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一「國之重器」問世,解決世界難題,連美俄都沒造出

2020-12-16 迷彩前沿

導語:我國一「國之重器」問世,解決世界難題,連美俄都沒造出

環境問題以及能源安全問題一直是國際上備受關注的問題。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地球上的環境被破壞得很嚴重,石油等等不可再生資源也非常緊缺。但人類社會發展又離不開這些能源,因此就要通過專業高新技術人才,在技術上解決能源問題和環境問題。最近中國誕生了了一款被稱為「國之重器」的石油化工設備——加氫反應器。

加氫反應器是用來做什麼的呢?簡單來說,它主要應用到有機化學實驗室和實際生產中的重要設備,它可以用來做加氫反應的容器,同時也可以充當液體和氣體混合的容器,不過,它最常用於石油工業中。我們知道,在提鍊石油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渣油出現,這些渣油很難處理,既沒有用處,隨意丟棄又會汙染環境。而有了加氫反應器就能把這些渣油變廢為寶了。

最近幾年,我國國機重裝二重裝備核電石化公司研製的鎮國重器「超級加氫反應器」亮相。據悉,這一設備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加氫反應器,另外,它的鍛焊結構技術排在世界前列,所以加氫反應器對環境保護和渣油利用以及國家的科技都有很大的意義。

我國公司研製的加氫反應器重達2400噸,長超過了70米,製造工藝精巧而又複雜,技術水平也破了世界的紀錄。它能夠將渣油加氫後轉化為汽油和柴油,有了這加氫反應器,就能更高效地利用渣油,提煉出更多的石油和柴油。

加氫反應器的成功研製,對於中國來說是具有重大的意義。先進的技術水平凸顯出中國的科研能力,另外,有了加氫反應器對於中國的石油工業的開發和發展具有很大的意義。而縱觀全球各國,只有我們研製出來,解決了長期以來的世界性難題,連軍工大國、科技大國美國和俄羅斯都辦不到,可見短短幾十年,我們進步有多神速了。

相關焦點

  • 這一「鎮國重器」問世?讓我國率先解決世界難題,美俄尚未突破
    儘管各國的科學技術發展非常先進,但仍然無法避免許多世界問題,即資源消耗問題,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一旦被消耗,便無法再獲得。因此,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當今世界各國都重視資源的循環利用,石油也是一種礦產資源,被稱為「工業血液」,它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原動力,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石油也是我們今天要克服的一個問題。
  • 為什麼絕大多數國家,都沒有被稱為「國之重器」的洲際飛彈?
    如果你了解洲際飛彈的真正含義,就會知道別說是一般國家,就連發達國家都沒幾個擁有真正意義上的「洲際飛彈」。洲際飛彈之所以能被稱為「國之重器」,是因為其具備搭載多枚核彈頭,並且可以通過陸基、海基和空基發射,超遠程打擊敵國領土的能力。洲際飛彈跟核技術就像是黃金搭檔,一旦擁有這兩項技術,國家也就擁有了強大的震懾力,如果伊朗擁有洲際飛彈,美國也不敢太過分。
  • 又一「國之重器」!9月底將在天津完成正負零
    這是繼貴州天眼(FAST)之後的又一「國之重器」,建成後將全面提升我國抵禦自然災害的綜合防範能力。去年10月,項目在天津大學北洋園校區破土動工。今年的「五一」假期,建設者們依然通宵達旦,在這個佔地面積十萬平方米的施工現場攻堅克難。
  • 當然,國之重器自然越多越好!
    所謂「藝多不壓身」,對於類似洲際飛彈這樣的戰略武器來說,多一種選擇就意味著多一層「保障」。東風41與東風31是我國目前主力的兩型陸基移動發射洲際彈道飛彈, 雖然東風-31系列洲際飛彈的性能不如最新的東風-41,但是其威懾力仍然不容小視,而且其服役時間較短,棄之不用簡直暴殄天物。
  • 中國「國之重器」再添虎將,荷蘭的核心技術,再次被我們一舉拿下
    南海是中國固有的領土領海區,我們幹什麼都是在行使自己主權。不過最近幾年在南海填海造陸速度會有如此大進展,離不開船舶工業的發展,特別是我國「國之重器」在發揮著重要作用和用途。而今天跟大家說的就是,中國「國之重器」再添虎將,荷蘭的核心技術,再次被我們一舉拿下。之前有一句話,誰掌握了海洋,那麼將會領先世界一大步。
  • 玉者,國之重器,中國人為何對玉如此情有獨鍾
    周衛國回答了一句「玉者,國之重器」,然後拜別了其父前往了南京。周衛國說,玉者,國之重器,是明白了他父親支持他要去報考軍校,保家衛國的志向。而且他父親從小也教導他們兄弟三人,個人得失榮辱,比之國家利益那是微不足道。當然我不是來說這部劇的,而是針對那句「玉者,國之重器」,來簡單的聊一聊中國人對於玉石的那種獨有的情感。
  • 國之重器揭秘,一顆堪比230顆原子彈!
    眾所周知,我國的東風系列飛彈,一直被稱為國之重器,網友更是將其稱為「東風快遞,使命必達」!然而卻鮮為人知的是,東風系列飛彈有很多種類,到底哪一個才是我國國防賴以維繫的最強殺器呢?其實早在去年的大閱兵上,就已經向世人公布了這個真正的國之重器!
  • 數值天氣預報是「國之重器」
    「一畢業,極端天氣就給我上了一課,使我認識到天氣預報確實非常重要,它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他說。  「現在和1998年相比,綜合氣象觀測、數值預報、預報平臺的科技支撐等很多方面,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馬學款感慨道。  「大家每天看到、聽到的暴雨預報預警等氣象預測,是預報員主要基於數值天氣預報做出的預測結果。
  • 帶您近距離感受「國之重器 海之脊梁」 | 2020年中國海洋經濟博覽...
    帶您近距離感受「國之重器 海之脊梁」 | 2020年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海洋裝備設備精品網上展館上線… 2020-10-16 2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之重器 未來可期
    2017年,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研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標準動車組被命名為「復興號」,在京滬高鐵上線運營。從「大腦」到「心臟」全部「中國創造」的復興號成功開行,標誌著我國鐵路成套技術裝備特別是高速動車組已經走在世界先進行列。
  • 「國之重器」吸引百餘名專家齊聚東莞
    完成300多個實驗課題 中國散裂中子源是國家「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十二大科學裝置之首,這項「國之重器」由中國科學院和廣東省共同建設,它使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散裂中子源的國家。項目落戶東莞市松山湖科學城,總投資約23億元。
  • 國之重器「天鯤號」「深海一號」抵深參展2020海博會
    據介紹,「天鯤號」是我國首艘自主研發、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型自航絞吸船,其輸送系統能力世界第一,挖掘能力亞洲第一,具有全球無限航區的航行能力和裝駁功能,可實現自動挖泥、監控及無人操控,極大提高作業效率,適用於沿海及深遠海港口航道疏浚等工程。
  • 遊戲裡的武直20直升機不一樣,國之重器利刃出擊,又一款傑作!
    據了解到《重裝上陣》是一款戰車改裝手遊,是網易首款創造性實時競技手遊 ,玩家可以利用自己創造的戰鬥機械在戰場上競技。目的是滿足玩家一切腦洞設計,給玩家上萬種組合自由搭配,提供緊張刺激的多人對戰,讓玩家組合自己設計去對戰,享受每一局都不相同的戰鬥樂趣!遊戲裡的武直20直升機不一樣,國之重器利刃出擊,又一款傑作!
  • 國之重器終「亮劍」,北鬥閃耀上海光
    這個世界一流的「超級工程」幾乎每一顆星上都凝聚著上海科技人員的心血、智慧和創造力北鬥三號的2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中,有10顆是由位於張江的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抓總研製的。」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是我國航天領域的一支新生力量,80後、90後擔當主力,走一條沒人走過的路,擁抱新理念、新模式、新技術,短板某種程度上也成為了長板。在林寶軍看來,這支隊伍不斷壯大、成熟,是和北鬥三號組網同樣重要的收穫。
  • 叛變接二連三,國之重器或已落入敵方之手,大國坦言:無力解決
    值得一提的是,古巴諾夫是號稱俄羅斯「國之重器」高超音速飛彈項目中的參與者之一,而他之所以被指控,是因為他出賣了俄羅斯軍方中的很多機密情報,交給了美國和很多西方國家。目前雖然尚不清楚他洩露情報的具體內容,但由於他工作的特殊性,外界有聲音認為,或許俄軍高超音速飛彈的很多信息,都已經被西方知曉,而造成的後果也是無法估計的。
  • 莫高機場以最高禮儀「過水門」迎接國之重器——國產大飛機C919
    這架龐然大物引得旅客和機場工作人員駐足,莫高機場以民航最高禮儀「過水門」迎接國之重器。敦煌莫高機場以民航最高禮儀「過水門」迎接了國之重器C919。2015年,首架國產大型客機C919在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總裝製造中心下線,2017年實現首飛。C919座級158-174座,航程4075-5555公裡。
  • 這件「國之重器」,完成整體竣工驗收!
    1998年10月 新華社記者 杜華舉 攝為了完成這一「世紀工程」從1993年1月開始施工準備到如今正式宣布驗收竣工共搬遷安置城鄉移民131.03萬人庫區復建各類房屋5054.76萬平方米遷建城市2座、縣城10座、集鎮106座
  • 探訪「國之重器」——中國...
    探訪「國之重器」——中國散裂中子源金羊網  作者:林潤棟  2018-11-16 金羊網訊 記者林潤棟報導: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於8月23日順利通過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委託中國科學院組織的國家驗收,投入正式運行。
  • 國之重器FL-62風洞首次承接型號試驗
    2020年5月24日,隨著最後一次流場噪聲測量試驗結束,國之重器FL-62風洞(2.4米連續式跨聲速風洞)順利完成了槽壁試驗段全部流場校測項目以及大展弦比標準模型試驗。
  • 國之重器再度突破!萬米深海下潛成功,僅差一絲就破美國紀錄
    想必大家都知道,在這快速發展的幾十年時間裡,中國在很多領域可以說是越走越遠,特別是科技這一方面,曾經幾乎被發達國家的科技成果所攬具,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中國直接就異軍突起,將這些國家所創造的各種科研成果逐一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