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賽季中超尚未開打時,美團CEO王興點評中國男足的言論,一度引發輿論關注,成為沒有比賽那段時間的熱點。
而2020年年末,中國足壇只剩下魯能和蘇寧足協杯決賽一場比賽時,中國足協的財務約定指標又讓各方吵成一團。
足球是熱點,中國足球更是熱點,但這些熱點之下,為何有如何之多不同的聲音,或許就是中國足球的成績拿不上檯面,每一次遭到諷刺,或者在改革面前,都摻雜著太多複雜的情緒。
無論王興當時的話是對是錯,至少有一句沒有說錯,那就是中國足球的行業標準太低,之前還有「衝出亞洲、走向世界」這個目標,如今則換成「重返亞洲一流」而足協制定的「2020行動計劃」全部落空,又遇到去泡沫,自然對比之下,讓中國足球再次受到炮轟。當然,這其中光一條「重返亞洲一流」,都要靠入籍球員來實現。中國足球行業標準不斷下降,也是外界紛紛吐槽的主要原因。
等到哪一天,中國足球無需藉助外力,衝出亞洲、走向世界成為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誰膽敢再說出「詆毀」中國足球的話語,恐怕將被口水淹沒,當然,中國足球能達到那個高度,也沒有人敢隨便說出腦殘的話語。
王興的言論,被足球圈一眾人士抨擊、卻得到幾乎其他行業所有人的支持,這說明在一致對外問題上,中國足球還是相當「團結」。但具體到「內部事務」,中國足球從來沒有停下吵鬧的腳步。反賭掃黑後,以恆大為首的俱樂部打造了金元中超,讓職業聯賽迎來了「第二春」,但在聯賽熱鬧、國字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已經有先見之人喊出了中國足球的泡沫太大,危機四伏。
但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足協2017年推出限制高價引援政策時,所有球隊想的不是如何去執行這個制度,而是都在挖空心思想著如何去「規避限令」。一支球隊維繫高光,或者要挑戰所謂的聯賽霸主地位,恆大給所有人指明了一條道,就是靠砸錢。
然而對於聯賽來說,錢是萬能的,但對於國字號球隊來說,有錢心裡不怕,但錢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穆裡奇、孔卡尚在恆大時,外界就瘋狂希望能將這樣的外援進行歸化,如今歸化球員有了,國足還是那個樣。歸化到底有沒有效果?那肯定是有!沒有歸化,世預賽就不要想了,有了歸化還可以憧憬一下。
但歸化可以解一時的危機,卻不是長遠的有效辦法。而讓中國足球要重新煥發競爭力,一個健康的聯賽、健康的青訓體系才是關鍵。中國足協的「2020行動計劃」已經全部落空,證明了足協的「不靠譜」,制定計劃時只會空喊口號,但足協最近幾年的所有政策,都會遭到俱樂部的「抵制」,以各種方式和足協「叫板」。
職業聯賽治理大會上,三級聯賽所有俱樂部還發表聲明,堅決擁護足協出臺的各項政策,並且執行、整改。然而從第2天開始,僅一個中性名問題,不少球隊就通過自己的「喉舌」開始炮轟足協一刀切的做法。
半年前,整個中國足球將心思放在和王興隔空「吵架」上,半年之後,所有心思又用在和足協「對抗」上。如果中國足球真能各級國字號每次世界大賽不缺席,國字號的成績好了,還有人關心聯賽如何?就如同隔壁的日韓,聯賽沒有大牌外援,甚至還有各種黑暗,但就是因為國家隊成績好,才沒有中超這些么蛾子出現。
或許,早日讓職業聯盟「接手」聯賽,足協真就不要背那個鍋了!但管好了聯賽,國字號成績何時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