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時候講一講|十大經典茶故事

2021-01-19 蒲秋慢生活

1、孫皓賜茶代酒

據《三國志·吳志·韋曜傳》載:吳國的第四代國君孫皓,嗜好飲酒,每次設宴,來客至少飲酒七升。但他對博學多聞而酒量不大的朝臣韋曜甚為器重,常常破例。每當韋曜難以下臺時,他便「密賜茶荈以代酒」。這是「以茶代酒」的最早記載。

2、陸納杖侄

晉人陸納,曾任吳興太守,累遷尚書令,有「恪勤貞固,始終勿渝」的口碑,是一個以儉德著稱的人。一次,衛將軍謝安要去拜訪陸納,陸納的侄子陸俶對叔父招待之品僅為茶果而不滿,便自作主張,暗暗備下豐盛的菜餚。待謝安來了,陸俶便獻上這桌豐筵。客人走後,陸納憤責陸俶「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穢吾素業」,並打侄子四十大板,狠狠教訓了一頓。

3、單道開飲茶蘇

陸羽《茶經七之事》引《藝術傳》曰:「敦煌人單道開,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藥有松、桂、蜜之氣,所飲茶蘇而已。」單道開,姓孟,晉代人。好隱棲,修行辟穀,七年後,他逐漸達到冬能自暖、夏能自涼、晝夜不臥,一日可行七百餘裡。後移居河南臨漳縣昭德寺,設禪室坐禪,以飲茶驅睡。後入廣東羅浮山百餘歲而卒。所謂「茶蘇」,是一種用茶和紫蘇調劑的飲料。

4、王濛與「水厄」

王濛是晉代人,官至司徒長史。他特別喜歡茶,不僅自己一日數次喝茶,且有客人來,便一定要客同飲。當時,士大夫中多不習慣飲茶,因此去王濛家時,大家總有些害怕,每次臨行前,就戲稱「今日有水厄」。《世說新語》有曰:「王濛好飲茶,人至輒命飲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雲『今日有水厄』。」

5、王肅與「酪奴」

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卷三載:肅初入國,不食羊肉及酪漿等物,常飯鯽魚羹,渴飲茗汁。京師士子見肅一飲一鬥,號為漏,經數年已後,肅與高祖殿會,食羊肉酪粥甚多。高祖怪之,謂肅曰:「卿中國之味也,羊肉何如魚羹,茗飲何如酪漿?」肅對曰:「羊者是陸產之最,魚者乃水族之長,所好不同,並各稱珍。以味言之,是有優劣,羊比齊魯大邦,魚比邾莒小國,惟茗不中與酪作奴。」

肅,即王肅,字恭懿,琅邪(今山東臨沂)人。曾在南朝齊任秘書丞,因父王奐被齊國所殺,便從建康(今江蘇南京)投奔魏國(今山西大同,是其國都)。魏孝帝隨即授為大將軍長史,後王肅為魏立下戰功,得「鎮南將軍」之號。魏宣武帝時,官居宰輔,累封昌國縣侯,官終揚州刺史。王肅在南朝時喜歡飲茶,到北魏後雖未改變嗜好,但同時很會吃羊肉奶酪之類的北方食品。當人問「茗飲何如酪漿」時,他認為茶是不能給酪漿做奴隸的,意為茶的品位不在奶酪之下。但是,後來人們把茶茗稱作「酪奴」,將王肅的本意完全弄反了。

6、李德裕與惠山泉

李德裕是唐武宗時宰相,善於鑑水別泉。尉遲偓的《中朝故事》中記述:李德裕居廟廊日,有親知奉使說口(今江蘇鎮江)。李曰:「還日,金山下揚子江中急水,取置一壺來。」其人忘之,舟上石頭城,方憶及,汲一瓶歸京獻之。李飲後,嘆訝非常,曰:「江南水味,有異於頃歲,此頗似建業石頭城下水。」其人謝過,不敢隱。唐庚《鬥茶記》載:「唐相李衛公,好飲惠山泉,置驛傳送不遠數千裡。」這種送水的驛站稱為「水遞」。

時隔不久,一位老僧拜見李德裕,說相公要飲惠泉水,不必到無錫去專遞,只要取京城昊天觀後的水就行。李德裕大笑其荒唐,便暗地讓人取一罐惠泉水和昊天觀水一罐,做好記號,並與其他各種泉水一起送到老僧處請他品鑑,找出惠泉水來。老僧一一品賞後,從中取出兩罐。李德裕揭開記號一看,正是惠泉水和昊天觀水,大為驚奇,不得不信。於是,他再也不用「水遞」來運輸惠泉水了。

7、苦口師

「苦口師」是茶的別名。晚唐著名詩人皮日休之子皮光業(字文通),自幼聰慧,十歲能作詩文,頗有家風。皮光業容儀俊秀、善談論、氣質倜儻,如神仙中人,吳越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拜丞相。一天,皮光業的表兄弟請他品賞新柑,並設宴款待。那天,朝廷顯貴雲集,筵席頗豐。皮光業一進門,對新鮮甘美的橙子視而不見,急呼要茶喝。於是,侍者只好捧上一大甌茶湯,皮光業手持茶碗,即興吟道:「未見甘心氏,先迎苦口師。」此後,茶就有了「苦口師」的雅號。

8、謙師得茶三昧

元佑四年(公元1089年),蘇東坡第二次到杭州上任。這年12月27日,他正遊覽西湖葛嶺的壽星寺。南屏山麓淨慈寺的謙師聽聞此消息,便趕到北山,為蘇東坡點茶。蘇軾品嘗謙師的茶後,感到非同一般,專門為之作詩一首,記述此事。詩名為《送南屏謙師》,對謙師的茶藝給予了很高評價:

道人曉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手。

忽驚午盞兔毛斑,打作春甕鵝兒酒。

天台乳花世不見,玉川鳳液今安有。

先生有意續茶經,會使老謙名不朽。

謙師治茶,有獨特之處。但他自己說,烹茶之事「得之於心、應之於手,非可以言傳學到者」。其茶藝在宋代很有名氣,不少詩人對此加以讚譽,如北宋有詩句曰「瀉湯奪得茶三昧,覓句還窺詩一斑」。後來,人們便把謙師稱為「點茶三昧手」。

9、貢茶得官

北宋徽宗時期,宮廷裡的鬥茶活動非常盛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為滿足帝皇大臣們的欲望,貢茶的徵收名目越來越多,製作也越來越「新奇」。據《苕溪漁隱叢話》等記載: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漕臣鄭可簡創製一種以「銀絲水芽」製成的「方寸新」。這種團茶色如白雪,故名「龍園勝雪」。鄭可簡即因此受到寵幸,官升至福建路轉運使。

後來,鄭可簡又命其侄千裡赴各地山谷搜集名茶奇品,發現一種叫「朱草」的名茶。他便將「朱草」拿來,讓其子待問去進貢,果然也因貢茶有功而得官職。當時有人譏諷說「父貴因茶白,兒榮為草朱」。

鄭可簡等兒子榮歸故裡時,便大辦宴席,熱鬧非凡。宴會期間,他得意地說「一門僥倖」。此時侄子千裡因「朱草」被奪正憤憤不平,立即對上一句「千裡埋怨」

10、吃茶去

「吃茶去」是很普通的一句話,在佛教界卻是一句禪林法語。

唐代趙州觀音寺高僧從諗禪師,人稱「趙州古佛」,喜愛茶飲到了「唯茶是求」的地步,因而也喜歡用茶作為機鋒語。據《指月錄》載:「有僧到趙州,從諗禪師問『新近曾到此間麼?』曰,『曾到』,師曰,『吃茶去』。後院主問曰,『為甚麼曾到也雲吃茶去,不曾到也雲吃茶去?』師召院主,主應喏,師曰,『吃茶去』。」

禪宗講究頓悟,認為何時何地何物都能悟道,極平常的事物中也蘊藏著真諦。茶對佛教徒而言,是平常的一種飲料,幾乎每天必飲。因而,從諗禪師以「吃茶去」作為悟道的機鋒語,既平常又深奧,能否覺悟就靠個人靈性了。

相關焦點

  • 年輕人可以不講武德,但是喝茶人,卻不能不講茶德
    丨本文由小青話茶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青話茶丨作者:小青1、「年輕人,不講武德」。「耗子尾汁(好自為之)」。「接化發(接招+化解+發功)」。但是這「武德」一詞引起了茶友們的熱議。有茶友說:「武有武的德,茶有茶的德,我們學習茶藝的過程,也是修德的過程。」2、茶藝追求明禮,修德,知內省。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中國故事|用英語講...
    近日,在陝西省宜川縣宜川中學,一場別開生面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在高中英語課上展開,同學們將自己熟悉的中國經典故事用英語講述出來,既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的視頻課程選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這套書從策劃、編寫到出版歷時近兩年,由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聯合國內外教育專家共同編撰。課文中共選取了226個經典的中國故事,內容涵蓋了中國風物、習俗、藝術、成就、人物以及中國精神六個方面,是國內首套用中英雙語學習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的系列圖書。
  • 茶,喝茶,喝好茶
    這時候越喝茶反而越清醒,思路也越來越開闊。而酒桌上談生意的時候,都在大吹特吹,一喝起酒來,都覺得自己行,比別人行,並且還想讓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行,喝完了回家睡覺,第二天繼續喝,繼續吹。2、茶是什麼?茶是對春天記憶的收藏,不管什麼時候什麼季節喝茶,總能感受到那春日慵懶的陽光。忙碌過後,坐下來,靜靜的泡一壺茶,看著茶葉在沸水中肆意的飄落翻卷,便常常萌生出許多的感慨。
  • 臺北故宮茶會主茶師的喝茶故事
    喝茶,對現在的我而言,已經是一種習慣,一項愛好,更是滋潤心靈的一種過程。    以前一開始其實不懂,只要有人請就喝茶,但是喝完後的那種心悸、刮胃,甚至噁心失眠的情況,縈繞不去,所以非必要,我並不喜歡喝茶。
  • 喝茶到底喝的是什麼?喝茶改變了你什麼?你是否不可一日無茶?
    古人講,不可一日無茶。而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生活節奏更快,壓力更大,煩心事更多,讓很多人忘記了從容,忘記了如何靜下心來喝一杯茶。其實茶並沒有什麼太神奇的功效,只不過有的幾千年的文化積澱,讓茶從一片小小的樹葉變成了厚重的茶文化,看起來輕飄飄,喝進去卻沉甸甸。每個人對茶的態度都不一樣。我們在鄉下,老農剛乾完一上午的活,坐在樹蔭下,抽個菸袋,灌一大口濃茶,那就是他最好的休閒時光。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英語|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中國故事|用...
    近日,在陝西省宜川縣宜川中學,一場別開生面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在高中英語課上展開,同學們將自己熟悉的中國經典故事用英語講述出來,既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的視頻課程選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這套書從策劃、編寫到出版歷時近兩年,由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聯合國內外教育專家共同編撰。課文中共選取了226個經典的中國故事,內容涵蓋了中國風物、習俗、藝術、成就、人物以及中國精神六個方面,是國內首套用中英雙語學習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的系列圖書。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近日,在陝西省宜川縣宜川中學,一場別開生面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在高中英語課上展開,同學們將自己熟悉的中國經典故事用英語講述出來,既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課文中共選取了226個經典的中國故事,內容涵蓋了中國風物、習俗、藝術、成就、人物以及中國精神六個方面,是國內首套用中英雙語學習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的系列圖書。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還可以根據興趣,將書中的故事排演成小話劇,加深理解。
  • 品牌故事,怎麼講?
    本文將藉助瑪格麗特·馬克和卡羅·S·皮爾森提出的品牌原型理論,從品牌定位、受眾和傳播力三個角度分析日清、三得利、innocent等講了一手好故事的品牌,並試圖解決以下疑問:把故事講好的品牌們都講了什麼故事,其中有跡可循嗎?它們是如何把故事講好的?
  • 千秋大業一杯茶,喝茶都有哪些需要講究的問題?
    文人喝茶,講究風雅,喝的是一種境界。商人喝茶,講的是一種價值,資源共享。那我們喝茶了為了什麼?單純的喜好。那麼關於喝茶的這些小知識,你了解多少?1.衝泡有講究泡茶時間根據水溫的高低、茶的嫩度以及品類適當調整。一般情況下,第二次時間比第一次稍長一些,衝泡次數多以後,衝泡時間也要跟著逐漸延長。綠茶、紅茶、黃茶的衝泡水溫在90°左右,其它茶類則需要100°。除此之外,茶水的比例也是有講究的。
  • 在傳承經典中講好中國故事
    在傳承經典中講好中國故事 2020-09-17 15: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和老虎喝下午茶聽熊熊講故事
    1《老虎來喝下午茶》 陪伴英國人半個世紀的兒童故事 《老虎來喝下午茶》(The Tiger Who Came to Tea)是一部23分鐘短片,雖然播出了一段時間,但目前豆瓣網上標誌看過的觀眾也不到950人。
  • 一個人一杯茶的心情說說_一個人靜靜喝茶的句子
    喜歡一個人泡上一杯淡淡的香茶,靜靜地坐於書桌前,把心事掏出來梳理。一個人喝茶的心情如何表達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一個人一杯茶的心情說說,歡迎大家來欣賞。  一個人一杯茶的心情說說  1、我願老了後,一個人一隻狗,一杯清茶,一臺收音機,坐在搖椅上消磨時光,慢慢搖。
  • 北方人喝酒,南方人喝茶,一茶一酒話天下
    前言:喝茶讓人心曠神怡,喝酒讓人醉夢神離。這句話是小編大叔到三十五歲才總結出的茶文化與酒文化的區別所在。我們發現從古代至今自茶樓與酒館,似乎總是相伴而生,但茶杯與酒碗裡所蘊含的人生百態,卻是截然不同。酒是一棋子,蘊含人生大道理。茶是一本書,可以明智通心。一盞茶,也許可以苦後明智;一壺酒,也許可以醉後釋懷。現如今,酒場如職場,入了局你就是局中人,就像前面說的喝酒下棋,你我都皆是棋子。這杯酒承擔著你選擇之後的一切後果。
  • 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參會僑胞:向世界講好中國茶故事
    世界福州十邑同鄉總會常務副會長林祥華: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我將繼續發揮身為海外僑胞的獨特優勢,積極為中外茶葉貿易、茶文化交流牽線搭橋,助力家鄉茶葉、茶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法國福建工商聯合會創會會長石忠勝:茶與茶文化是古代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商貿物資和文化力量之一。
  • 田家茶館丨田漢文講故事:蓑衣與鬥笠
    她立馬找來一頂鬥篷戴在自己的頭上,筆直跑到黃帝的營帳,取下插在劍架上劍佩在自己腰間,站到帳中,好不威風。黃帝看到,問:「這衣是哪裡來的?」嫘祖答:「我編制的!」「那好,我們雨天行軍就不怕雨了,烈日下行軍就不怕曬了。你是怎麼知道編制這草衣的?」「我是照著王母娘娘的指點做的。」「我不信,什麼時候見著王母娘娘的?」
  • 男人長期喝茶的壞處?茶有什麼功效及注意事項
    01茶有什麼功效喝茶的壞處男人長期喝茶的壞處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即可大腦神經傷害和脾胃功能損壞第一,從人群體質上講,有些體弱多病或者有其他神經損傷、脾胃功能不全者,長期喝茶對身體功效肯定不是往好的方向,這些人儘量少喝茶。第二,從喝茶的習慣上講,有些男人長期喝茶還喜歡喝濃茶、過夜茶、太燙茶等,這樣對人體健康肯定是有影響的。
  • 文化十分丨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近日,在陝西省宜川縣宜川中學,一場別開生面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在高中英語課上展開,同學們將自己熟悉的中國經典故事用英語講述出來,既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課文中共選取了226個經典的中國故事,內容涵蓋了中國風物、習俗、藝術、成就、人物以及中國精神六個方面,是國內首套用中英雙語學習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的系列圖書。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還可以根據興趣,將書中的故事排演成小話劇,加深理解。
  • 講黃河故事誦中華經典 我市啟動「講黃河故事誦中華經典」2020誦讀...
    新鄉網訊(記者平愛梅)6月12日上午,由市朗誦演講協會、市圖書館主辦,市新華書店、全悅聲動新鄉閱讀會協辦的「銳進杯」「講黃河故事誦中華經典」2020誦讀大會暨第七屆青少年經典誦讀大賽啟動儀式在市圖書館舉行。來自各主、協辦單位的相關負責人及廣大語言藝術愛好者,共同參與見證了該誦讀大賽的啟動。
  • 講好儒學故事 傳承文化經典
    《孔子·儒學·儒藏:儒家思想與經典》一書即是此種努力的成果之一。它具有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源自公共圖書館學術講座、專家傳承文化經典和學者接地氣解讀等幾大特點,是多方合作講好儒學故事的範例,是我們追求文化自覺、建立文化自信的精品案例。《孔子·儒學·儒藏:儒家思想與經典》是國家圖書館系列公開講座的衍生品。
  • 講好陝茶故事,陝茶上「網」讓茶博會成為常態
    首屆陝西網上茶博會由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和共青團陝西省委指導,陝西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主辦,陝西省園藝技術工作站、陝西省發展特色與休閒農業指導中心、陝西省農業宣傳信息中心協辦,陝西農業品牌網承辦,西部網茶業頻道等單位支持,活動通過全媒體報導+直播+短視頻方式,向全國消費者展示推介陝茶優良的生長環境和獨特的品質,講好陝茶故事,助力陝茶品牌提升和市場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