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皇之治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

2021-02-13 桃李讀史
1.統一全國
      開皇九年(589),隋文帝平定江南的陳朝,重新統一全國,這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統一之後的第二次大統一。這次統一意義太重大了,不光標誌著南北兩部分地域合為一體,還標誌著北方"永嘉之亂"後歷時三百年的民族融合的完成,真正做到了地無分南北,人無分夷夏的大統一。
      為什麼統一南北就算功績呢,因為歷史上的大一統屈指可數,簡單盤點一下中國每一次歷史大一統:
第一次,秦始皇統一六國。第二次,劉邦結束秦末的混亂局面。第三次,司馬懿結束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統一曹魏政權,劉蜀政權,和孫吳政權)(雖然晉朝是中國歷史上存在感最弱的朝代)。第四次,楊堅統一南北朝。第五次,趙匡胤結束五代十國的局面。第六次,結束南宋,西夏,金並存的局面。
      由上可知,中國歷史上大一統朝代少之又少,所以隋朝這次統一意義重大,結束了中國長達三百多年的長期分裂的歷史,從此,地界不分南北方,人民不分是蠻夷還是華夏民族了。
       什麼是地無分南北,人無分夷夏?先看看隋文帝這個第一家庭。楊堅是漢人,而他的老婆獨孤伽羅則是鮮卑化了的匈奴人,這兩個人的結合,其實就叫人無分夷夏。
      再看獨孤皇后與楊堅的兒子太子楊廣,雖然出生在關中地區,卻偏偏喜歡吳儂軟語,還娶了一個出身後梁皇室的蕭氏做妃子,這就叫地無分南北。
也就是說,地界不分南北,人不分是少數民族還是漢族,這就是統一啊!沒有地界上的差異了,也沒有種族的差異了。
2.召喚有才能的大臣
      現在,國家有了,該幹什麼呢?當然是召喚有才能的大臣咯。怎麼個召喚法呢?之前北周召喚賢臣的方法是那些有名望的士族中選取子弟,這樣沒什麼好處,首先這樣貴族就壟斷了朝政。第二,貴族子弟不用幹什麼就有官職,也就加大了他們好吃懶做的行為。第三,這對於那些出身寒門卻努力讀書的人一點也不公平,於是隋文帝就像改變這種局面,該為朝廷注入新血液了。
      於是隋文帝開創了科舉制。首先,有才華的人可以依靠個人本領,而不是家族勢力出人頭地了,平民家的才俊子弟可以和門閥士族的孩子一樣當官了,這就意味著社會的公平。
      科舉制也有利於維護皇權,皇帝給了這些窮書生做官的機會,官位要從皇帝這裡獲得,那科舉的考生們當然要成為維護皇權的中堅力量了。因為有這樣的優勢,所以,科舉制度也是一經創立就生機勃勃,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3.離不開的貴人
      如果說,科舉制為朝廷融入了新的血液,那麼,對於為楊堅開創開皇之治有重大貢獻的貴人來說,那些貴人就相當於是朝廷的大動脈了。是的,隋文帝的開皇之治離不開那些貴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隋朝「四貴」了,隋朝四貴分別是「楊雄,高熲,虞慶則,蘇威」。他們四個都對楊堅開創開皇之治有重大貢獻。
蘇威重新制定賦稅制度
      據《資治通鑑》記載:蘇威「初令民二十一成丁,減役者每歲十二番為二十日役,減調絹一匹為二丈。周末榷酒坊、鹽池、鹽井,至是皆罷之。」
  他將成丁的年齡提到了21歲,也就是說,男子21歲才成年,要知道,到現在我們18歲才成年呢。而且,向國家繳納絲織品的數額也從一匹變為兩丈,足足減少了一半。另外,向國家提供的無償勞役也從每年一個月減少到二十天,減少了三分之一。這是為農民謀福利的好事。
      除此之外,蘇威還建議免收酒稅和鹽稅,這是向工商業者讓利。這樣大幅度的惠民政策,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會讓人激動啊,一下子,全國人民都擁護隋文帝了。
      蘇威這樣惠民的政策,恰恰迎合了父親與大多數清官的心願。不光是賦稅制度,我們前面所講的開皇初年的法律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的改定都有蘇威參與其中,為隋朝制度的完備做出了重要貢獻。
      蘇威能做到德才兼備,也擁有政治道德和政治能力,文帝怎麼能不器重他呢,文帝讓他身兼五個要職,每一個都是重要官員,可見文帝如此器重他。
虞慶則抗擊突厥立大功
      開皇二年時,沙缽略率10多萬突厥大軍,分東西兩路齊頭並進,同時越過河南、河西地區,並從木峽吳和石門關,向隋朝的京畿腹地進犯。一時間,武威、天水、安定、金城、上郡、弘化、延安等地皆被襲掠,對剛剛建立不久的隋朝政權構成極大的威脅,虞慶則被任命為元帥之一,抗擊突厥。
      朝廷命令右僕射虞慶則率軍駐防弘化,防備敵軍從靈州道、原州道內犯。當兩地失守後,隋文帝再命令虞慶則領兵出原州道,河間王楊弘領兵出靈州道,左僕射高領兵出寧州,各為元帥,分別迎擊來犯之敵。虞慶則的部將韓僧壽、楊洗等在雞頭山和原州大敗來犯之敵。
高熲修訂開皇律,完善隋朝法律制度
      開皇元年時,針對北周刑法繁雜苛酷的情況,高熲奉命與鄭譯、楊素等修訂刑律,其篇目與基本內容,以《北齊律》為藍本,所謂「多採後齊之制」。制定新律,奏請頒行。
      新律將以前法律中的「反逆、大逆、叛、降"改為"謀反、謀大逆、謀叛」,強調將此類犯罪扼殺於謀劃階段;又增加了「不睦」一罪,使十種罪名定型化,並正式以「十惡」概稱。自從《開皇律》創設「十惡」制度以後,歷代封建王朝均予以承襲,將其作為封建法典中的一項重要的核心內容,是有效維護封建統治的有力武器。
楊雄攻打吐谷渾和高句麗

      隋煬帝即位後,歷任太子太傅、京兆尹等,晉封觀王。大業年間,隨駕攻打吐谷渾和高句麗,卒於軍中,時年七十三歲,追贈司徒、十郡太守,諡號為德。

        一個國家想要強大,就要在軍事,文化,經濟方面都非常的出色,上文中提到了文化方面:創辦科舉制,《開皇律》的完備,人們不分種族地界了等等等等。在經濟方面:免收酒稅和鹽稅,向工商者讓利,減少賦稅,提倡節儉,將男子成年歲數往後推,減少無償勞役等。
        說完了這些,該講軍事方面了,首先,軍事方面影響最深遠的制度是府兵制。可能有人會說,府兵制不是西魏北周時候就有嗎?沒錯,府兵制是西魏創立的,但是,那時候的府兵戶籍單列,土地單分,人員單住,是一個獨立於社會之外的軍事集團。這樣的制度助長軍人特權,不利於皇權。
        怎麼辦呢?平陳戰爭剛一結束,隋文帝就對府兵製做了大幅度調整,要求所有府兵一律在地方落戶,軍人的土地也劃歸地方政府統一調度。這就是所謂的"墾田籍帳,一與民同。"
        把府兵從兵農分離、兵將合一的職業兵改造成了兵農合一、兵將分離的民兵。這樣一改對國家太有利了。
        兵農合一意味著府兵和百姓合二為一,自給自足,國家不用養兵了,這就有點像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一分鐘兵」,「一分鐘兵」顧名思義就是人們前一分鐘還可能在地裡幹農活,養禽,買東西,賣東西,加工食物,後一分鐘他們就可能是端起槍桿子保家衛國的士兵了。這當然是誇張了,不過確實是這樣如果有英軍入侵,他們就會立馬端起槍桿來打仗,打完仗就放下槍繼續幹農活或者別的事情。

        兵將分離,顧名思義,就是將軍與將士分離,今天是這位將軍帶領將士們,可能明天就是另一位將軍帶領將士們了。當然,沒有換的那麼勤,意圖就是不要讓將軍和將士產生生死相惜的兄弟情,不然這就對中央集權很不利。也意味著將軍們的權力大大削弱,這就削弱了軍人對政治的幹擾,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了。因為有這樣的優勢,所以,改造後的府兵制不僅唐朝前期繼續沿用,而且影響力一直斷斷續續持續到了今天。

      楊堅的老婆獨孤伽羅,是個強勢的女人。她與楊堅開創了一夫一妻制,她和楊堅是中國歷代帝王王妃之中第一對也是唯一一對實行一夫一妻制的夫妻。
獨孤伽羅出身於北周的鮮卑貴族,她父親獨孤信是北周的八柱國大將軍,也是北周大司馬,這在北周可是非常顯赫的家族,獨孤伽羅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飽讀詩書,這也為她將來幫助楊堅治理國家打下了基礎。
      獨孤皇后能夠在關鍵時刻幫助楊堅做出政治決斷。楊堅和獨孤伽羅的長女楊麗華嫁給了北周宣帝。周宣帝暴政昏庸,讓自己的兒子做皇帝,自己做太上皇,沒過多久,太上皇暴斃,於是楊堅以皇太后父親的身份入宮輔政。
      這個時候,楊堅可以選擇保存年幼的周帝,做一個掌握實權的權臣;也可以選擇代周自立,但這是要被砍頭的,楊堅此時非常猶豫,到底是奪權還是做外戚,獨孤伽羅聽到了,於是就叫自己最得力的小弟告訴楊堅:「大事已然 ,騎獸之勢 ,必不得下,勉之 ! 」都這個時候了,你還在猶豫什麼?就是這種巾幗不讓鬚眉的膽氣,成就了隋朝的帝業,也讓楊堅畏服。
      獨孤伽羅一有時間就手不釋捲地看書,因為她愛看書,所以獨孤皇后能夠給隋文帝貢獻政治智慧。每次隋文帝上朝,她必定跟他一同上朝。到了殿閣止步,派宦官跟隨文帝溝通聯絡「政有所失,隨則匡正,多有弘益」。大致意思就是你有哪些錯誤的政治決定就告訴我,我幫你改正,這有多麼大的意義啊!
      所以,開皇年間的政治決策,很難分得清哪些是隋文帝的主意,哪些是獨孤皇后的主意,因此,宮中將這兩人同尊「二聖」。就是在獨孤皇后積極地參與和協助下,隋文帝創造出「開皇之治」的治世局面,這當然也讓隋文帝敬重。
      如此這般智慧與驚人的政治才能,獨孤皇后可以被稱得上是中國歷代皇后之中傑出的典範。

      楊堅想要開創開皇之治,首先他要把政權穩固下來,於是,他取代了北周,擊敗東西突厥,南下攻破陳朝,最後再把嶺南的冼夫人搞定,介時,隋朝完成了大一統。
      接著,穩固了政權還遠遠不夠,因為朝中大臣腐敗,他非常想改變這種貴族壟斷的局面,於是,他開創了科舉制,讓有才能的人來治理國家。
在這樣的科舉制度之下,果然出了四位有才能的大臣,他們就是隋朝「四貴」,他們分別為隋朝的各個領域做出了貢獻。
      隋朝在經濟,文化,軍事,政治方面都得到了巨幅的提升。正是因為這些因素與基礎,成為了楊堅開創開皇之治道路上的墊腳石,也為隨後的大唐盛世打下了基礎。

參考資料
1、蒙曼:《蒙曼說隋——隋文帝楊堅》2011年 江西人民出版社
2、魏徵:《隋書》
3、司馬光:《資治通鑑》

本文作者系北大附中朝陽未來學校初三年級「歷史探秘小分隊」成員

相關焦點

  • 事業單位文史常識之中國古代治世——開皇之治
    所謂的「治世」,「和平昌盛之世」的意思,也是「太平盛世」的意思,在中國漫長的歷史當中,出現過許多的「治世」,諸如「文景之治」、「開皇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等,這個時期,中國基本上都達到了民富國強,生活安定康樂的局面,在這樣的時期,出現了一代偉人,漢文帝、漢景帝、隋文帝楊堅、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等等雄才大略的皇帝,而最近的熱播劇獨孤皇后相信大家對隋文帝楊堅的故事初步了解
  • 繁榮昌盛的「開皇之治」,鑄出的卻是兇錢?
    在歷史書上,隋文帝楊堅一手結束了數百年的分裂與混戰局面,短短十餘年就創造出繁榮昌盛的大隋王朝,但是文瀚樂拍以前就很好奇,這樣英明的皇帝,他鑄造的錢幣怎麼就成了兇錢呢?如果只看歷史的話,隋文帝絕對是歷史上最具創造力的君主之一。
  • 隋文帝諡號「文皇帝」,他開創的「開皇之治」是什麼,專家:假象
    《隋書》裡這句話,就是在楊堅治下,大隋百姓大部分完成了時和歲豐,國泰民安。承受幾百年的戰爭之苦的群眾,總算可以過上安寧日子了。楊堅當政期內,最被誇贊的就是「開皇之治」了,後人尊稱它是中國幾千年的古代史中,更為難能可貴、稱得上驚喜的「鼎盛」。
  • 聽·楊凌|楊凌因他而得名,他的「開皇之治」被後人傳頌……
    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生於公元541年,卒於604年,是西魏大將軍楊忠之子,今陝西華陰市人。公元581年代周稱帝,建立隋朝,建都長安,年號開皇。公元589年隋滅陳,結束了近300年的分裂局面,統一了全國,為中國的文化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陵寢制度的復興與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隋朝疆域東、南皆至海,西至青海,北至五原。
  • 楊堅 | 實現了大範圍內的多民族的統一,結束南北分裂局面開皇之治,創三省六部制
    不僅如此,他還開啟了隋唐盛世之門,實現了千古傳頌的「開皇之治」。楊堅在位23年,604年病逝于大寶殿,終年64歲,葬於泰陵(今天陝西省楊陵(凌)區城西5公裡處)隋文帝楊堅(公元541年7月21日-公元604年8月13日),隋朝開國皇帝。漢族,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
  • 短暫的輝煌(2):開皇之治(中)——大隋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全面輝煌
    另外由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亂不斷,可是打完仗得論功行賞,得有更多的官位來安置有戰功的武將,所以也只能不斷拆分州郡,創造出新的官位來。(隋朝初年和南方陳政權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隋文帝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混亂的地方行政局面,要解決這種混亂的局面,要實行的辦法必然就是撤併州郡。
  • 開皇三年,極致精美的銅鎏金觀音立像
    故宮博物院藏 隋代開皇三年 常聰造銅鎏金觀音立像 高18.5cm 隋文帝楊堅最為隋代的開國皇帝,統一全國後,開創了輝煌的「開皇之治」。
  • 短暫的輝煌(4):開皇之治(下)——被遊牧民族尊為「聖人可汗」和掃滅南陳天下一統
    隋文帝楊堅在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後勵精圖治,休養生息,使得大隋王朝治下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文化繁榮,王朝盛世景象已然初具規模,對南方的陳政權形成實力上的碾壓之勢。因此,攻滅陳政權,統一天下的歷史使命就交付給隋文帝來完成了。 不過,在攻擊南方之前,隋文帝還要先解決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騷擾和威脅。
  • 中國之治,懂了!|如何築牢「中國之治」的共同思想基礎
    中國之治,懂了!|如何築牢「中國之治」的共同思想基礎 上觀新聞 2020-01-09 13:35 來源:上觀新聞
  • 解碼:顯著優勢對於創造"中國之治"的重大意義
    如何理解這一顯著優勢對於創造「中國之治」的重大意義?怎樣牢牢把握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如何將理論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本版刊登的幾篇文章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創造「中國之治」的根本所在(人民觀察) 郭慶松 《 人民日報 》( 2020年02月07日 09 版) 核心閱讀 「中國之治」的核心密碼在於「中國之制」,在於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
  • 文景之治是如何「治」的
    文景之治是指西漢文帝、景帝實行維護社會安定與民休息的治國戰略,社會經濟文化出現初步繁榮,國家進入一個昇平的時代。
  • 生命之水軒尼詩,不是釀出來的,是創造出來的!
    Cognac is not made, it is created幹邑不是釀出來的
  • 楊堅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他開創了開皇盛世的巔峰
    楊堅建立隋朝後勵精圖治,一上來就減稅輕刑,制度改革,攻滅陳國,發展文化經濟,開創了開皇盛世的巔峰,外號:楊巔峰。開皇盛世的巔峰程度有多高,據說被兒子楊廣給敗光後,到了唐明皇才重新追回來,也就是說武則天和他的兩個老公輪流幹,差點沒追上楊堅。愛妻皇帝,而且獨孤皇后在楊堅執政期間,同樣給於了很多獨到的見解和良好持續的影響,這在歷史上也是第一無二的。
  • 2020甘肅招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文學常識之中國古代的盛世
    一、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西漢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統治時期的太平盛世。在西漢建立之前,經歷了四年的楚漢之爭,民生凋敝,經濟衰退,社會動蕩。為了解決西漢初年的種種問題,漢高祖劉邦採取道家「休養生息」的政策,使經濟逐步恢復。後來在漢高祖劉邦去世之後,漢惠帝劉盈登基,大權落在呂后手中,發生了諸呂之亂。諸呂之亂平定後,周勃、陳平等大臣密商選立皇帝,最終將代王劉恆迎立為帝。
  • 仁宣之治:蟋蟀皇帝和第一任紫禁城主人創造的大明盛世
    可明朝畢竟能延續幾百年,了解歷史的朋友們應該清楚,即便是漢唐這樣的王朝,存在的時間也就是二三百年,明朝能堅持下去,說明它們的統治還是有一些值得稱讚的地方,在經歷洪武、永樂兩位愛折騰的皇帝之後,明朝迎來了一個新的階段,仁宗朱高熾與自己的兒子朱瞻基一起,創造了著名的仁宣之治。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古代盛世
    在他們的治理下,中國古代迎來過很多次「盛世」,而這些「盛世」在公務員考試行測當中也是經常出現,這些被歌頌的歷史時期以治世、盛世、中興等名目出現,總共大約有36次之多,範圍是在太過寬泛,今天華圖教育立足於應試角度,為大家總結了史學中 公認的、常出現於考試之中的盛世。   一、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西漢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
  • 開元之治:唐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
    唐玄宗在位44年,玄宗治國之道以道家清靜無為思想為宗提倡文教。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清明,勵精圖治,任用賢能,經濟迅速發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因當時年號為「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開元之治是唐玄宗開元(713一741年)年間政局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國力富強的局面的艷稱。這是唐朝極盛的時期。
  • 文景之治與民休息,貞觀之治路不拾遺,那麼康熙盛世又如何呢?
    古代封建王朝,常有盛世景象,文景之治與民休息,貞觀之治路不拾遺,那麼康熙盛世百姓的生活又是如何呢?是否超越了前朝呢?「康熙盛世」主要是指康熙二十年(1681)平定三藩以後,到康熙六十一年的這41年間,持續時間較長。它的基本情形和基本特點,大致可以用14個字來概括:邦強國富、君富官富、小民勉可安生。
  • 隋滅陳之戰,隋軍如何飛渡長江,攻破建康,生擒陳後主?
    並且用長孫晟的離間之計,最後使突厥汗國分裂為東突厥與西突厥兩部,讓四可汗為了汗位自相殘殺 。584年沙缽略可汗因為對隋作戰不利,向隋朝求和。至此北部邊患基本消除,解除了南下滅陳的後顧之憂。開皇五年十月,文帝以清河公楊素為倌州總管,經略長江上遊。同時在三年內,動員數十萬人修繕朔方(治巖綠,今內蒙古烏審旗南白城子)、靈武(治回樂,今寧夏靈武西南)一帶長城,並於朔方以東緣邊險要,築城數十,以加強北部邊防,保障南進時後方無憂。 隋文帝經過數年準備後,終於決定遣兵滅陳以完成一統。公元587年(開皇七年),廢西梁後主蕭琮,佔領江陵,西梁亡。
  • 脂溢性皮炎怎麼治,脂溢性皮炎如何根治
    脂溢性皮炎怎麼治,脂溢性皮炎如何根治想知道脂溢性皮炎怎麼治、如何根治,就需要先了解這個病的病因脂溢性皮炎是發生在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種慢性丘疹鱗屑性、淺表炎症性皮膚病,表現為發生在皮脂分泌活躍部位處的覆有油膩性鱗屑或痂的黯紅色斑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