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早年1首詞,600多年無人敢仿,納蘭性德失眠仿寫,入選教科書

2020-12-23 舒樹看世界

李煜早年1首詞,600多年無人敢仿,納蘭性德失眠仿寫,入選教科書

作為帝王,李煜的政治生活是一出荒謬的悲喜劇。

風流才子無心政治,卻陰差陽錯,做了一代君主。

按照中國傳統的繼承制,排行老六的李煜,本無緣帝王之位。但是李煜的哥哥們為了皇位,互相爭奪,一個個相繼死去,這樣皇位就莫名其妙地給了李煜。

而此時的南唐江山早已搖搖欲墜,危在旦夕。

《南唐史略》中載:「南唐頹勢已成,積重難返。」

再加之李煜即位之後,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詩詞創作方面,過著輕歌曼舞、往來酬唱的生活,且沉迷於吟誦佛經,把朝廷國事放在一旁,最終導致了國破家亡的慘劇。

李煜的詞被模仿了太多次了。

自從他用「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寫愁後,以江水喻愁似乎就成了一種時尚。

自從他寫出了「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後,西樓月就成了兩宋文人爭相吟誦的意象。

更誇張的是他的那句「小樓昨夜又東風」,僅其中一個「又」字,就讓宋元明清的文人效仿不絕。

但不知為何,李煜的這首《長相思·一重山》,卻600多年來無人敢仿,我們來讀一讀:

《長相思·一重山》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李煜這首詞最大的特點:明明句句在寫愁,卻沒用一個愁字。

這是李煜早期的作品,沒有脫離花間詞的風格,但它又比一般的花間詞寫得清新雋永。

這首詞之所以不像李煜的其它詞作一樣,引起後世名家的模仿,最大的原因應該是:它不好寫。

首先,不好仿的地方在於多個重疊意象的使用

「一重山,兩重山」正如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一樣,讓人想模仿都不知如何下筆。

其次,難仿之處在於,李煜不用一個連接語,只淡淡幾筆,就將主人公的相思寫得淋漓盡致。

山遠、煙高、水寒、花開花謝、大雁高飛,風與月,無一不是為了烘託主人公的相思,卻一筆都未直寫。這就是詞中這帝的筆力,當真是令人嘆服!

這600多年無人敢仿的詞作,傳到了清朝,卻引起了一位少年才俊的興趣,他就是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在很多人心中,就是清代第一名的詞手。這首詞到了他手裡,便被仿成了另一首經典的《長相思》,讓我們來見識一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寫此詞時,納蘭性德27歲,正陪著康熙東巡。

納蘭性德本就是個多愁善感的人,這塞外的寒夜,千帳的明燈,讓他失眠了,於是便有感而發寫了這首詞。

李煜本就是納蘭性德的偶像之一,納蘭曾多次表達對他的欣賞。

全詞無論是從語言風格,還是意境之美,都與李煜的作品異曲同工。

更重要的是,這首詞同樣是寫愁,卻也不用一個愁苦的字眼,看樣子納蘭性德這是有意要與李煜一較高下了。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納蘭性德聰明,用「山一程」代替「一重山」,化靜為動,一開篇就驚豔了。

接下來的「夜深千帳燈」更是備受推崇的妙筆,塞外的千帳燈何等壯麗,可是這燈光中藏著的是將士們思歸的心思。

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中稱高度讚揚這5個字。

「『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懸明月』,『長河落日圓』,此中境界,可謂千古壯觀,求之於詞,唯納蘭性德塞上之作,如《長相思》之『夜深千帳燈』,《如夢令》之『萬帳彎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差近之。」

到了下片,納蘭性德筆鋒一轉,由燈的暖色調一下子轉成雪的冷色調: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風的呼嘯、雪花亂舞,種種聒噪聲讓大家想入夢卻睡不著,心下想著:寧靜的故鄉應該不會這樣

這幾句看似簡單,其實是一語雙關

塞外燈光明亮,卻擋不住風雨的寒冷,這是自然之景;故鄉沒有這樣的風雨聲自然令人安靜,但更重要的是親人們的陪伴,能暖人心。

全詞看似句句寫景敘事,其實是句句寄情,這一點是不輸李煜的。

兩首《長相思》,跨越了600多年的兩段愁思,李煜和納蘭性德讓我們見識了漢字之美,詞曲之境。

即使已經過去了千年,但是依舊能夠在他們的詞裡面,看到曾經李煜和納蘭容若眼中的此情此景,與他們遙遠而又寂寥的情感惺惺相惜,仿佛他們所經歷的,與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故事深深契合。

《李煜詞傳》以李後主流傳於世的詩詞作為切入點,通過三十餘首最為膾炙人口、廣泛流傳於世的詩詞,用散文體小說的創作方式,演繹其至情至性、充滿悲歡離合的傳奇人生。

《納蘭容若詞傳》不同於以往的傳記,它以一種嶄新的面貌展現在我們面前:以納蘭容若的詞為主線,以納蘭容若的"情"為框架,以納蘭容若的"愛"為血肉,以詩化的語言,戲劇般的場面,將我們帶入了納蘭容若的繁華生活、真誠性情、詞的顛峰,愛的痴心。

這套書共有6本,其中還包含有《倉央嘉措詞傳》、《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

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讀辛棄疾的詞,讓人奮發;讀李清照的詞,可以感懷,總有一些人,繡口一吐,便點綴了中華文化史上燦爛的星河。

到了浪漫的五月,我們不妨來一場浪漫的古典行,與詩人們來一場浪漫的約會,體會他們的人生,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六本書,只需要88元,一頓飯的錢,就可以讀到6位詩人的名作,來一場古典行,感悟古人的智慧,何樂而不為?

有喜歡的朋友點擊以下連結購買吧:

相關焦點

  • 李煜這詞600多年無人敢仿,納蘭性德睡不著仿一首,多年難分高下
    李煜這詞600多年無人敢仿,納蘭性德睡不著仿一首,多年難分高下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上有四大有才的皇帝:李隆基善譜樂,宋徽宗的書法,朱由校的木工,還有就是李煜的詞。這些都堪稱是經典。有一句話這樣形容李煜:「李煜雖有愧於國,是歷史上的亡國之君;但不愧於才,是文學藝術史上一位出色的詞人。」
  • 李煜《長相思》,600年無人敢仿,納蘭性德仿寫,開篇3字驚豔世人
    然而,李煜"千古詞帝"的稱號可不是浪得虛名,他有一首詞《長相思》,600年無人敢仿寫,先來看看這首詞妙在何處。長相思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李煜的這首詞,運用了"重疊意象"的手法,開篇第一句就用了"重山"作為起筆,而且還通過"一"和"二"的遞進關係,來表達自己當時的真情實感。正是因為這樣的寫作手法,在之後的600年中,沒有一人敢仿,因為如此高超的寫作能力,想要模仿,真的是非常的難。
  • 李煜這首詞600多年無人敢仿,納蘭性德模仿之作,多年難分高下
    南唐後主李煜與清代 著名詞人納蘭性德不管是從詞風還是對待感情上來說,都是世間最為多情之人。又因為李煜經歷過階下囚的悲慘生活,李煜將對故國的思念之情,一點點的融入到詞作中。也正是李煜的傾心付出,將唐代流傳下來的詞發揚光大,拓寬了詞的寫作領域,對後來的宋詞快速發展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李煜也被後人尊稱為了「千古詞帝」。
  • 南唐後主一首詞開篇後無人敢仿,納蘭性德:仿寫偶像的詩?我試試
    雖然李煜的眾多詞作被後人模仿,但是有一首卻沒人效仿。不是因為他不出名,而是眾人將它捧得太高,不敢去仿,怕弄出笑話來,貽笑大方。這首詞便是《長相思》,詞的意境非常唯美。詞中,「一重山,兩重山 」、「菊花開,菊花殘」,以景移情,將自己心中的愁緒的變化用變換的意象表達出來,想要仿寫出來,也著實不易。就是因為這兩點,難倒了後世的很多文人,在600多年的時間裡,一直無人模仿。
  • 李煜這詞600年無人敢仿,納蘭性德睡不著仿一首,又一篇佳作誕生
    雖然作為國主的李煜是失敗的,但是他精通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的造詣,尤其是對詞的成就是最高的,並且在晚唐時期中的五代詞中別樹一幟,雖然後世的人多次模仿李煜的詞,但是唯獨一首《長相思·一重山》,這首詞,在600多年裡無人敢仿。作為一位詞人,李煜無疑非常成功。夾雜在「唐宋詩詞文壇」之間,李煜仍是那麼的出眾。
  • 李煜的這首詞無人敢仿,納蘭性德:我來試試,又一篇佳作誕生
    600年來李煜這詞無人敢仿,納蘭性德:讓我試試,又一佳作誕生不過很奇怪的是有一首詩詞,卻在長達600多年的時間裡從來沒有人模仿過,這部作品就是《長相思·一重山》。《長相思》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 李煜的《長相思》堪稱經典,600多年後納蘭性德仿寫一首也成絕唱
    但是人的感情總是在不斷波動之中的,我們絕不能簡簡單單的將時間作為劃分李煜詩詞風格的標準,就如同婉約派和豪放派同樣不能作為判定詞人詩詞主旨的標準一樣。比如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首《長相思》就是李煜早期的作品,但滿是愁苦。600多年後的納蘭性德仿寫了一首,同樣堪稱千古絕唱。
  • 李煜的一首詞600年無人敢仿,納蘭性德:我來試試,開篇驚豔世人
    雖然李煜的詩詞是後世文人模仿的熱門,不過很奇怪的是有一首詩詞,卻在長達600多年的時間裡從來沒有人模仿過,這部作品就是《長相思·一重山》。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 李煜有一首詞,六百年無人能及,納蘭性德鬥膽仿寫,比原作更驚豔
    但不知為何,李煜的這首《長相思·一重山》,卻600多年來無人敢仿。  這首詞不好仿的原因在於:一方面,詞中具有多個重疊意象的使用;另一方面,李煜不用一個連接語,只淡淡幾筆,就將主人公的相思寫得淋漓盡致。
  • 李煜這首《長相思》無人可及,納蘭性德鬥膽仿寫,開篇驚豔世人
    但不知為什麼,李煜的《長相思·一重山》,卻600多年來沒有人敢模仿,讓我們看一看:《長相思》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李煜這個詞最大的特點:明明在寫愁,卻沒有一句愁。這是李煜的早期作品,並不是出於花間詞的風格,而是比一般的花間詞寫得清新雋永。
  • 李煜一首長相思,600多年無人超越,納蘭容若仿寫一首卻平分秋色
    李煜特殊的君主身份,讓他的詞作和尋常人比起來更多了一種家國情懷,尤其是在滅國之後他的作品中更是透露出一種無人可體會的哀愁,這讓後世不少文人騷客都為之拜服,更是爭先模仿。像李煜用「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江水喻愁就引領了文人騷客間一種時尚,當他寫出「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後,西樓月又成為文人之間爭相詠誦的對象,足以見得李煜在詞壇中的地位相當之高,他對後世詞作有著很深遠的影響,但有一首詞,自李煜寫過後600多年來竟無人效仿,這首詞就是《長相思》。
  • 李煜最經典的一首詩,納蘭性德模仿後成千古名作,李煜卻為此喪命
    然而李煜最妙的這首《長相思·一重山》,卻700多年來無人敢仿。《長相思》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全詞寫了一個思婦在秋日裡苦憶離人、急盼歸來,然而最終沒有盼來的怨恨心緒。但是讀完這首詩大家可以發現這首充滿愁緒的詩,但是通篇沒有用一個愁字。也許這就是這首詩的難點所在,才沒有被後世文人爭相模仿。
  • 李煜寫下一首《相見歡》,無人能超越,只有納蘭性德這首勉強可比
    李煜後來成為了階下囚,被關押在北宋都城,這個時候可謂是心灰意冷,但是他在文學上又是大放異彩,寫下了無數感人肺腑的詞作,其中最經典的要數那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這首詞情感細膩,寫得也是極為悲情,字裡行間流露出了無奈,還有他對於人生的解讀。不過筆者今天要推薦他另一首,也就是這首《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這也是他後期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 「天街小雨潤如酥」唐代無人敢仿,200多年後蘇軾試一把,有水平
    後來哪怕李白想要爭勝,也只能模仿《黃鶴樓》寫下《金陵鳳凰臺》,而不敢以同一意象「黃鶴樓」與崔顥相爭。所以將一種意象寫到極致,往往會讓後來之人望而卻步,哪怕是想動筆,也只會心有餘而力不足。尤其是同種意象,同樣的文學體裁則更是如此。不過如果是換一種文學體裁,那很多文人模仿起來可是毫不含糊,像很多唐詩都被宋詞所模仿,有些甚至直接「抄襲」。
  • 夜半時分,失眠的納蘭性德用一首詞,道盡心頭感傷與無奈
    納蘭性德是我國歷史上清朝初年的著名詞人。因為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在18歲的時候,他便已經考中了舉人。第二年,便已經高中了貢士。因為納蘭性德出身顯赫,他的家族與皇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很早,他便被父親送往康熙帝身邊,做一名御前侍衛。看似非常重要的職位,卻並不是納蘭性德想要的。孔子有言,20而立,三十而不惑。
  • 李煜被低估的一首詞,短短兩句令人心醉,蘇軾連寫4首不及他
    李煜被低估的一首詞,短短兩句令人心醉,蘇軾連寫4首不及他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君主,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南唐元宗李璟第6子,於宋建隆2年(961年)登基,史稱李後主。開寶8年,宋軍破南唐國都,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
  • 李煜與納蘭性德,兩大頂級詞人同寫《長相思》,誰更勝一籌?
    南唐後主李煜素有「千古詞帝」之稱,他的詞以亡國降宋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詞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後期詞主要反映亡國之痛和去國之思。我們熟知的大多數李煜代表作,都是他的後期作品,比如,《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以及那首驚豔世人的絕命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等。
  • 風雪交加的天氣,納蘭性德寫下一首詞,在外奔波之人讀後落淚
    愛國詩人陸遊,生活在詞人滿地走的宋代,他的強項卻是詩歌,而且留下近萬首詩,詩歌總數量力壓群雄,在歷史上排名第二,而第一名乾隆皇帝,詩歌數量雖然高達四萬餘首,但質量遠不及陸遊。到了清代,當別人埋頭研究小說的同時,納蘭性德獨闢蹊徑,鍾愛於詞作,因此成為整個清朝最著名的詞人。
  • 納蘭性德的《木蘭詞》,到底寫的是愛情還是友情?
    納蘭性德是清朝著名的詞人,被周頤稱為「國初第一詞手」。他寫的詞,清新雋秀、哀感玩豔,與南唐後主李煜的詞風很像。納蘭性德本人也非常欣賞李煜,他曾經說過:「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後主兼而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可見他受李煜影響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