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名最成功的四所大學,檔次瞬間高大上

2020-12-26 小Cc學長

各位同學,各位家長,大家好,我是小C學長,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改名最成功的四所大學。

首先給大家來介紹第一個上海理工大學,它都是個理工類院校,這所學校前身為上海機械學院。1994年更名為華東工業大學,檔次一下子提了上去,後來又合併了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馬上更名上海理工大學。

首先這個地域的名字真的是非常的重要。從我們畢業率就業率來看,基本上的這個是在96%以上,而且反饋還是非常好的用人單位。該校的校史曾經和德文醫工學堂攀上了關係。這個熱度基本上現在而言,通過上海機械學院更名為上海理工大學,確實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共鳴。

第二個就是西南醫科大學,西南醫科大學的歷史簡直在高校裡面的就是一個傳奇,它從最初的瀘州醫學院更改為四川醫科大學。當時的話我們在四川大學就得到了很多這個老校友的不滿。但是沒辦法,直接又更改了西南醫科大學。兩年之內更改了兩次,目前也可以說隨著更名學校,它的這個生源會越來越好,目前我們可以看一下這個學校的以醫學為主,碩士一級學科七個,28個普通本科。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你要是聽了之後你就會感覺不不會像想像中的這麼好。

第三個南京財經大學,首先也蹭了財經的熱度,這個學原來的時候叫南京經濟學院,在往早之前叫南京糧食經濟學院,這個學校是2003年改名之後,生源就變得很好了,這所學校它的兄弟一般都改成輕化工學院,而它卻改成了財經大學。我們經常說南京財經大學最好的專業是糧食專業。有的人說你瞎說,但是你現在想想可以看一下它的發展史。

第四個中國傳媒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的創立於1954年的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培訓班。1959年升為了北京廣播學院。但是在2004年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也是由北京升為廣播變為傳媒,現在大家都叫它中傳。

這四所學校被命名為中國改名改得最成功的四所院校。不知道你對這一塊了解了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你的意見和看法

相關焦點

  • 西安改名成功的高校,僅改兩個字,名字瞬間變得高大上
    位於關中平原的西安,地理位置是非常好的,屬於中國的中心位置,曾多次成為朝代都城,擁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一座歷史名城。如今由於交通的便利,以及海運的發達,東南沿海城市逐漸崛起,西北部的城市顯得有些落寞了。
  • 全國改名最成功的大學,改名前默默無聞,改名後錄取分數線暴漲
    這所學校是瀘州醫學院,全國改名最成功的高校!很多人只知道瀘州有個瀘州老窖,不知道有個瀘州醫學院。還有很多人連瀘州在哪個省都不知道。
  • 四所曾經校名「威震一方」的大學,改名太普通,檔次大減
    在高校的發展過程中,合併其他院校或者改名是常有的事情,不過並不是所有高校都能改一個響亮或者聽起來高大上的名字,也有一些大學曾經校名很牛,但後來卻改成了一個比較普通,甚至土掉渣的校名。下面就給大家分享四所曾經校名很響的大學,相信你了解他們曾經名字後,會對他們有個新的認識:江南大學-原名無錫輕工大學江南大學是211工程高校,也是一所輕工業、食品領域非常強的大學,其原名為無錫輕工大學,校名可以說非常有代表性了。
  • 全國改名最成功的6所高校,校名怎麼看都像是重點大學!
    好的校名往往能吸引更多的考生報考 很多校名改得成功的大學 高考錄取分數直飈升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6所 改名十分成功的大學!
  • 這所學院改名為「大學」,名字很高大上,今年錄取分數線暴漲!
    高校改名已經是一件非常常見的事情,我國每年都會有許多的高校申請改名,每次都會引起網友的關注,也會激起極大的爭議。比如在2019年的時候,山東工商學院想要改名為山東財富管理大學,就遭到網友的集體批評。當然,我國還有很多高校都是改名成功,通過改名,讓校名變得更加的高大上,這樣就能夠吸引到學生的報考,學校的錄取分數線就會更高,學校的檔次就會迅速提高。今天,筆者就為大家介紹一所2019年末改名成功的高校,這所學校在今年的錄取分數線,迅速飆升,讓其它學校很是羨慕。
  • 我國改名「最成功」的2所大學,一所由「糧食學校」改為財經大學
    但是要變更校名,必須通過教育部的審核,並不是說改就能改的,有的大學改了校名之後發展去走下坡路,比如著名的中國紡織大學,變更自己的校名為東華大學,不僅降低了自己的知名度,而且還被不少考生誤認為是一所野雞大學,而有的大學改了校名之後發展甚好,下面要介紹的這兩所大學是我國改名最成功的,一所還擠入了985隊伍,被選為雙一流A類高校。
  • 江西改名最「成功」的1所大學,以前默默無聞,如今在全省排第四
    最近這幾年,各個大學都熱衷於改名字,目的是為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有些大學通過改名確實獲得了不錯的知名度,也提高了生源質量,但也有一些學校改了名字之後名氣大減,生源質量也變得越來越差,甚至被別人誤認為是野雞大學。
  • 安徽改名「最成功」3座城市,改之前「土」掉渣,改之後高大上
    城市改名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很多城市都有改名的現象,改名後和改名前差不多,但改名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今天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安徽改名最成功的3座城市,改之前土到掉渣,改之後瞬間高大上!銅陵:銅陵市,又名定陵、義安,安徽省銅陵市,被稱為「中國古銅都、現代銅基地」,銅陵在改名前被稱為「銅官山」,到了1958年,「陵」取代了「官山」的名稱。銅陵是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因銅得名、以銅而興,素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稱。採冶銅的歷史始於商周,盛於漢唐,延綿3500餘年。
  • 又一所大學即將「誕生」?網友:應該叫「肥大」還是「合大」?
    大學改名,屢見不鮮 有不少大學都至少改過一次校名,因為,只要大學校名改得好,不光可以讓學校聽上去瞬間「高大上」,還能夠引來「金鳳凰」。 下面,隨便給大家說幾個來感受下。
  • 原名接地氣,改名後立馬變得高大上的院校
    大學改名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上世紀50年代,中國大多數高校都經歷了院系調整,很多學校已經不是原來那個名字了。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盤點一下,那些改名後立馬變得高大上的院校。只要名字改得好,優質生源少不了。
  • 南京這所大學改名非常成功,原名很普通,改名後被認為像985高校
    這所大學位於南京,改名非常成功,原本得到校名看起來很普通,改名後還被誤以為是985高校。『這所大學就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接下來我就介紹介紹這所大學。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歷史這所大學是一所雙一流建設高校,也是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的重點支持高校。
  • 山東省大學排名:共分為四個檔次,四所大學位列第一檔
    實際上,在「雙一流」政策出來以後,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山東大學(威海)都毫無懸念入選「雙一流」,從目前來看,山東師範大學、青島大學、山東財經大學等高校的發展也是突飛猛進。要是對山東省內的大學進行檔次劃分的話,在大家的眼裡,覺得要怎樣進行劃分才比較合適呢?
  • 鄭州改名最「失敗」的大學,從「大學」降到學院,名氣一路走低
    我國有很多知名的高等院校,有些高等院校不僅擁有強勁的實力,而且還有好名字,所以知名度一直都很高,所招的生源質量也非常好。但還有一些學校的名字並不是很好,雖然綜合實力很強,但是知名度並不高,這嚴重影響到了學校招生。
  • 中國最爛的36所「改名大學」,能不上就別上!
    被網友瘋狂吐槽的「36所最爛改名大學」,你猜猜都哪些大學上榜了
  • 江蘇改名最成功的二本,原來只是普通本科,更名後很像211大學!
    江蘇改名最成功的二本,原來只是普通本科,更名後很像211大學!說到江蘇高校中近些年來改名最成功的莫過於19年通過教育部批准從「學院」改為「大學」的淮海工學院了。淮工在江蘇是一所不折不扣的老二本院校,該校雖然名氣上一般,但是在江蘇二本院校中每年還是備受歡迎的,而去年該校從淮海工學院改名以後一下子讓人有些不認識了,甚至很像全國重點211大學的既視感。1985年淮海工學院建校之初,定名為淮海大學,並得到了國家教委批准,國家領導人親自題寫了校名。
  • 這所大學改名太「成功」,錄取分數線連年上升,是你聽過的校名!
    國內很多大學都經歷過改名,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敗的案例!例如合肥學院作為一所本科院校,發展的已經算是比較迅速了,這所學校從專科到本科的轉變過程中也僅僅只是花了不過十年的時間,到目前為止,學校還申請了碩士點學位,現在又有了新的目標,那就是改名!
  • 山東一所高校「改名」成功,新校名飽受爭議,確定不是野雞大學?
    野雞大學也稱"學歷工廠"、"虛假大學"、"學店",其辦學以營利為目的,通常採用與知名大學院校容易混淆的名稱,以混淆視聽的方式招收學生,以各種手段鑽相關國家法律漏洞,濫發文憑。野雞大學所涉及的欺騙既有假學校,也有假學歷。
  • 山東更名「最成功」的大學,學院變成大學,常被誤以為校址在省會
    眾所周知,從上個世紀末開始,我國高校就掀起了一股「改名潮」,一直延續至今。很多地方院校不再偏居一隅,不斷改名,校名從市改到省,有的還會冠以「國字號」,校名是越來越響亮,學校的辦學層次隨之升級,學院變大學,專科變本科。
  • 我國改名最成功的大學,本是民辦高校,改名後聽起來像頂尖211!
    為何現在的大學都熱衷於改名字?其實都是看中了改名後的好處,可以增加學校的知名度,在一定意義上對招生有很大的幫助。在我國,存在著一所改名最成功的大學,本是民辦高校,改名後聽起來像頂尖211!
  • 武漢最「硬氣」的1所大學,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堅持了108年沒改名
    近些年,改名浪潮在高校之間慢慢掀起,「中國」「省會名」「國際」……常常出現在新的名字當中,成為高校的冠名詞,校方希望藉此凸顯學校的地位,提高學校的知名度。有的學校也是因為更名,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穫。然而,也有不少學校在新的名字中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