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徐振天通訊員 馮貴林 許紅麗
同德圍街坊一直關注的廣州地鐵八號線北延段傳來了開通的好消息:在通過初期運營前安全評估的基礎上,經市政府批准,八號線北延段(文化公園至滘心)自11月26日下午14:00起開始運營。
這是同德圍居民盼望已久的「解圍」線路,線路開通後,整個八號線將呈南北、西東的「L」形走向,串接荔灣、白雲兩大組團,有力地為同德圍地區交通實現「解圍」。
延續八號線裝修風格,融入荔灣文化
串聯了荔灣和白雲的八號線北延段跟現有的八號線車站會有什麼不同呢?廣州地鐵設計院王昕介紹,以沿線周邊豐富的荔灣文化精髓作為導引,延續八號線裝修風格,牆面一體化裝配彩釉玻璃,並以一站一色呈現。
記者在此前的試乘中發現,新的站點有三個車站的裝修比較特別,分別是華林寺、陳家祠和同德站。其中,在同德站站廳,記者看到「空中」飄滿了「同心燈」,與中部垂直電梯處的「同心結」相呼應。王昕介紹:「這個設計是為了突出市民『同心同德』為城市發展作貢獻,同時也對廣州人民生活寄予美好祝願。
八號線北延段車站內部曝光
在陳家祠站,青磚牆、青瓦、假山、魚池等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築元素滲透在裝修細節中。鏡面不鏽鋼假山、藝術鏤空鋁板天花……通過現代抽象的藝術手法,重現以「陳家祠」為代表的嶺南建築「三雕二塑一鑄」工藝。而置身在華林寺與玉器街周邊的華林寺站,則將「白與光」「玉與禪」的意境融入整個車站之中,希望能為乘客營造一個美好、聖潔的乘車空間。
「除了車站,出入口的設計也會有新亮點。」王昕說,「在有條件的車站出入口,我們結合『海綿城市』理念對周邊場地進行了空間設計提升,突破了原有用地紅線,以空間一體化為前提實現車站附屬結構、交通銜接、市政服務、公共服務等功能的有機整合,為市民構建一個安全、高效、綠色、共享的設施空間。」
記者了解到,八號線北延段全線都將對出入口周邊場地進行提升,重點在同德、石潭、華林寺三個車站進行地面景觀提升設計,這是廣州地鐵首次在車站出入口周邊設置集休閒、鄰裡活動於一體的「口袋公園」,也是「城市門廳」理念的一次重要實踐。
新建13座車站,全線高峰開行長短線
廣州地鐵集團宣傳部溫美春介紹,八號線北延段(文化公園至滘心)全長16.1公裡,線路從已開通的文化公園站出發,途經華林寺站、陳家祠站、彩虹橋站、西村站、鵝掌坦站、同德站、上步站、聚龍站、石潭站、小坪站、石井站、亭崗站,最終到達滘心站。
新建的13座車站均為地下站,其中,有換乘站4座,分別是陳家祠站(與一號線換乘)、彩虹橋站(與未來的十一號線和十三號線二期換乘)、西村站(與五號線換乘)、聚龍站(與未來的十二號線換乘)。
而彩虹橋站和西村站兩座站,受前期徵拆、施工場地狹小、周邊建築物眾多、工法複雜、管線遷改和交通疏解倒邊等綜合因素影響,無法於今年底(預計12月底)線路開通時同步投入運營。
八號線北延段採用與一、二、八號線相同的A型車,每輛6節編組。在現有八號線列車的基礎上,初期新購入的24列車已全部抵達白雲湖車輛段,並正在按開通的運作模式「跑圖」調試,目前試運行各項指標情況良好。
據悉,線路開通後,八號線高中峰期將按「萬勝圍至滘心」和「萬勝圍至聚龍」2:1的比例開行列車,即每開行兩趟「萬勝圍至滘心」列車就開行一趟「萬勝圍至聚龍」小交路列車;低峰期則採用「萬勝圍至滘心」單一線路開行,其中,高峰期上線35 列車,中峰期上線27列車,低峰期上線16列車。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樊美玲
審籤|梁澤銘
實習生|李紫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