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極不平凡的年份,
2020年市政府部門向市民報告、
聽市民意見、請市民評議活動
(簡稱「三民」活動)如約而至。
12月19日至20日,
38個市政府部門主要負責人
在兩天內分四場向市民報告工作,
並請市民代表進行評議。
這不僅是堅持了12年的政府部門「年終大考」,
也是不斷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
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生動實踐。
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和要求,今年的「三民」活動進一步優化組織模式,充分運用網際網路信息技術手段,實現「線下」向「線上」轉變,全面打造「三民」活動網上雲平臺,推動活動由「現場述職、現場評議、現場民意徵集」向「雲述職、雲評議、雲徵集」轉變,突破時間地域限制,形式更加靈活多樣,全力打造「三民」活動2.0升級版。
在鏡頭前,部門負責人實事求是地報告工作,虛心誠懇地聽取意見、接受評議;在屏幕前,市民代表仔細聽、認真記,熱情參與評議,逐一給各部門「打分」。政民政企的熱切互動,為「愛青島,讓青島更美好」匯聚起更加強大的正能量。
守正出新優化組織形式——
社區書記提建議
設置社區會場被採納
為了更好地實現由「現場述職、現場評議、現場民意徵集」向「雲述職、雲評議、雲徵集」的轉變,今年我市全面升級打造了「三民」活動網上雲平臺。開通了網站、手機二維碼等多種途徑的意見建議提交通道,製作了市民手冊電子版,開通部門述職報告手機端閱讀通道,方便市民快捷地查閱電子資料、做好會前準備。對網上雲述職、雲評議模塊進行了升級改造,儘可能突破時間地域限制,讓市民代表觀看部門述職、為部門評議的形式更加靈活多樣。
述職報告改為線上,市民代表評議方式也隨之進行了創新改進。往年不同的場次分別由不同代表進行評議,今年則是改為3000名市民代表全程評議所有部門。如此一來,評議標準更加統一,評議結果也更加客觀公正。代表總人次則由去年4場10000人次調整為今年的4場12000人次,增長20%。
三民」活動嶗山區社區會場
雖然述職和評議都在線上舉行,但是今年活動同時兼顧線下需求。為了拉近與群眾的距離,選取部分社區設置線下會場,將「三民」活動搬到市民家門口,讓活動走進市民身邊。各區市選取條件成熟、設施完備、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場所設置社區會場,並做好技術設備保障,組織有經驗的人員組成專門隊伍,做好治安、消防、會場秩序維護等工作。值得一提的是,線下設置社區會場這一建議本身就是由市民提出來。
一直以來,市北區遼寧路街道貯水山社區黨委書記孫玉琴都十分關注「三民」活動。作為一位已經幹了20年的社區書記,每年「三民」述職期間,她都是一大早帶著社區居民代表出發,前往市北會場參加評議。「每年那個大會議室裡都座無虛席,但是今年因為疫情,人太多肯定不合適。我當時就想,我們各個社區也都有自己的會議室,也都配有大屏幕等,可以組織社區代表在各自的社區集中聽述職報告。」就這樣,在今年「三民」活動啟動前的徵求意見座談會上,作為社區代表的孫玉琴便提出了設置社區會場的建議,「我覺得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參加活動,也拉近了與老百姓的距離,更加接地氣。」她自己也沒想到,這個建議很快就被採納了。
共建共商共謀城市發展——
在政民互動基礎上增加政企互動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作為「三民」活動最「重磅」的板塊,述職報告會是市民行使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的重要渠道,同時也是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重要「助推器」。
為了更好地聽民意、匯民智、聚民心,今年「三民」活動述職報告會在遴選市民代表、組織代表評議等方面進行了優化改進。市民代表報名渠道進一步拓寬,實現了青島政務網網站和手機掃描二維碼同步接受市民報名,市民報名更加便利。今年,共有527名熱心市民自願報名參加現場述職評議,較上年增加91名,同比增長20.9%。且報名市民來源廣泛,涵蓋教師、醫護人員、媒體記者、工程師、科技工作者、服務業從業者、個體工商業主及退休職工等各類人員,最終按照隨機抽選的方式選定50名自願報名市民代表參與「三民」活動。
同時,今年的市民代表構成也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調整。為了充分尊重企業家的創意創新創造,特意增加部分近兩年在青投資興業企業代表,使代表更具廣泛性,評議內容更具針對性。特別選取深圳、上海來青投資企業家代表,更直觀地體現青島在「學深圳、趕深圳」、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的成績和變化。企業家代表總人次由去年的1488人次增加至1648人次,同比增長10.8%,進一步強化政企聯動,共謀城市發展。
兩天時間裡,「局長們」用10分鐘報告本年度工作、市民意見建議辦理情況、存在問題及明年打算,沒有空話、套話,用數據說話,文風樸實,乾貨滿滿。而市民代表也是認真履行評議職責,並對述職報告給予充分肯定。來自深圳的來畫視頻總經理陳麗娜表示,企業來青落戶就已經感受到了各級政府高效的工作作風,此次聽了政府部門的述職報告後,更加看好青島的發展前景,也更堅定了當好青島「城市合伙人」的信心。「今年的部門述職語言更加平實、更加接地氣。」李滄區中嶗路社區居民呂守家是第三次作為市民代表參加「三民」活動,他說,希望各個部門今後更加努力,也希望「三民」活動開展得更好。
為了進一步增強政民互動,提升活動質效,今年「三民」活動前期,廣泛開展了「我最關心的一件事」主題徵集活動,提前收集市民對各部門工作的關心關切點,在述職報告結束後的「局長訪談」環節,參加述職的「一把手」們也都予以集中回應,實現了「群眾出題、局長答題」。
平臺思維放大活動效應——
與「三我」平臺雙向貫通、深度融合、協同發力
「三民」活動是青島市委市政府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緊緊依靠人民推進城市建設的鮮明體現,它充分激發了人民群眾的主人翁精神,強化了人民群眾參與城市建設的制度化保障。其精神本質與我市目前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我愛青島·我有不滿·我要說話」民聲傾聽主題活動(簡稱「三我」活動)十分契合。因此,今年的「三民」活動也充分發揮平臺思維,將二者進行整合,實現兩個平臺雙向貫通、深度融合、協同發力,進一步拓展市民意見建議徵集的廣度和深度,放大活動效應。
今年3月啟動的「三我」活動,是市委、市政府在新時代落實群眾路線的重要路徑和科學舉措,既是對「三民」活動的延續深化,也是新形勢下聽民意、匯民智、解民憂的拓展創新。「三民」活動在於每年末邀請廣大市民,對市政府部門的工作進行盤點、開展互動;「三我」活動是注重於365天的溝通聯繫,倒逼政府部門把聽民意、匯民智、解民憂落實在日常、落實在每時每刻。二者之間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充分顯現了1+1>2的效果。截至11月底,「三我」活動共收集市民意見建議225萬件,辦結率99.57%,群眾滿意度95.69%。
為了實現兩個平臺聯合的效應最大化,今年的「三民」活動也豐富了意見建議徵集方式。青島政務網「三民」活動平臺開通了意見建議徵集專欄,聯合青島日報社、市廣播電視臺、「三我」活動平臺廣泛開展意見建議網上雲徵集,邀請廣大市民以實名方式圍繞青島經濟社會發展充分表達意見,積極建言獻策,並組織開展了「我為政府工作獻計策」活動。對徵集到的意見建議,有關部門提出具體辦理意見,逐項分辦,責任部門則及時進行辦理,以電話回訪、專題懇談、集中面復、走訪調研等形式與市民進一步交流反饋,辦理情況最終通過「三民」活動平臺意見建議徵集模塊向社會公開。而對針對性強、參考價值高、可操作性強的意見建議,則將充分吸納到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第二年工作謀劃和政策研究過程中,並在起草政府工作報告時加以吸收。
例如在今年「三民」活動中,部分市民提出的積極培育壯大海洋養殖等配套優勢產業,促進醫療資源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下沉,打造生態農業、旅遊農業、精品農業等特色小鎮,豐富中小學生在校生活,加強網絡訂餐相關行業的餐飲安全監管和從業人員培訓,利用文化街、中山路打造古詩詞、名畫鑑賞長廊等意見和建議,相關部門第一時間即進行研究辦理,辦理結果將在青島政務網上公開答覆。
連續12年開展的「三民」活動,有力促進了政府部門的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提升了履職能力和決策水平,推動了工作作風轉變,解決了一大批市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增強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市民對政府工作的滿意度也在持續提高。如今「三民」「三我」等平臺影響力日漸增強,各級政府部門更應自覺地把人民城市的重要理念貫徹落實到工作各方面,把為人民謀幸福、讓生活更美好作為鮮明主題,不斷交出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新答卷,讓「青島人」生活得心氣更順更高,從而匯聚起「愛青島」的更強大能量,實現「讓青島更美好」的願望。
來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原標題:《「三民」活動:政民政企互動讓城市更美好》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