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畫展「凝視日常」 :76歲阿籽奶奶詮釋「生活的藝術」

2020-12-17 騰訊網

一般來說,人上了年紀,動作就變慢了,而時間變快了。也許不再有年輕時的清亮眼眸,但當凝視成為日常,沉澱下來的,或許是觀察世界的另一個角度。昨天下午,一場特別的畫展「凝視·日常——阿籽奶奶的畫」在徐匯藝術館開幕,一個沒有受過任何專業訓練的76歲的老人,拿起畫筆僅僅兩年,就把她記錄下的生活之美原原本本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讓人看了忍不住心動。

兩根胡蘿蔔,一盆銅錢草,一隻不起眼的斑駁的南瓜,一根再平常不過的萵苣,在阿籽奶奶尹玉鳳的筆下,彷佛經過時間的濾鏡,自有一種治癒人心的力量。

「第一眼看到她的作品,哇,就覺得好喜歡,然後呢馬上反應就是,哎呀,我也應該畫畫了。」藝術學博士、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覽部主管項苙蘋告訴記者。

今年76歲的阿籽奶奶,大半輩子生活在中國西北邊境的新疆塔城。2016年,相守了53年的丈夫去世,生活失去重心,疾病也隨之而來。孩子們於是把奶奶接到了上海,在浦東臨港藝術園區女兒的工作室裡,阿籽奶奶和不到7歲的孫女阿籽一起拿起了畫筆。

(老照片為年輕時的阿籽奶奶夫婦)

「老頭不在了,想到就會傷心,小孫女就說,奶奶,畫畫吧,我就開始跟她學起畫畫來了」,阿籽奶奶尹玉鳳回憶,剛開始連毛筆都抓不住,不知道怎麼抓,現在每天都要畫,不畫好像睡不著覺,有的時候一個作品畫一半好像畫不出來了,園區裡的藝術家老師就都來給她指導,「我最著急的時候,一晚上可以不睡覺就畫畫,眼睛看不清楚,就扒下一片葉子擱到桌子上,照著畫,顏色一遍調不好,就調第二遍第三遍,一直調到和她本來的顏色一致了,才把它染上。」奶奶坦言,她畫的內容都比較單純,太複雜的,她還幹不了,但就是這些家裡平常的花草植物,總讓她感覺到強烈的蓬勃的生命力,「每個葉子畫的時候都好像說,你把我畫好,我有生命力的。」

花草、果蔬、盆景、器皿,一切身邊的日常之物,都成了阿籽奶奶筆下的風景。沒有接受過任何專業訓練的她,全憑自己的觀察、理解和感受作畫。看到什麼就畫什麼,常常早上四五點鐘起床開始畫,畫得不順暢不滿意時就和自己死磕到底,反覆練習,不知疲倦,渾然忘我。從2018年7月拿起畫筆至今,不到兩年時間,阿籽奶奶已經畫了五六百張畫。

女兒張平印象中,阿籽奶奶就是那一類傳統的普通的母親,在家裡面照顧子女,收拾家務,唯一印象深刻的是她喜歡繡花,每當忙完家務,她就會利用午休的時間在房間裡繡花,所以家裡的窗簾啊,床單啊,花邊都是她繡的,「其實我們也沒多想,就鼓勵她有個愛好,沒想到這一年多她畫了600張,一些美術館專業人員看了就覺得不錯啊,很有自己鮮明的樸素的一種特點。」

「過去那個年代,我們家四個孩子,能吃飽就不錯了,不知道什麼叫藝術,現在好像不畫畫還睡不著,看到啥就想畫,著迷了以後什麼也不想了,就想畫畫,一畫畫把病也給忘掉了」,阿籽奶奶說。

在阿籽看來,奶奶的畫有特別好看的顏色,「她不會用特別鮮豔的顏色,她是用很多種顏色加起來,我喜歡她畫的瓜子,特別大的瓜子,很漂亮,有時候別人給她送上一點花,她就還是畫,插在水缸裡畫。」

項苙蘋認為,藝術有的時候就是這麼簡單,所謂的素人藝術家,他們的創作最大的特點就是基於這種直覺的生活的這種情感。

很多人看了阿籽奶奶的畫以後就很開心,馬上可以辨認出她畫的是什麼,可以聯想到對那個東西吃的時候的感覺,觸碰時候的感覺,就有一種直覺的反應。在項苙蘋看來,人到老年應該是享清福的時候,很多人迫於無奈,照顧孩子讀了大學、工作了還得去幫孩子帶孩子,一些老人如果沒有事情做就會覺得好像閒得慌,就坐不住,好像一下子人生失去了價值和意義,從奶奶畫畫就可以感受到,實際上每個人要好好地把握自己老年的時光,能夠好好地享清福,「像畫畫啊,或者是做文字的創作,其實都是促進你的生活品質,提升你生活品味的一個很好的方式,希望很多人包括我現在也提醒自己,在年紀越來越大的時候,要享好自己的清福,要好好把握這些自己的時光。」

據介紹,此次展覽由徐匯藝術館主辦,臨港當代美術館協辦,畫展中的桌椅盆栽和石頭物件等都是從奶奶家裡直接搬來,還原她日常使用、臨摹的場景。

有人這樣評論:把歷史切成一段段的每天,就是日常,日常是每個人都要過的,沒有傳奇。身邊伸手可及的樣樣東西,卻不一定能夠觸目可見,奶奶凝視著這些日常,也讓她們被我們所見。

展覽將免費開放至6月21日。

記者:張文菁

編輯:陳一霖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微信

相關焦點

  • 一周藝術人物|凝視日常之美的這些畫家與策展人
    在美國,藝術家野口勇近日成為首位進入白宮收藏的亞裔美國藝術家;在上海,女畫家張平迎來個展,她在安靜無聲的日常中,磨練出物品的「微光」與個性;策展人林葉則邀請14組藝術家凝視日常生活,發現平凡裡的美,匯集成一場展覽。《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 油畫藝術:天吶!6位奶奶的畫:98歲還要追夢!!!!
    即使已經70歲,她們還是熱愛生活,不以年齡去做自我設限的藉口,她們都寄情於畫畫這種形式來表達,尤其喜愛畫花、畫恬淡的鄉村生活。水彩奶奶用心感受生活的美繁忙的摩西奶奶熱愛大自然中意刺繡直到76歲因關節炎不得不放棄刺繡開始繪畫
  • 藝術薈|Outsider Art,素人藝術的進擊
    作為世界藝術之都,幾乎每個月都有不同種類的藝博會在紐約開幕,在這些藝博會當中,有一類展覽猶顯獨樹一幟。紐約素人藝術博覽會(OUTSIDER ART FAIR)創立於1993年,專注於為「素人藝術」發聲,持續為被排斥於主流學術與收藏體系之外的非學院派藝術爭取話語權與創作者尊嚴。
  • 插花藝術的精髓,川瀨敏郎先生的素人之花!
    說起日常生活裡的插花,我就想到白洲正子女士①。「識花以器為師」,她曾言道。不管是信樂燒的古壺,還是普通常見的舊籃子,她都能信手取來,將庭院之中的花隨心所想裝飾其中,生活中日日花香不絕。不只因野花於古器中愈發美麗,還因為「花於器中可愈發沉靜」。白洲女士所使用的插花技法被稱為「投入花」。
  • 素人藝術|Augustin Lesage
    35歲的那一年,在礦井下工作時,勒薩熱聽到了一個「聲音」預言他將成為一個畫家。在此後的數月,他幾次聽到這個聲音與他確認這件事情。從此之後他開始了向「死亡」致敬的繪畫創作,靈感源於他那三歲時夭折的妹妹。 勒薩熱的第一幅9平方米的繪畫,花掉了1912到1913整整一年時間。在第二年,他被迫暫停了繪畫計劃並於1916年重新開始。終於他放棄了作為一名礦工,全身心投入了藝術創作直至去世。
  • 76歲湖南奶奶像仙女,穿漢服如《紅樓夢》中人(視頻)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0月28日訊 據瀟湘晨報消息 「一生一世一瞬休,一顰一笑一回眸」,日前,湖南一位身穿漢服的76歲奶奶(抖音暱稱:辰辰奶奶)走紅抖音。奶奶身著各種造型的漢服,舉止優雅端莊。這位身姿優雅卓越的76歲銀髮老人,年輕時是湖南省京劇團的一名京劇演員,也是個標準的戲痴。13歲開始學習京劇,19歲進入中國戲曲學校青年進修班,平日裡除了練功,其餘的愛好都與戲曲相關,可謂是一生都活在了戲裡。辰辰奶奶最初選擇入駐抖音,也是一段機緣巧合。原本漢服愛好者孫子辰辰只想讓奶奶穿漢服合影留念,沒想到奶奶意外地適合。
  • 《日常的凝視》——天水雙年展顏勁松作品集
    本屆雙年展邀請展由觀看藝術空間作為策展機構策劃,由德國、法國、美國、中國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著名策展人組成策展團隊,邀請了國內外85位知名藝術家的900餘幅(組)作品參加展覽。日常的凝視 日常事物佔據了我們絕大部分空間,也支撐了我們大部分生活的正常運作,然而給予它的精力或者重視,幾乎是微不足道的。 生活垃圾與廢棄物,是作為人類活動的「痕跡」與「副產物」而不可避免,它基於「日常」的範疇,同樣在被忽略的名單之上。
  • 藝術之星 魏楚予老師攜手四個爸爸兒童美術首屆畫展開幕
    到場嘉賓四個爸爸兒童美術是國際水墨畫協會會員單位、中央美術學院定點考級單位,秉承真、善、美的哲學思想,從美著手,展開3-4歲美學啟蒙;5-6歲美學探索;7-8歲美學專項培育,形成了屬於自己獨特教培風格的教學理念。曾多次獲得各界領導、專家及美術界大師們的認同,眾多家長的好評。
  • 76歲奶奶漢服造型如翻版紅樓夢 一顰一笑翩若驚鴻
    76歲奶奶漢服造型如翻版紅樓夢 一顰一笑翩若驚鴻 2020-10-26 16:17:39  來源:荔枝視頻
  • 美和藝術正在向日常生活回歸
    藝術,這一再現人類精神世界的美育活動,也通過短視頻直播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煥發了生機。生活情境藝術化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視頻已經成為信息表達和接收的尋常方式,其低門檻性使得人人可為、隨處可見,隨時可用。另一方面,短視頻直播點亮了日常生活,匯聚日常經驗的最優時刻,以「高光」方式使之躍出「平凡」,實現日常生活的審美化。例如,它讓相對冷門的藝術形式以日常化的形式再度被「看見」。油紙傘工藝傳承人通過直播和短視頻讓油紙傘的點滴細節得到呈現,在傳統文化點綴下的詩意化生活情境中傳遞一種追求完美的藝術精神。
  • 從生活本真到藝術美學,讀懂「苗朵向陽開」公益畫展
    有人問畢卡索,「藝術是什麼?」畢卡索答:「生活中什麼不是藝術?」音樂是藝術,電影是藝術,設計是藝術,溝通是藝術,哲學是藝術,美是藝術,欣賞美是藝術,一花一葉一粥一飯一呼吸都是藝術,生活即是藝術本身。走出枯燥的畫室,煥發新的藝術表現生命力隨著越來越多的藝術手段浸潤人們的生活,藝術已從高冷的聖殿逐漸走近普通人的生活。而人們對美、對藝術、對生命的思考和探索是永不止步的。
  • 6位奶奶的畫:98歲還要追夢!!!!
    即使已經70歲,她們還是熱愛生活,不以年齡去做自我設限的藉口,她們都寄情於畫畫這種形式來表達,尤其喜愛畫花、畫恬淡的鄉村生活。水彩奶奶用心感受生活的美繁忙的摩西奶奶熱愛大自然中意刺繡直到76歲因關節炎不得不放棄刺繡開始繪畫
  • 76歲潮奶奶「新措施」後考駕照,年輕時曾是跳高冠軍
    新措施實施首日,作為揚州駕考史上年齡最大的考生,76歲的臧權同奶奶第一個嘗鮮參加了駕考測試,並以95分的高分順利通過能力測試,取得學習考試資格。通訊員 祝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陳詠民警介紹測試事項。
  • VVA杜布勒威藝術中心「Balance」畫展在渝開展
    原標題:VVA杜布勒威藝術中心「Balance」畫展在渝開展新華網重慶1月6日電(陶玉蓮)近日,由「山頭見」主辦,「VVArt」承辦的杜布勒威藝術中心•山頭見館在重慶拉開序幕,近40位嘉賓齊聚開幕展現場,共同交流藝術靈感。
  • 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常道畫展》王秉復教學藝術展
    2020年11月18日,由北京工業大學主辦,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承辦的「常道畫展-王秉復教學藝術展」在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視覺藝術館如期開幕。2020年為北京工業大學建校60周年。今年85歲高齡的王秉復先生「一生一半的時間都是在學校的教學崗位上度過的」。王秉復先生大半生的教學生涯,見證了藝術設計學院自1958年北京市工藝美術學校創辦、至2001年北京藝術設計學院揭牌、再到2005年整體劃轉到北京工業大學,成為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的跨越式發展歷程!
  • 2020北京拉斐爾畫展,帶你走進文藝復興三傑拉斐爾的藝術歷程!
    拉斐爾是和達文西、米開朗琪羅齊名文藝復興三傑的男人,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的藝術創作卻影響了整個義大利。2月23日,北京拉斐爾畫展將在北京利星行文化藝術中心展出,本次畫展將帶你走進拉斐爾一生的藝術歷程,經典畫作絕對讓你嘆為觀止。
  • 2017超現實主義大師 達利畫展 勝大莊-北京勝大國際...主辦
    2017廈門 超現實主義大師 達利畫展 會場一景及多媒體展覽室薩爾這樣的獨創用心設計,旨在瞐·藝術的創辦初心,希望能讓藝術走出固態場館,主動走進大眾的生活,讓藝術親民化,讓大眾在感受藝術價值的同時2017廈門 達利畫展魔幻主題  場景薩爾三個月的展期,我們精心準備了「異想天開藝術+」主題季,帶你跨界玩翻,不管你是1歲,還是100歲,你只要帶上「腦洞」,你將在這裡驚嘆一個創想無邊的自己!
  • 76歲奶奶漢服造型走紅抖音,網友:有種《紅樓夢》的既視感
    近日,湖南一位76歲老奶奶(抖音暱稱:辰辰奶奶)因身穿漢服而走紅抖音,獲得不少抖音網友點讚關注,網友稱:奶奶出場,有種《紅樓夢》的既視感。視頻中,奶奶身穿各種古典造型的漢服,舉止優雅端莊,神態頗有古時大戶人家當家祖母的風範。辰辰奶奶的一顰一笑一回眸,不禁讓人會想起了紅樓夢中的史老太君。
  • 「素人藝術展」將於新年元旦在青島紡織谷開幕
    信網12月18日訊 「你不是藝術家,但你卻可以創造藝術。」2021年1月1日-1月3日,由iLAB不同畫室精心籌辦的「素人藝術展」,將在紡織谷的1902當代藝術中心與觀眾見面。來自iLAB不同畫室的學生以及外籍社群的藝術愛好者們用作品來告訴觀眾:藝術沒有邊界。「素人藝術展是一個讓創想肆意發光,讓靈感自由傳遞的開放式平臺。」策展人、iLAB不同畫室創始人王欣說:「在這裡,我們構建了靈感自由碰撞、融合、提升的全新空間。發掘素人創意,讓高校、行業、平臺、公眾形成多維聯動,讓素人創意藝術被看到、被發現,並脫穎而出、熠熠生輝。」
  • 76歲爺爺變魔術哄奶奶開心 網友表示我們又看到了愛情的樣子
    76歲爺爺變魔術哄奶奶開心 網友表示我們又看到了愛情的樣子時間:2020-09-06 10:5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76歲爺爺變魔術哄奶奶開心 網友表示我們又看到了愛情的樣子 近日,江蘇南通。76歲的老爺爺給老伴表演魔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