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大家都聽說過這個故事,最初的深圳市一貧如洗,全年財政收入不過一個億,卻硬生生擠出五千萬開辦了深圳大學。憑著這股辦教育的「狠勁」,深圳的教育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展翅高飛。
經濟特區建立之初,全市僅有中小學共250所,在校生6萬餘人;截至2019年底,全市基礎教育階段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593所,在校生209.2萬人。
教育的迅猛發展,離不開深圳大量的資金投入,近五年,深圳累計財政性教育投入2800億元,年均增長20%,總量及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不得不說這是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蹟,但深圳暴露出來的教育問題,也十分明顯。教育資源供給不太盡如人意,是深圳最為家長吐槽的地方。主要表現在學位的短缺,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各個階段。
在深圳讀書有多難?
最能體現深圳教育焦慮的,非高中學位莫屬。2020年深圳市預計初中畢業人數為10.06萬人,其中普通高中(公辦+民辦)招生任務4.75萬人,錄取率為47.2%。這47.2%的普高錄取率還包括了民辦普通高中的錄取名額,如果去掉民辦高中的學位,公辦高中的錄取率只會更低。
這意味著,在深圳,無論你的小孩多麼的努力,還是有50%的機率要面對無法就讀高中的困境。
如果說高中只是焦慮的集中爆發,那麼幼兒園就是教育焦慮的開端,每到開園季深圳家長就十分焦慮。從幼兒園就開始的學位緊張,將一直貫穿到高中。
2015年-2019年,深圳五年的時間內新建402所幼兒園,增加12.36萬個學位,照理說一年新增2萬個以上的學位,成績不可謂不亮眼。只是,新增的幼兒園,卻主要集中在原特區外:
第一關就已經這麼艱難了,衝過了幼兒園入學,後面還有更高的門檻在等著你。跟北上相比,深圳教育落後的不止一點點。下面是2019年,深圳、上海、北京,三個城市的教育數據:
深圳普通中小學在校生人數多出北上10萬,然而學校數量卻只有一半不到。即使在學校數量已經是深圳兩倍的北京和上海,入學依舊不容易。
戶口&房子,一個都不能少
眾所周知,深圳公立學校是積分入學,積分越高,錄取的機率就越靠前,而這後面,就是房子和戶口。而深圳的房價,眾所周知,是全國最高的。昨天,深圳房價還因為全國最貴而上了微博熱搜。
據中國房價信息網數據,眼下深圳是全國房價最高的城市,平均單價高達75249元/平方米。北京和上海分別以62514元/平方米和58232元/平方米的單價排名二、三位。深圳不僅房價全國最高,其年初至今的房價增速也在前十名城市中排名第一,同比增速高達16.87%。
一邊是深圳家長的焦頭爛額,一邊卻是深圳房價的「漲無止境」。一套學區房,1平均價10萬以上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情。深圳的學位少,讀書難,也造就了深圳飛漲的學區房房價。
以八卦嶺片區為例,由於荔園小學東校區的建設,以及荔園教育集團承辦的荔園實驗學校即將開建,八卦嶺片區的房子已經變成了深圳最火熱的學區房之一。儘管學校尚未建好,但房價已經瘋漲了起來。.
不僅只是房子,在深圳,深戶也是孩子讀書必不可少的東西。以深圳名校深圳中學高中部為例,深戶433分、非深戶436分是入學的硬性條件。
目前深圳錄取分數最低的公辦普通高中是布吉中學,如果是一位非深圳戶口的初中生,如果成績未能達到396分,將意味著與公辦普通高中徹底無緣;但如果擁有深圳戶口,只要達到354分還是有希望能上公辦高中。
深圳教育的嚴峻局勢有目共睹,難怪連任正非也抱怨:「華為4萬海外員工多數不回國,在非洲,孩子可上最好的學校,但回深圳就進不去學校,沒有學位。」
隨著民辦國際教育的興起,教育資源的合理再分配,我們有理由相信,「深圳孩子沒書讀」的吐槽,在不久的將來,會越來越少。我們也期待越多越多的深圳人可以不用再為學位發愁,這些現在看起來略顯憂愁的文字,以後可以笑著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