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是被忽略的「巨星製造機」?他身上有哪三個悖論?

2020-12-12 北京日報客戶端

《宋仁宗:共治時代》(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新民說)

被忽略的「巨星製造機」

今天的中國人遊長城,必會想起秦始皇;遊大運河,必會想起隋煬帝;論及「鄭和下西洋」的盛況,會想起明成祖永樂帝;說起古代的治世,人們腦海中出現的也是漢文帝、漢景帝的「文景之治」,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唐明皇的「開元盛世」,清前期的「康雍乾盛世」,很少有人想起宋仁宗趙禎和他的時代。

趙禎沒有秦皇漢武的豐功偉業,沒有唐宗宋祖的雄才大略,也缺乏正德皇帝那樣的鮮明個性、乾隆下江南那樣的戲劇性經歷。他是一個庸常的君主,居於深宮,生活平淡如水,甚至沒有一個民間文人願意將他平庸的人生演繹成人間傳奇。

宋仁宗趙禎的一生經歷看似平庸無奇,但他治下卻誕生了許多名垂千古的人物,例如蘇軾、蘇轍、蘇洵、王安石、韓琦、呂夷簡等等,堪稱「巨星製造機」,歷史上任何一朝帝王都無法與其抗衡。而他和這些能臣巨擘開創的時代,更是中國古典時代最繁華、美好的時代。仁宗朝人才之盛,歷史上幾乎沒有一個時代可以比肩。

難怪大才子蘇軾都說 :「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搜攬天下豪傑,不可勝數。」

一個庸常君主御宇的時代,為什麼會湧現出如此之多的傑出人物?

在作家吳鉤看來,宋仁宗是被世人嚴重低估的一位盛世之主,通過分析解讀眾多第一手史料,還原最真實的宋仁宗,他既非庸碌無能,也非英明神武。在新書《宋仁宗:共治時代》中,吳鉤用生動的文字,刻畫了趙禎作為兒子、丈夫、父親和君主四重角色的所作所為,既有他作為平凡人所擁有的七情六慾,所經歷的喜怒哀樂,也描述了他作為宋朝第四代皇帝所面臨的重重考驗,刻畫出生而為帝王者所要經歷的無奈、克制與權衡。

——編者按

第一個悖論

眾多文藝作品中,宋仁宗一直是跑龍套的

最近,有一部以仁宗皇帝為主角的電視劇《清平樂》正在熱播,我也剛剛推出了一部仁宗皇帝的傳記《宋仁宗:共治時代》。大家想要了解仁宗皇帝,可以看電視劇,也可以看我的書。電視劇講的是文學化的藝術形象,書講的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最好是兩者結合著一起看。《清平樂》應該是有史來第一部以宋仁宗為主角的影劇作品。在我印象中,以宋仁宗時代為歷史背景的電視劇、電影,倒是不少。我小時候,有一部電視劇《包青天》,播了幾百集,可謂是風靡一時。如果看過,就暴露你的年齡了。這部《包青天》的背景設定正是宋仁宗朝,但你現在記得宋仁宗是誰扮演的嗎?你只會記得演包公的金超群、演展昭的何家勁,對不對?因為在《包青天》中,仁宗皇帝就是一名跑龍套的嘛,誰會記得他?

前些年,還有《少年包青天》的系列劇,背景也是宋仁宗朝。電影《老鼠愛上貓》根據清代小說《三俠五義》改編的,劉德華演的展昭,裡面也有宋仁宗出現,也是跑龍套的角色。

宋仁宗不僅在現代人製作的影視作品中「打醬油」,在傳統民間文人創作的文藝作品中,他也一直都是「跑龍套」。自元朝至晚清,不管是元雜劇,還是明清傳奇、小說,還是話本、地方戲,都有許多以宋仁宗朝為歷史背景的作品,比如包公故事、楊家將故事、呼家將故事、狄青故事,就連講徽宗朝故事的《水滸傳》,也是從仁宗朝寫起。但是,在這些故事演義中,宋仁宗總是充當「背景板」,出演「路人甲」,從未唱主角。就連講仁宗身世的民間傳說《狸貓換太子》,仁宗扮演的還是小配角,真正的主角是包公。

也就是說,我們在宋仁宗身上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悖論:以宋仁宗朝為歷史背景的文藝作品是很多的,但宋仁宗本人卻從來不是主角,而是跑龍套、背景板。

第二個悖論

自己默默無聞,但在位期間湧現了眾多傑出人物

宋仁宗身上還有第二個悖論:宋仁宗本人默默無聞,與其他古代帝王相比,存在感是很低的,比如我們提到皇帝中的藝術家、藝術家中的皇帝時,你肯定會想到宋徽宗,而不太可能想到宋仁宗。徽宗確實是天才的藝術家,琴棋書畫無不精通,但許多人未必知道,仁宗其實也是一名頗有才情的藝術家。他從小就喜歡繪畫,書法造詣不輸宋徽宗。他還通曉音律,會作曲,寫過樂理方面的論文。然而,不管是在宋朝的文藝圈內,還是在長時段的藝術史上,宋仁宗都籍籍無名。

說起古代的盛世,人們腦海中出現的也是唐明皇的「開元盛世」、清前期的「康雍乾盛世」。很少有人會聯想到宋仁宗以及他的時代。

然而,正是在宋仁宗時代,湧現了非常之多的傑出人物:

先來看文學界,明朝人評選「唐宋八大家」,其中有六位為北宋人(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他們全都在仁宗朝登上歷史舞臺;唐詩宋詞為中國古典詩歌並峙之兩大高峰,後人習慣將宋詞分為豪放詞、婉約詞兩大流派,豪放詞的領袖蘇東坡,婉約詞的領袖柳永,都是仁宗時代的一流詩人。

再來看學術界,宋代可謂百家爭鳴,形成關學、朔學、洛學、蜀學、新學等學術流派,而這些學派的創始人或代表人物,都生活在宋仁宗朝;著名的「宋初三先生」(石介、孫復、胡瑗)與「北宋五子」(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顥、程頤),全是活躍於仁宗時代的大學者。

再來看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們也集中出現在宋仁宗的時代,不但主持「慶曆新政」的範仲淹、富弼、韓琦等人是仁宗朝的中堅力量,而且,領導「熙豐變法」的王安石、章惇、呂惠卿等新黨中人,主導「元祐更化」的司馬光、呂公著、範純仁、蘇轍等舊黨中人,也是在仁宗時代的政壇中嶄露頭角的。

最後來看科學界,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有三項均出現在仁宗時代(用來製作熱兵器的火藥配方首見於仁宗朝《武經總要》,指南針與活字印刷技術,首見於沈括《夢溪筆談》);宋代最聰明的兩名科學家——蘇頌與沈括(蘇頌發明了世界最早的自動天文鐘「水運儀象臺」,沈括則是天文地理、物理化學無不涉獵的天才),都成長於仁宗時代。

這就是宋仁宗身上的又一個悖論:仁宗本人默默無聞,存在感很低,但他在位期間,湧現出非常多的著名人物,一直在我們的歷史書中、語文課本中刷存在感。他們的名字與作品不但出現在歷史教科書中,還出現在語文課本上,江湖人稱「背誦默寫天團」。

俗話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是站著一個女人。那麼一群成功的男人背後呢?站著一個宋仁宗。憑著這一點,我覺得宋仁宗就很不簡單。

第三個悖論

沒有雄才大略,但得到的評價卻非常高

宋仁宗身上還有第三個悖論。我們先來看電視劇《清平樂》裡的仁宗形象,王凱扮演的宋仁宗不但很帥氣,還很英明,很睿智,見識不凡,有謀略,甚至有點心機男孩的感覺,比如他對宰相呂夷簡勸他廢掉郭皇后的花花心腸,心裡是一清二楚的,只是不想說破。放尚美人出宮,也是他自己主動提出來的。但事實上,這是電視劇對男主角的拔高,歷史上的宋仁宗要更庸常一點,是一位普通人,有著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有著普通人的缺點,比如有點迷戀美色,尚美人其實是他在太妃、大臣的壓力下,無可奈何送出宮的。也就是說,真實的宋仁宗其實並沒有那麼英明神武。

但這麼一位缺點明顯、似乎還碌碌無為的君主,歷代士大夫對他的評價卻是很高的。宋朝人自己說:「慶曆、嘉祐之治,為本朝甚盛之時,遠過漢唐,幾有三代之風。」慶曆、嘉祐都是宋仁宗的年號。三代,指夏商周三代,在傳統儒家看來,三代也代表了一種完美的理想治理狀態。也就是說,宋朝士大夫認為仁宗皇帝的治理,差不多達到理想中的三代之治。

明朝的士大夫朱國禎縱論千古帝王,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聖君)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在他心目中,千百年間,帝王無數,只有漢文帝、宋仁宗與明孝宗才配得上「賢主」之譽,至於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俱不足道。

今天不少網文還煞有介事地說:「自稱十全老人的清乾隆皇帝弘曆,自視甚高,很少有人能入其法眼。但他承認,有三個帝王,卻為他所佩服,一是他的祖父康熙玄燁,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是宋仁宗趙禎。」其實,網文的話是完全不可信的,乾隆不可能會佩服宋仁宗——因為他們完全是兩類人。我檢索過《乾隆朝實錄》,找不到稱佩服宋仁宗的任何記錄。這才對嘛,如果仁宗皇帝真的受清朝的乾隆佩服,那絕不是一種榮幸。

這就是宋仁宗身上的第三個悖論:仁宗本人的資質比較平庸,沒有什麼雄才大略,也沒有多少豐功偉績,但歷代士大夫對他的評價卻非常高。

(原標題:宋仁宗的三個悖論)

來源 北京晚報

作者 吳鉤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相關焦點

  • 其實宋仁宗想不仁都難
    他是一個庸常的君主,居於深宮,生活平淡如水,甚至沒有一個民間文人願意將他平庸的人生演繹成人間傳奇。宋仁宗趙禎的一生經歷看似平庸無奇,但他治下卻誕生了許多名垂千古的人物,例如蘇軾、蘇轍、蘇洵、王安石、韓琦、呂夷簡等等,堪稱「巨星製造機」,歷史上任何一朝帝王都無法與其抗衡。而他和這些能臣巨擘開創的時代,更是中國古典時代最繁華、美好的時代。
  • 暖男皇帝.宋仁宗——宋人有品,服飾先行
    暖男皇帝.宋仁宗——宋人有品,服飾先行 常服,也叫公服,顧名思義 就是辦公時穿的 皇帝平日裡普通的早朝 一般都穿的是常服 頭上戴皂紗折上巾 身上穿赭黃
  • 宋仁宗趙禎一生有三個母親:嫡母強勢;養母幸運;生母最悲哀
    歷史上的宋仁宗,在皇太后劉娥去世之前,一直認為自己是劉娥的親生兒子,而且,他除了嫡母劉娥、生母李氏外,還有一位養母楊氏(劇中暫時沒有提到)。這三位母親,雖然最後都被宋仁宗尊為太后,但一生境遇卻完全不同。三位母親的故事,還要從宋仁宗的父親宋真宗趙恆說起。宋真宗是宋朝的第三位帝王,30歲登基,在位期間曾創造「鹹平之治」,整體上來說還算是有作為的北宋君王。
  • 宋仁宗無子背後的秘密,被忽略的兩場大火,斷送了宮中後代的生計
    不幸的是,趙昕兩、三歲時夭折了。1041年,三子趙曦降生,但仍是命不長久。隨後的三十多年間,仁宗所出都是女孩,大多熬不過3歲。真的有魔咒麼?宮鬥說、宿命說、遺傳說,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大家忽略了更加重要的一點,真宗、仁宗時的兩場大火,才可能是造成這一局面的真正原因。一、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大火,新皇宮完整地交給了仁宗1015年春,火苗從皇宮東北角燒起,在大風的作用下迅速蔓延。很快將宮殿、六座王府、中央官衙等燒了個乾淨。
  • 宋仁宗一生無子的真相,被忽略的兩場大火,斷送了皇室後代
    北宋皇室的子嗣問題一直困擾著各位官家,其中宋仁宗趙禎的孩子們大多都早夭,因為沒有皇子繼承皇位,所以只能讓收養宗室子趙英實,在很多宮鬥劇中後宮嬪妃為了讓自己的孩子登上皇位,於是就明爭暗鬥使用各種陰謀詭計,不過宋仁宗時期後宮並沒有這些見不得人的事情,他之所以一生無子其實是因為宮中發生的兩場大火,也斷送了北宋皇室的後代。
  • 章子怡的《科洛弗悖論》真的好悖論
    其中有三枚一級箭體成功被回收,箭體回來的時候沒有炸平發射基地,可以說現實場景非常科幻了。最讓我等吃瓜群眾吃鯨的是,這些都是馬斯克的私人企業創造的奇蹟,目的是讓未來人們太空旅遊變成可能。或許這就是《科洛弗悖論》悖論的原因吧,不過以其說劇情和前兩部有很多邏輯上的悖論,不如說「科洛弗」宇宙懶得解釋了。
  • 宋仁宗為什麼沒有兒子?他把皇位傳給誰了?
    按理說,像宋仁宗這樣的盛世帝王,他的個人幸福指數應該是爆表了。可事實上,宋仁宗卻有一件非常苦惱的事情糾纏了他大半生,那就是膝下無子。一直在追《清平樂》的人從電視劇中就可以看出,宋仁宗的後宮團陣容還是挺龐大的。
  • 宋仁宗趙禎與三個女人的愛恨情仇
    宋仁宗原本想把被打一事大事化小,但當時在場的宦官閻文應卻從這件事中看到了讓郭皇后倒臺的機會。他馬上把這件事告訴了和他暗地裡有聯絡的宰相呂夷簡,二人一合計,以郭皇后結婚九年無子為緣由上書,讓皇帝廢掉郭皇后。
  • 除了《清平樂》,在這些書中也能讀到宋仁宗
    《宋史》補充了很有情感的歷史細節,在仁宗薨逝之時,「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足見普通百姓對於仁宗的哀悼。宋仁宗也因為在線時間長和為他刷好評的人數眾多,成了能一個人支撐起一本書的男人,如最近出版的《宋仁宗:共治時代》和《宋仁宗和他的帝國精英》。
  • 清平樂宋仁宗一共有幾位皇后人物簡介 宋仁宗最愛的人是誰
    宋仁宗一生分別有三位皇后,他們分別是郭皇后、慈聖光獻皇后曹皇后、溫成皇后。  宋仁宗的妃子不少,其中受寵並且受寵時間比較長的是三個——周貴妃、董淑妃、德妃。清平樂宋仁宗一共有幾位皇后人物簡介  在歷史上宋仁宗趙禎依次經歷倆位王后,但是這倆位王后都不是他最愛的人,宋仁宗寵溺的是張貴妃。
  • 千古一帝宋仁宗離世時萬民痛哭,連乞丐也為他燒紙錢
    據歷史的記載,從來沒有人看到過趙禎對下人發過任何的脾氣,在他的身上更沒有什麼皇帝的架子。就是這樣一位宅心仁厚,寬厚和善的皇帝,也贏得了天下所有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在他去世期間,連接上的乞丐都為他送行。如果在當時路過邊遠山區,會看到有很多人為了他的去世,身穿白紙,這些都是因為他在做皇帝時期,凡事為百姓考慮的結果。
  • 宋仁宗是庸常之人還是仁聖之君?
    仁宗皇帝身上的這三個悖論,其實可以歸結為一個問題:宋仁宗到底是一個庸常之人,還是仁聖之君?  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從他的廟號說起。仁宗去世之後,廟號為「仁宗」。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仁」為廟號的帝王。  那麼「仁」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先來看看宋仁宗的扮演者王凱的理解。
  • 宋仁宗,「庸庸碌碌」度過一生,他治下的任一臣子都比他有名?
    宋仁宗是歷史上真正的「仁宗」宋仁宗可以算得上是歷史上以仁宗為廟號的皇帝裡最對的起「仁宗」二字的皇帝,因為宋仁宗確實非常寬仁。宋仁宗生平最為寬仁,對朝臣寬仁,對後宮嬪妃寬仁,對太監宮女也是寬仁,對待百姓更是寬仁有加。宋仁宗不止寬仁,更加勤儉,可以說宋仁宗一生就是用寬厚仁義,勤儉愛民八個字來形容。
  • 宋仁宗一生最重要的三個女人:一個死於宦官,兩個愛上宦官?
    宋仁宗趙禎是北宋第四位皇帝,從1022年即位至1063年病逝,共在位42年,是兩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他在位期間,為政寬仁,體恤百姓,北宋社會相對安定,經濟、科技、文化空前繁榮,史稱「仁宗盛治」。宋仁宗雖然創造了一代盛世,但歷史上對他的評價頗有爭議,即便如此,其寬厚仁慈的執政風格和性格特點還是受到了世人的稱頌,被稱為一代賢主。
  • 王凱版的宋仁宗,到底什麼樣的女人才適合做他的妻子?
    男人犯了錯可以一而再的被原諒,女人的錯是一次也不能有,男人可以花天酒地,女人必須恪守婦道。即便是文明高度發達的現在,再完美的女人也依然會遭到另一半的背叛。女人,放在任何一個年代,內心無不期望能有個相知相伴的人走到最後,曹皇后內心不愛宋仁宗嗎?
  • 曾經愛她有多深,最後傷她就有多重,宋仁宗親情演繹為何愛會傷人
    未出閣時徽柔有多幸福,結了婚她就有多悲慘,而製造這個婚姻悲劇的,就是自以為會給女兒幸福的皇帝老爸。1、對女兒的過度保護,把她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想過度掌控。宋仁宗對女兒可謂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一心想挑一個天下最好的男子和女兒終身為伴。
  • 《清平樂》裡的宋仁宗與他的「背默天團」,如何解決法律難題?
    在吳鉤看來,宋仁宗之所以能讓幾百年後的士大夫念念不忘,與其作為一名君主的政治智慧有很大關係,「一個『仁』字便是歷史給予君主的最高評價,『仁』更是指向他為政的克制與謙抑」。當然,吳鉤認為,宋仁宗的美德與當時的政制是相輔相成的,是良制與美德相互養成和守護,共同成就了仁宗朝這一古典中國的「盛治」之世。
  • 清平樂宋仁宗感情線重要女性介紹 宋仁宗最愛誰
    除了正宮曹皇后,張貴妃是深得宋仁宗喜愛的一名女子。她與曹皇后十分不同,熱烈驕傲,將自己的心意全然地袒露了出來,宋仁宗十分喜歡這樣的張貴妃,對她很是寵溺。  張貴妃作為劇中反派角色,為了爭寵和顯示出皇帝對他的愛,經常與曹皇后一決高下,一心想要當皇后的她,沒料到突然去世,皇帝痛失所愛,最終皇帝封張貴妃為皇后,算是了她一個心願。
  • 「有哪些悖論一下子就吸引了你?」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戀愛日常事,ID:laircs】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色盲悖論 有一個人,他有一種奇怪的色盲症他看到的兩種顏色和別人不一樣一個國家,有個殘暴的君主殺人為樂,他喜歡讓犯人臨死前說一句遺言,如果說的是真話就燒死,說的是假話就淹死。後來,有一個官員無意激怒了君主,他被處決前,說了一句:「我要被淹死了」。
  • 劉太后為何無視宋仁宗的意願,立郭氏為皇后,只因她有這個優勢
    從電視劇《清平樂》中可以看出,宋仁宗並不喜歡郭皇后。郭氏之所以成為皇后,是因為她得到了劉太后的認可。而生性憨直的郭氏為何能順利成為皇后?這還要從仁宗朝的第一次選後講起。宋仁宗十三歲繼位,由於親爹沒有指定皇后人選,所以給他選後的事情就落到了大娘娘劉太后的身上。在當時參選的女子中,有三個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比較出挑,都進入了宋仁宗和劉太后的視線中。宋仁宗首先看上的,是蜀地富商的女兒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