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是一門綜合了金融學、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的交叉學科,金融工程碩士課程通常設置在工程學院下,也有商學院和數學系下,其課程集中於金融領域,但深度又遠遠超過MBA金融方向。
也正因為學科交叉,金融工程專業在招生時面向的對象極為廣泛,申請人不僅有金融經濟相關專業,還有數學、計算機、軟體等專業同學的競爭,而且金融工程program班級規模一般不大,不會像CS、EE那樣,所以申請難度可想而知。
申請金融工程專業的同學務必清楚了解要申請的program是傾向於理工學院還是商學院,對待學術背景、科研、工作經驗要求不同哦~
另外,隨著申請人數增長,標化成績也水漲船高,如果對學校排名有較高要求,績點要3.5以上,託福100+,總之,一定要提前準備!
金融工程專業權威排名網站QuantNet,在 2021最新北美金融工程碩士項目排名中,對 31個Financial Engineering、Mathematical Finance、Quantitative Finance 碩士項目的招生、就業和職業服務信息進行調查並排名。
排名指標:
Peer Assessment Score-同行打分 (20%):從 1 分至 5 分
Placement Success -就業率 (55%):畢業即時就業率、畢業後三個月就業率、平均起薪、入職獎金、僱主評分
Student selectivity-錄取難度 (25%):錄取學生GRE分數、本科GPA、錄取率
如果你申請金融工程研究生,
參考一下這個榜單吧!
MIT榜上無名, NYU被踢出前十
1
麻省理工學院為何沒上榜?
今年的排名一出,很多「反常現象」讓大家感到迷惑。比如評論區裡最顯眼的那句:為什麼麻省理工沒上榜?
其實真實原因倒不是說麻省的項目要垮了,而是人家今年壓根就沒參加排名。雖然為什麼缺席咱們不得而知,但是看歷屆表現和官方數據,真要參加的話麻省的位置絕對不會低。
在去年的排名中,MIT剛好排在第10,畢業生3個月後就業率為94%,平均起薪為88,537美元。 而今年,就MIT發布的就業報告來看,畢業生薪資中位數超過了10萬美金,相當有實力。
圖片來源:MIT官網
2
NYU為何跌出前十?
在排名時,QuantNet表示「疫情的影響導致很多項目的就業率和平均工資出現大幅下降」,「由於旅行和籤證的限制,許多課程的延期也有所增加,導致班級人數減少」。就說最受關注的「就業率大幅下降」這件事兒,QuantNet可能說的是紐約大學(不是其工程學院)。
在此前,NYU的金融工程碩士一直名列前茅,就業率不說最拔尖,但是也不會太難看,畢竟學校整體水平在那兒擺著(去年排第6)。但是今年排名直接跌出了前十……
QuantNet未給出這一數據變動的解釋,但分析一下原因我們多少能理解這一現象。除了疫情導致學生無法參與實習活動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NYU的該項目中國際生尤其是中國學生人數比較多,而今年中國學生可以說是赴美留學最難的一群人。
而與此同時,在紐約另一所院校得到了今年榜首的位置,它就是被稱為「窮人哈佛」的巴魯克學院Baruch College。
榜首巴魯克學院是怎樣的存在?
巴魯克學院(Baruch College)的金融工程項目開設在魏斯曼人文與科學學院,每年僅秋季招生。課程非常Technical,且偏向實際應用。而且必修課就會學C++、Python,、VBA、SQL、R等各類語言,還有非常細緻全面的面試輔導,包括Language expression,behavioral and technical questions等。
Baruch的Networking之強大,校友遍布學校旁邊的華爾街,想去哪學長學姐內推你,很多老師都是各大公司Quant組的主管。
Baruch的MFE項目1年半,學生不止可以Part-time實習,還可以帶薪實習。此外,不同於其他學校如CMU,巴魯克還允許學生延畢,給國際學生拖延找工作的時間。為了讓MFE的學生就業真是操碎了心。論學校的Career service,除了普林斯頓就是CMU和Baruch了。
MFE學子畢業去向及發展如何?
MFE的課程其實是為了就業設計的,畢業生遍及投行資管,對衝基金,金融科技公司、評級和諮詢公司,從量化到數據科學家再到投資組合經理,風險管理,諮詢,量化開發人員等等。 從下面這份Baruch官方公布的MFE畢業生就業取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而從MFE畢業的同學,不僅去了高盛、JPM、Bloomberg等大牛美國公司;小編在NYU的官網上還看見,2016-2019畢業的中國留學生回國後拿到了阿里、華為、中金、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資產管理公司、太平洋保險等國內名企的Offer。
圖片來源:NYU Career Resources and Employment Stats(部分)
MFE的熱度攀升之後也回到冷靜期,由於優秀的PHD和本科生的供給增多,加上非MFE專業的優秀碩士的競爭,導致MFE的就業競爭力就這麼被稀釋了。而MFE的1年的學費也並不便宜。
知乎上曾經也有一位MFE現在去做Quant的網友曾經分析過選擇MFE和計算機/數據分析碩士的利弊:
假設你拿到了前幾的MFE項目且熱愛Quant finance裡面Finance的部分,不然請跳過下面部分然後選擇CS/DS。選DS和CS的好處就是需求面短期來看還是很充足的,這個圈子本來的蛋糕比Quant大的多,應用範圍也大,最後在科技公司起薪也比Junior quant高。
「Quant回國基本等於職業自殺」 贊同,除非是回國當老闆。國內Quant基本沒有培養,直接參戰,想著在工作中學習比較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