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2010年廣州亞運會將迎來開幕倒計時100天。隨著亞運會腳步的臨近,一個個活躍的志願者身影成了最生動的「亞運元素」,無論是耄耋老人,還是稚嫩學童,都在熱情細心的服務中體驗著奉獻的快樂,傳遞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
亞運「大拇指家庭」展現東道主風採
「阿姨,您的東西掉了。」7月31日上午,7歲的廣州女孩李思洋在爺爺奶奶的帶領下,和4歲的妹妹一起在中山紀念堂參加亞運志願者「大拇指」行動,她舉著「大拇指」,將一名遊客不小心掉下的東西送還。看到孩子認真的舉動,爺爺李彥香讚許地朝她豎起了大拇指。
「我們是亞組委志願者部組織的『大拇指家庭』,有空的時候,就帶著孩子到景區、公園參加志願服務,」李彥香說,「這個『大拇指』是我們的標誌,有需要的遊客看到了,都可以向我們尋求幫助,比如問路、諮詢等,而看到一些不文明行為,我們也會向遊客指出來。」
69歲的李彥香祖籍廣東梅州,已經在廣州生活了幾十年。「我們早就把自己當成了廣州的一分子,難得亞運會在廣州舉行,我們希望能用自己的努力,向來自亞洲各國的賓客展現東道主的風採。」李彥香說。他和老伴都已退休,經常帶著兩個孫女參加志願服務,在這個過程中,既幫助了別人,也鍛鍊了孩子,讓她們在服務中培養愛心和責任感。
據不完全統計,自2009年7月啟動招募以來,廣州共徵集了150個「大拇指家庭」,由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參與志願服務,內容包括健康普及、文明勸導、關愛老人、同伴成長等,先後參與服務的有3580多人次,提供服務超過9800小時,勸導不文明現象6300多次。
亞運小記者體驗「我志願,我成長」
7月31日一早,廣州市育才中學高一學生丘鴻潤就「全副武裝」趕到中山紀念堂。紅色帽子,綠色馬甲,胸前還掛著一個「亞運小記者證」,丘鴻潤和另外兩個「小同事」為採訪「食在廣州」的宣傳活動而忙碌了一天。
當天,廣州的最高溫度達到35攝氏度。炎炎烈日下,丘鴻潤穿梭在活動現場,採訪主辦方、遊客、志願者,仔細傾聽、認真記錄,不錯過任何一個細節。臨近中午,丘鴻潤的小臉被曬得通紅,衣服也被汗水溼透,但她興奮地說:「今天很有收穫,回去我們就要馬上寫稿子,然後在亞運會志願者專刊上發表。」
2009年11月,丘鴻潤成為第一批亞運小記者,半年多的時間裡,很多大型活動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我不僅在採訪和寫稿方面有飛速的提高,最主要的是在參加各種活動中,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懂得了友愛、合作、奉獻的志願者精神。」丘鴻潤說,「通過一篇篇稿子,我們也宣傳了亞運。雖然我們是孩子,但同樣能為亞運出一份力。」
自2009年11月以來,廣州中小學已建成亞運小記者站100個,招募「亞運小記者」5000多人。這些中小學生將以「亞運小記者」的身份參與亞運會志願服務及亞運期間的賽事採訪,用孩子獨特的視角和方式宣傳亞運。
志願信使傳遞 「無形的亞運火炬」
8月1日,15歲的廣州學生方海萌與父母一起,參加亞組委志願者部組織的亞運志願信使團,飛赴奧林匹克運動的發源地——希臘。作為亞運志願信使,在廣州迎來亞運會開幕倒計時100天之際,他們將在希臘宣傳廣州、宣傳亞運。在亞運志願信使希臘團中,方海萌是年齡最小的一位。
「儘管我很想報名成為亞運賽會志願者,但下半年就要升高中,緊張的學習將讓我分身乏術,」剛剛初三畢業的方海萌說,「父母知道我很想當志願者,所以決定一家三口一起參加這個信使團,我們將在當地宣傳廣州和亞運,也邀請更多外國友人來參加亞運會,通過這種方式,為亞運出一份力。」
方海萌是廣州數萬名亞運信使中的一員。自2009年6月30日以來,已有4.6萬名廣州市民自發參加935個亞運志願信使團,他們捧著精美的廣繡,帶著廣州市長熱情的邀請信,分赴21個國家和地區的120個城市宣傳亞運,讓廣州亞運的信息得以廣泛傳播,並動員更多民眾共同支持亞運、參與亞運,傳遞著「無形的亞運火炬」。
來源:新華網 201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