老師最新消息,得悉她成功,真是很高興」。曾老師在7年間先後3次登山,這段經歷對他而言有很大啟發,「老師過去兩次登山失敗均是由於天災所致,反映成敗不一定源於個人能力不足,但這並不代表就此放棄」,這份毅力教曉他,哪怕日後面對自己控制範圍以外難題,遭遇失敗也應繼續努力嘗試。

  他指曾老師當年向同學宣佈要登上珠峰之後,開始進行一系列訓練,自己與一班同學亦有隨她「練山」,包括參加毅行者,完成麥理浩徑100公裡行山賽事,「那時候我只是個渾渾噩噩的中學生,每日只會打機及玩,從未為自己的學業做過準備。」自從跟老師行山以後,經歷了刻苦練習,盧澤鋒的讀書成績亦有大幅提升,從包尾升上中遊。畢業後,盧澤鋒與曾老師一直保持聯絡,感情深厚,有時會跟她打籃球、食飯敘舊。

  對於有評論質疑曾老師登山的意義,盧澤鋒強調一班同學都認為這是一件美事,不會受一小部分人的意見而動搖。

「踐行承諾循循善誘」

  現就讀運動及健康生活高級文憑的劉浚希,在中學時期有份在生命教育課見證老師的登山承諾,「那時候以為老師是『隨口噏』講笑,怎想到今日竟能成真。」他過往是個不愛讀書的學生,但曾老師身體力行的教學方法,正好引起他的學習興趣,「例如在1小時的課堂,老師只會用15至20分鐘教書,其餘時間可能是讓我們動手練習,或是帶我們走出去,配合課題生動學習」。

  劉浚希續指,老師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如此壯舉固然讓人鼓舞,但真正讓同學改變的最大原因,源自老師一直以來循循善誘、悉心教導學生,他特別感謝老師引導自己接觸運動,「以前的我好懶,什麼也不願做。後來老師見有同學提及希望成為籃球員,找來了一位舊生組織籃球隊,邀請了我加入其中。」運動為他帶來很大改變,昔日的「懶學生」,今日一心想要考入大學,不想辜負老師期望。

■曾媽媽收到女兒送的一幅畫,畫上記錄了她在本月21日成功登峰。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

  曾燕紅過往兩次勇闖珠峰均遇上天災,直至今次總算是天公作美,但在登頂期間,一行人仍遇上8號風球般猛烈的風勢,隨時功敗垂成,幸最後有驚無險。正當人人期望曾燕紅分享登峰一刻的動人感受,她卻笑謂當時最大感受是「希望盡快下山」。對於近日有聲音質疑她於山上對瀕死的登山者「見死不救」,曾燕紅強調當時是無能為力,但她明白並非每個人都能體會箇中難處,她會尊重社會不同聲音。

  談及是次登山過程,曾燕紅表示整體而言都很順利,個人身體狀況亦很理想,「全賴過往兩次失敗經驗,讓我知道如何保持良好狀態,不可以有咳或病,也知道如何有系統地適應高山環境」。至於最大難關在於天氣,在大自然面前,登山者全部只能聽天由命,無法靠意志來克服,「尤其在攻頂期間遇上8號風球般猛烈的風勢,其實都有擔心會否因此取消(攻頂)」,當時她只能聽取當地雪巴嚮導的意見,如果對方說取消,她亦會同意,因為這關係到她及嚮導的生命安全。

推隊友上山  半小時40米

  在嚴峻惡劣的環境下,曾燕紅在過程中不敢胡思亂想,直至看見峰頂知道終點在望,加上自知狀態不錯,才敢為自己「毋用折返」展露一絲歡喜。她又憶述登頂前發生過一段小插曲,「當時一名隊友手腳麻痺,不能走下去,當時我能為他做的,就是協助推他上山」,於是在徵詢對方同意後,一步步推著隊友捱過難關。曾燕紅形容這「40米行了半個鐘」,聽見隊友一聲「多謝」,自己亦十分感動。

登頂一刻  最想盡快下山

直至登頂一刻,曾燕紅笑言腦海第一個感受是「希望盡快下山」,後來她嘗試拿出一面旗子拍照留念,卻因此出現了一幕驚險鏡頭,「它是一面滿載朋友祝福的旗子,本打算於世界之巔留念,強風卻在短短一秒間把它從我手中搶去。」自然反應下,曾燕紅一度想要撲前抓回旗子,事後回想過來,曾燕紅指於八千多米山上做出這個舉動確是有些危險。

  曾燕紅日前在分享登山經歷時,談及曾經目擊有人瀕死,但未能施以援手給對方氧氣,因為即使給了他,也未必能救他,但自己卻一定會死,有意見將之理解為「見死不救」。 曾燕紅形容這是設題有問題,強調自己是無能為力,而非見死不救,「如果我有能力一定幫,然而當時的我根本無能力(施救)」。話雖如此,曾燕紅表示不會怪責有關評論者,「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有些人未必經歷過這般狀況」,尊重社會有不同聲音,多角度思考。

■曾燕紅(右)與母親團聚,兩人相擁親吻臉龐,場面溫馨。記者莫雪芝 攝

 

  曾燕紅曾任教沙田中大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生命教育、通識等學科,昨日部分學生前去接機時,表現興奮,師生的深厚感情溢於言表,相信這與曾燕紅平日總是「掏心掏肺」關顧學生大有關係。曾的胞妹Alice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曾老師知悉有學生無錢買午餐,會自掏腰包買,再若無其事告訴學生自己很飽吃不下,而飯盒是「多出來的」,讓學生吃飽;在目睹有學生拿背心膠袋當書包用,她忍不住買新書包送給學生,又藉口說自己有多用不著,讓學生拿去用。

請吃自助餐  補習包膳食

  由於曾燕紅認為運動可以提升學生鬥志,故組織籃球隊,鼓勵學生加入,比賽後更會帶上他們吃自助餐,有時結賬動輒幾千元,但她根本不放心上。

  曾老師又會抽時間幫幾名學生補習,更會包膳食,考慮到學生正值發育期,一人吃一個飯盒未必夠飽,她竟然買米、叉燒,在學校煮飯,教學之外連學生飲食都照顧周到,非常窩心。

相關焦點

  • 珠峰之上,是《攀登者》的信仰,徵服世界第一奇峰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國際上總有人質疑「中國人沒有登上過珠峰頂端」。為了打破質疑1957年11月,我國組織登山隊計劃從北坡開始攀登珠穆朗瑪峰。1960年5月25號凌晨4點20分,王富洲、貢布、屈銀華三人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也創造了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的紀錄,此前從未有人徵服過這條「死亡之路」。
  • 香港迪士尼樂園 全新互動舞臺演出「魔海奇緣凱旋慶典」
    「魔海奇緣凱旋慶典」是一場歷時20分鐘的互動演出,結合多種精彩元素,包括創意非凡的故事演繹、舞蹈、戲偶道具及音樂等,闡述人氣動畫《魔海奇緣》中女英雄慕安娜凱旋迴歸家鄉蒙圖努爾村莊的冒險歷程。位於探險世界新增區域「樂韻叢林」的全新戶外表演場地,無論建築、裝飾和設計都一絲不苟,將動畫中太平洋島嶼的獨特民族風情呈現眼前。
  • 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之際,深圳又增三位攀登者登頂珠峰
    在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之際,深圳攀登者又送出一份賀禮!北京時間5月28日9點許,深圳山友厲偉、顧文婷、李曉林三人登頂珠峰。其中,李曉林2019年從南坡登頂珠峰,他是深圳第四位南北都登頂的山友。至此,深圳登頂珠峰的人數已達35人,共計39人次(包括重複登頂者),其中包括27名男性和8名女性。從業餘登山的角度來說,是全球登頂珠峰人數最多的城市。歷年登頂珠峰深圳山友名單及登頂年份厲偉 厲偉與顧文婷都來自深圳一家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 【港你知】從最火童星到最紅女星
    從1950年代入行起至今,馮寶寶用自己的傳奇經歷,書寫了一部從最火童星到最紅女星的勵志奮鬥史。  馮寶寶1954年出生在一個戲劇世家,被家人認定生來就有演戲天賦,著力予以培養。馮寶寶的養父馮峰,原是上世紀50至70年代著名粵語片導演及演員,紅遍省、港、澳及星馬一帶,他出道時曾參加薛覺先組織的「覺先聲」粵劇團,後又從事電影業,與已故演員張瑛、馮應湘等明星合拍多部電影片。後來,馮峰因故被迫停止演戲,只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女兒身上。  馮寶寶5歲從影,在電影《毒丈夫》中擔任童星角色,一舉成功,受到導演、編劇的歡迎。
  • 女冒險家帶頭清理珠峰垃圾 三年清除8.5噸
    據《都市報》12月20日報導,一位女冒險家啟動的清潔珠峰項目,在短短三年內清理了多達8.5噸垃圾。  據悉,39歲的Marion Chaygneaud-Dupuy是一位冒險家、作家和登山家。  Marion說,攀登珠峰是人類與大自然之間最純粹的互動之一,但是在2013年當她到達山頂時,她意識到這座山已經被30年來的探險活動破壞了,僅在峰頂就有大約10噸垃圾。(中國青年網編譯報導)(來源:中國青年網)
  • 登上珠峰的人不計其數,為何梅裡雪山至今未被人類徵服?
    我們知道,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峰,海拔8844米,原本登頂珠峰是一件十分苦難的事情,但現在隨著登山技術的發展,從尼泊爾段登上珠峰已經不是多難的事情了,甚至還成為了一個旅遊項目,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攀登珠峰,並成功登頂。
  • 珠峰綠了,澳洲紅了,菲律賓黑了...十多億人麻煩了!
    01 珠峰「綠」了  眾所周知如若我們依舊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最終這場災難一定會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02 澳洲「紅」 NASA預測澳大利亞山火引發的煙霧將繞地球至少一整圈然後再次回到澳大利亞上空1月8日山火煙霧已繞地球半圈飄過紐西蘭和南美洲
  • 寧波三人登上過珠峰,他去年完成衝頂
    1960年5月25日,中國人首次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自此之後,勇者攀登珠峰的腳步從未停止。受疫情影響,今年珠峰大本營並沒有往年那般熱鬧;但對中國登山隊來說,卻意義非凡。為紀念中國首登珠峰60周年,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再次測量珠峰高程。 測量珠峰從來不是一項容易達成的任務,衝頂珠峰一向都是登山愛好者的「終極夢想」。
  • 徵服珠峰還不夠嗎,為何要重新測定高度,「量身高」的意義何在?
    徵服珠峰還不夠嗎,為何要重新測定高度,「量身高」的意義何在?1975年,我國測得珠峰海拔高程為8848.13米;2005年,測得珠峰峰頂巖石面的海拔高程為8844.43米;今年,我國測量登山隊隊員再次登頂,測得珠峰的最新高程為8848.86米。
  • 中國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
    2020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隊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山頂,這次登珠峰的登山隊員們可不是因為極限運動,而是為了給珠峰測量「身高」。登山隊將在峰頂建立覘標,安裝天線,進行多項地理測繪工作。45年前的今天,中國首次將覘標帶上珠峰頂端。在今天以前中國登山隊已經多次徵服珠峰。本次的登峰行動,與以往的一大不同點在於登山隊運用了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大大提高了登上珠峰的效率和安全性。另外本次的登山科研意義重大,登山隊將會準確測量珠峰的高度,其對於研究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的地理特徵和地質活動具有重要作用。
  • 這個武漢姑娘成了中國首位登頂珠峰的女大學生!
    此次珠峰登頂挑戰不斷衝頂時間曾兩次被推遲攀登珠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登頂那一刻的感覺到底是什麼樣的?湖北之聲記者柳芳對話中國首位登頂珠峰的女大學生陳晨人物檔案:2012年5月19日8時16分,中國地質大學登山隊4名隊員從北坡成功登上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瑪峰頂峰,成為我國第一支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大學登山隊。
  • 探秘珠峰|人類在1924年是否登上了珠峰?回溯馬洛裡1921年首次登珠峰
    新修復的數位化圖像來自馬洛裡及其強大的冒險家團隊攀登過程照片收集,1921年,他們作為英國首次世界最高峰-珠峰遠徵隊的一部分活動,創造了歷史,開啟了珠峰登山探險的序幕。他雖然算不上偉大登山家,但在那次遠徵中,他還是到達了約6700米處。他們沒有任何氧氣設備,而且大多數隊員都是五十多歲的人,也沒有很高的健身水平,他們很窮,設備也很簡陋。1921年6月,馬洛裡給他的妻子露絲寫信說他們即將「離開地圖範圍」。據「泰晤士報」報導,當這座山終於出現在眼前時,他寫道:「它的巨大山脊和冰川顯現的問題開始形成,並困擾思緒。」
  • 勇士:60年前,中國人首登珠峰紀實
    為了紀念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60周年,也是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4月30號,「2020珠峰高程測量」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正式啟動。5月6號下午,測繪登山隊出徵儀式順利舉行,攀登珠峰的壯舉再次啟程。5月17日16時許,「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抵達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目前全體隊員狀態良好。
  • 字母哥發推:回到場上感覺真好
    賽後雄鹿球星揚尼斯-阿德託昆博更新社交媒體,曬出首戰比賽圖片,並配文:「回到場上感覺真好!」字母哥球衣背後印有「平等」的英文。本場比賽字母哥出戰32分鐘,20投14中砍下36分15板7助。(龜仙人)
  • 曾6次登頂珠峰的她 成為美國首位無氧登頂珠峰並活著下撤的人
    年 5 月 23 日,32 歲美國美女登山家瑪麗莎· 阿諾特(Melissa Arnot)日在不攜帶任何氧氣補給裝備的情況下,成功由西藏珠峰北側登頂珠峰,成為美國首位無氧登頂珠峰並活著下山的女性。瑪麗莎在攀登途中,照片來自 Instagram.com5 月 20 日,也就是瑪麗莎無氧登頂珠峰的前 3 天,尼泊爾女登山家 LhakpaSherpa 第 7 次成功登頂珠峰,成為歷史上登頂珠峰次數最多的女性登山者
  • 中國有座「雪山之神」比珠峰還牛,是人類永遠無法徵服的處女峰!
    每年,都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前來挑戰珠峰。隨著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成功登頂,在他們看來,登上珠峰是一種偉大的探索,是勇於超越自我的一場遠徵。然而前段時間,因為天氣太好,喜馬拉雅山引來大批登山者。海拔8000米以上的珠峰,居然出現了「堵車」現象,登山者們排隊等在珠峰的死亡區域,只為一攀高峰。如此險惡的珠峰人類都能到達,你們是不是覺得地球上沒有人類徵服不了的地方?
  • 珠峰十年,山下風雲
    ▲雪山湖泊前,向夏爾巴人開設醫療培訓課的尼瑪醫生。供圖/尼瑪「成為醫生是理想。受地震影響,2015年珠峰南北坡均無人登頂。人類首登珠峰至今,這是41年來首次無人登頂。連續兩年,連續兩次史無前例的災難,還有誰會再回到那座山上?躺回新疆病床上的麥子,陷入第二次抑鬱,再一次不知何去何從。「登山怎麼會殘酷到這個地步?」除了脾腎大出血、四根肋骨折斷,麥子更需承受的是精神痛苦。
  • 山登絕頂我為峰——記中國登山隊首次成功登頂珠峰60周年
    高山留給古人的只是驚嘆,可是今天,中國運動員要去徵服它們。事情的起因源於一次事件的刺激。大家知道,珠峰的北部是我國的境內,南部則是尼泊爾國疆域。這是人類的腳步第一次真正到達珠峰的峰頂。既然他們能從南坡的尼泊爾境內登頂,那麼從我國的北坡就不能徵服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人一定要攀登珠峰,儼然成了一項莊嚴的國家使命。
  • 挑戰世界之巔,她值得被記住:世界首位珠峰北坡登頂女登山家
    這位生長在珠峰腳下,36歲時徵服珠峰,並將一生獻給了登山事業的女性,在中國和世界登山史上都寫下了自己輝煌的一頁。進入中國登山隊兩度打破世界紀錄潘多1939年出生於西藏昌都地區的一戶藏族農奴家庭。1959年7月,潘多和其他7名女隊員登上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打破了當時海拔7456米的世界女子登山的高度紀錄。1961年6月,潘多登頂海拔7595米的公格爾九別峰,再次刷新了世界女子登山高度紀錄。
  • 我是洞頭人|王仲輝:徵服地球「三極」
    2007年5月21日,「民間勇士」南時珍從北坡登頂珠峰,成為首個登上世界之巔的溫州人。整整十年之後,珠峰之巔終於又迎來了溫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