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農為國本,本固邦寧。河南以全國1/16的耕地,產出了全國1/10以上的糧食、1/4以上的小麥,成為全國第一糧食加工大省、第一肉製品大省,為13億人扛穩了糧食安全的重任。河南省也努力實現著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的轉變,從「中原糧倉」躍升為「國人廚房」,豐富著「世人餐桌」。
如今,河南省正在全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在中高端消費、綠色低碳、現代供應鏈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一大批河南食品企業在綠色崛起中找到新出路,在創新迭代中構築市場競爭「護城河」,向高效的供應鏈要效益,河南農業產業化步入發展新賽道。
為提升全省鄉村產業競爭力,擴大綠色食品品牌影響力,探索特色鮮明、充滿活力的產業發展新路徑,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獨家聯合大河財立方,推出「深讀綠公司」系列報導,對分批推出的全省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重點企業和標杆項目進行推介宣傳,通過對話掌門人、實地探訪企業等方式,揭示企業在新形勢下的轉型升級之道,以期為更多企業發展帶來借鑑和啟迪。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唐朝金
作為畜牧業大省,河南經過多年的發展,誕生了其他肉製品行業的全球第一和中小板市值之王。而在牛肉及牛肉深加工領域,經過多年深耕,一個新的龍頭企業正在崛起。
1988年,高中畢業的回族小夥買銀胖,通過煤炭運輸開啟了自己的創業歷程,並在30歲時實現了財富積累。2002年,意識到牛肉行業會有更大發展前景的買銀胖,跨界進入牛肉領域,成立伊賽牛肉。
此後的近20年時間裡,伊賽牛肉不斷開拓自己的商業版圖。截至目前,伊賽牛肉已成為專業從事肉牛養殖、飼料生產、屠宰分割、食品加工、連鎖專賣和供應鏈服務於一體的全產業鏈現代化清真食品集團。
如今,作為河南乃至全國牛肉深加工行業的「隱形冠軍」,伊賽牛肉正通過加大消費終端布局的方式,抓住百姓肉品消費結構升級機遇,助推河南牛肉製品深加工產業做大做強。
創立19年
伊賽牛肉終成「隱形冠軍」
4月27日中午,剛從內蒙古考察歸來的買銀胖接受了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的獨家專訪,30多年的創業歷程徐徐鋪開。
1988年,焦作小夥買銀胖高中畢業。當時,焦作以產煤著稱,於是,「靠山吃山」的18歲回族小夥買銀胖幹起了煤炭運輸生意。從租車運輸,到自建車隊,再到成為全國整列火車運煤第一人,一路走來,誠信贏得的好口碑讓他在30歲就完成了初始的財富積累。
2002年初,買銀胖投資3000多萬元,建立起年屠宰量6000頭的肉牛生產線。
牛肉有了,關鍵是要賣出去。於是,買銀胖潛心深入市場,每天起床簡單梳洗之後便開著拉牛肉的車出門,到飯店和食堂上門推銷,每天工作超過15個小時,全年無休。
在市場探索中,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的買銀胖發現「排酸牛肉」是消費趨勢,就果斷投資700多萬元打造排酸牛肉屠宰生產線,並從北京聘請牛肉分割專家,將牛肉精細分割成部位肉出售。自此,伊賽牛肉定位為對食品有高品質要求的中高端消費人群。
針對高端消費人群,買銀胖把目光瞄向了上海。為了打開上海市場,買銀胖選擇與上海最具影響力的上海牛羊肉公司合作,且不收一分錢,提供整車牛肉讓其試銷。他還提出,賣得好雙方繼續合作,若是銷不出去,所有損失他一人承擔。
在買銀胖的魄力和伊賽牛肉高品質的雙重作用下,上海牛羊肉公司成為伊賽打開上海市場的重要長期合作夥伴。之後,伊賽牛肉迅速在上海鋪開,成為當地許多中高檔西餐廳的首選牛肉。買銀胖也因此得了個綽號「牛哥」。
上海首戰告捷,買銀胖著手布局全國。將焦作作為大本營,以鄭州輻射河南,延伸至整個華北地區,又先後攻下杭州、南京、廣州等核心城市。伊賽牛肉勢如破竹,遍地開花。大商、沃爾瑪、家樂福等全國大型連鎖超市隨處可見伊賽牛肉的標誌。
從最初的日平均肉牛屠宰量不足一頭,到躋身中國牛肉行業前三強,成為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上合組織總理會牛肉供應商,買銀胖僅用短短幾年的時間便實現了企業的倍速增長。
這之後的故事已經無須贅述。2010年,伊賽牛肉登陸天津交易所;2011年,伊賽牛肉國內最大的肉製品深加工生產線開始興建,與之相匹配的,年屠宰量10萬頭的肉牛屠宰基地也同步動工;2015年,伊賽牛肉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
根據4月30日伊賽牛肉公布的最新財報顯示,2019年伊賽牛肉實現營業收入27.17億元,淨利潤4290.44萬元。截至2019年底,伊賽牛肉已經具備肉牛年屠宰30萬頭、10萬噸肉製品深加工能力。
「目前伊賽牛肉已經成為雙匯、三全、思念、康師傅、海底撈、呷哺呷哺等20多個大型食品企業的穩定供貨商。雖然消費者沒有直接看到伊賽,但在行業內,我們已經是針對B端客戶的全國最大牛肉供應商。」買銀胖表示。
新零售體驗店布局提速
伊賽牛肉加碼終端業務
在B端成為「隱形冠軍」後,一個更大的計劃也隨之在伊賽牛肉展開。
4月30日一大早,鄭州市心怡路與祥盛街交叉口東100米的街邊,紅毯鋪地、鑼鼓喧天,一片熱鬧景象。伊賽牛肉鄭州第8家新零售體驗店正式開門迎客。
據了解,伊賽牛肉新零售體驗店,以伊賽自建的牛肉商城平臺為依託,結合線下店內的體驗以及現代物流,實現平臺下單+店內體驗+快遞配送、線上訂單1小時極速送達,以期為大眾帶來高品質的牛肉消費體驗。
據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觀察,伊賽牛肉的新零售體驗店店內分為生牛肉及熟牛肉售賣區,肥牛、牛排及牛肉丸等牛肉製品售賣區,涮鍋、烤肉和牛排餐飲體驗區以及免費切片、刨卷、剁骨、煎牛排等免費加工區。
另外,從布局來看,伊賽牛肉新零售體驗店的結構布局與盒馬鮮生、 7FRESH等大體一致,有零售陳列區、餐飲體驗區。結合伊賽牛肉其他幾家新零售體驗店的選址來看,店面多位於鄭東新區居住較為成熟的片區,附近各類餐飲業配置比較齊全,周邊還有順豐優選、百果園、京東小店等生鮮及電商社區便利店。
作為2019年以來伊賽牛肉轉型布局線下、發力C端的核心戰略終端之一,伊賽牛肉對於新零售體驗店的戰略規劃可謂相當「宏大」。
4月27日,伊賽牛肉董事長買銀胖在接受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伊賽牛肉未來5年內要在30個省會城市,建設300家新零售體驗直營店、3000家新零售體驗加盟店,年銷售收入達到50億元。」
從餐飲、食品供貨商到終端零售商
伊賽牛肉競逐新賽道
從伊賽熟牛肉店,到伊賽牛肉專賣店,再到如今的伊賽牛肉新零售體驗店,過去幾年,伊賽牛肉不斷加大對C端客群的開發力度。
據買銀胖介紹,目前在全國各省市,伊賽集團共建有5000餘家伊賽連鎖店,主要經營伊賽品牌冷鮮牛肉、牛肉深加工產品、方便菜等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生活消費品。根據計劃,5年內,伊賽牛肉要在全國建立10000家伊賽牛肉社區專賣店、KA商超專櫃、冷鮮牛肉批零中心及新零售體驗店。
而在伊賽牛肉不斷發力C端客群的背後,買銀胖的決心來自哪裡?
據買銀胖介紹,目前中國牛肉消費量僅次於美國和歐盟,是世界第三牛肉消費大國。雖然中國牛肉消費總量大,但從人均牛肉消費來看依然遠遠小於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我國人均牛肉消費量為5.95kg左右,這和世界人均消費量約12kg的水平相比,有1倍的差距,發達國家人均年消費牛肉80kg,差距15倍。因此未來中國牛肉的消費量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目前國內牛肉市場集中度低,在全國範圍內缺少一個叫得響的品牌,這對伊賽牛肉來說正是一個極好的布局機會。因此在B端做到全國第一之後,我們加大了對C端的布局,期望從中國消費升級的機會當中,獲得企業自己的發展機會。」買銀胖表示。
行業第一背後
買銀胖的道與術
從B端全國第一到發力C端,伊賽牛肉的專賣店及連鎖店模式讓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河南省內另一家肉製品企業——雙匯發展。
事實上,縱觀伊賽牛肉的創業歷程,無論是在2003年推出冷鮮牛肉,還是在2008年進軍熟食深加工領域,再到加碼社區連鎖店,都能捕捉到「老大哥」雙匯的影子。
對於這一點,買銀胖並不否認。
「在國內肉製品企業當中,做得最成功的無疑是雙匯。所謂讓企業快速成長的辦法之一,就是模仿強者,對伊賽牛肉來說,雙匯發展的發展路徑和模式,也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的借鑑和思考。」買銀胖表示。
一方面通過借鑑業內先行者的模式去實現「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另一方面,在買銀胖看來,伊賽牛肉近20年高質量發展的背後是其對主業的堅守。
「伊賽牛肉近20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只做牛肉這一件事。在我們看來,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依然是產品為王的時代。我們不斷提升伊賽牛肉的產品力,真正把伊賽牛肉做到了有信仰的高度,而這正是推動伊賽牛肉高質量發展的內在動力。」買銀胖表示。
同雙匯通過登陸資本市場獲得大發展相似,伊賽牛肉近年來也不斷通過資本市場來實現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2019年,伊賽牛肉正式啟動香港IPO。此外,在新三板,伊賽牛肉也啟動了爭取精選層的相關工作。
「目前,對我們來說,首要的工作重心仍然是解決1萬名員工就業、帶動10萬戶農民養牛致富、讓1億人吃上放心牛肉,同時實現年銷售收入100億元。至於IPO的進程,則要交給時間,相信最終的結果也不會讓我們失望。」買銀胖表示。
責編: 劉安琪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