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孩子戳洞洞上癮,手指差點腫了咋辦?

2020-12-22 JOJO育兒說

「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同事佳佳終於深刻感受到了這句話的含義,她說孩子14個月了,一天晚上孩子坐在爬行墊上玩玩具。她在孩子的後面刷著手機,也沒太注意孩子在玩什麼,當孩子玩了幾分鐘後,還在低著頭地鼓搗著,自己心中還在暗暗高興孩子的專注力強。

誰知道當她輕輕地側了一下身體,發現孩子手裡不知道什麼時候多了個中性筆的筆帽,而且孩子食指已經伸進去一半了,嚇得她趕緊把筆帽輕輕地拿下來。生怕時間久了,孩子手腫會拿不出來。佳佳說,從那以後,會格外注意家裡帶孔的東西。

其實,孩子的眼睛和手指很早就開始探索世界了,他們喜歡感受用手指觸摸和探索的樂趣。而到了一兩歲後,孩子更明顯地開始對家中的小孔小洞好奇,這時候家人就會非常謹慎,因為擔心稍不留神,孩子會被某種東西夾住,或者去碰家中的插座等危險物品。

我們也會發現在這段時期,孩子不只對小孔,小洞洞感興趣。也會撿起頭髮絲,觀察地上的小螞蟻,仿佛在挑戰著大人的視力,一切微小的大人不容易發現的東西,都會引起孩子的注意。而這種現象就是因為孩子進入了「細微事物敏感期」。

這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到的,在這個階段,越是微小的東西越能引起孩子的興趣,而且這種行為除了個體差異,大多數會持續到四歲左右。

那麼父母幫助孩子度過這個時期有哪些好處呢?

一、孩子的整個身體協調得更好。

對孩子來說,拿捏這些小的東西,都是在發展手眼協調的能力。

而且孩子大約到了一周歲左右,就會已經開始學著走路,在這個的時期,不僅孩子的手指,而且腿部都開始有了力量了。

一雙小腳丫帶著孩子去做想做的事,孩子的活動也會越來越靈活,如果在父母不去打擾,孩子的整個身體的協調性會發展得越來越快。

二、孩子可以找到生活的樂趣。

很多細小的事物,在大人看來,是沒有任何特別的,有時候,孩子在從地上撿起一個東西,還要放到嘴巴裡,家人覺得東西髒髒的,甚至會很生氣孩子的行為。

其實,這些大人認為平凡的東西,在孩子的眼裡都是非常新奇的,能給他們帶來數不盡的樂趣。在家人眼裡,或許覺得一個價格昂貴的玩具,會讓孩子開心幸福。但是卻很少明白,在孩子的心中,一個小瓶蓋,一個小紙團也會給他帶來同樣的樂趣。

二、細小事物是培養孩子以後觀察能力和專注能力的開端。

現在,一些大一些的孩子,家長總是想著各種辦法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和專注能力。為了就是能讓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其實卻不知道在孩子小的時候,或許家人就錯過了這些能力的培養。

當孩子面對一個細小的東西的時候,像一個思考者一樣,在他們的小腦袋裡,也許正在提出無數個問題,這就是他們一點一滴地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可是家人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打斷了孩子的思維。

所以在這個時期,父母儘量不要刻意阻止孩子對微小事物的好奇,這樣才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和專注能力。

孩子的成長,雖然是需要家人保護的,但是過度的保護也會限制孩子的發展。

那麼家長要如何引導,注意哪些事情?

一、父母要保證孩子在安全範圍之內。

當孩子進入了「細微事物敏感期」後,家人就會進入緊張的狀態,因為一些家人察覺不到的細小事物,會給孩子帶來各種各樣的危險。比如會把尖銳的東西放進插座,會把小小的豆子塞進鼻孔,或者小手指被小孔夾住。

所以,家人為了不給孩子的健康造成傷害,要把家中存在的危險的小物品,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比如縫衣針,牙籤之類的東西。也要把孩子能夠到的插座,做好安全防護,儘量避免孩子接觸到這些危險的東西。

二、對於沒有危險的事情,家人要對孩子有耐心。

其實,如果孩子碰到這些存在安全隱患的小東西,家人可以及時制止,而對於其他沒有危險性的東西,家人儘量有足夠的耐心去欣賞孩子的可愛舉動,給孩子多些自由。

比如孩子對地上的石子好奇,忍不住想去點點摸摸,家人就不用大驚小怪地怕孩子的手弄髒,在有人看護下,可以讓孩子聚精會神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多給孩子一些時間,讓孩子自主離開。如果家人打擾,不僅破壞的是他的認知過程,也是在破壞孩子的觀察的能力。孩子手碰到髒的東西,過後清洗就可以了,家人沒有必要把自己弄得很緊張。

尤其是在孩子玩得很開心專注時,家人更不要呵斥孩子,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響。

三、父母可以用幼兒洞洞書滿足孩子的戳戳點點的需求。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開始對小孔洞洞等有興趣時,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父母可以選擇一些優質的洞洞書。

這類的書會根據孩子的這個階段的生理特點,滿足孩子扣扣玩玩、戳戳點點的發展需要,也會讓孩子的手指的靈活性和手眼協調能力得到鍛鍊。當孩子在與父母互動中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可能更容易激發孩子以後對看書的熱愛。

表面看來,孩子處在「細微事物敏感期」會讓家人操心不少,其實這也意味著孩子的成長,並且孩子每一步發展,都需要家人的用心對待。不久的將來,父母就會發現,孩子的某一方面的能力,藏著的都是曾經自己對孩子的每一分付出。

家人幫助孩子度過細微事物敏感期,有哪些好處?這段時期該如何引導?注意哪些事情?

相關焦點

  • 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老母親:最怕孩子突如其來的安靜
    每一位新手媽媽在帶孩子的時候,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突如其來的安靜。 以過來人的經驗,熊孩子靜悄悄,一定是在作妖。 往往幾秒鐘沒有看到孩子,他就能做出令我們父母都頭疼的事情。 也許有的父母會說,我家的孩子就很好帶啊。
  • 孩子靜悄悄,必然在作妖?
    大家第一反應容易把原因歸到孩子天生好動、自控能力差上,其實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他感覺無聊透了!!! 孩子內心的這個聲音是我們解決問題的入口:那就給他找點事玩。
  • 洞洞鞋害了很多孩子?網友們說了公道話
    最近由於洞洞鞋被曝光了,很多人都跟風寫了許多指責洞洞鞋的文章,這不昨天貓爸就看到一篇文章說這種洞洞鞋害了很多人,建議大家不要給孩子穿。其實關於洞洞鞋的危害,很多年前就被人曝光了,比如早在3年前,有一位杭州5歲的小男孩穿洞洞鞋乘坐自動扶梯時,結果不小心被扶梯夾住了,孩子伸手去拉鞋子的時候,3根手指被夾斷。而國外更早,早在2006年美國華盛頓地鐵就因為洞洞鞋經常發生事故,就在站內張貼廣告,專門提醒穿洞洞鞋的人在搭乘自動扶梯時要小心。但是為什麼這些年穿洞洞鞋的人越來越多呢?肯定是穿洞洞鞋也是有好處的。
  • 生個孩子差點斷了根手指 !咋回事?
    武漢35歲的孕媽因為有妊娠高血壓,整個孕期像吹氣球一樣腫了不少。11月11日,孕媽用自己的方式來慶祝了這個節日,那就是見紅了,小腹也開始不規律的疼痛。到醫院一檢查,重度子癇!這可是要命的病啊。醫生趕緊安排孕媽儘快剖腹產。原本計劃11月13日一早進行的手術,就在要進手術室的時候,一名細心的護士發現,孕媽的手指有點異常。
  • 男孩手指卡在小洞裡,消防員趕來切割,為啥孩子都喜歡摳小孔?
    引發媽媽們熱議,很多寶媽們說「寶寶總是把手伸進有小洞的玩具裡,擔心孩子手指會卡進去,都不敢買帶洞孔的玩具了」最可怕的是有家長說「我家孩子總是喜歡把手指伸進插座裡」看到這裡真的是很心驚肉跳,這樣的事不佔少數,孩子因為把手放進洞裡也發生了很多意外事故。
  • 這種洞洞鞋害了多少孩子,你還敢給寶寶穿?
    看看主持人手裡這雙鞋洞洞鞋大家都見過吧,再過倆月,大街上不論男女老少又會掀起夏季風靡潮。這種鞋輕便、舒適、柔軟,關鍵是遇到雨天無壓力啊!很多家長也會給孩子來上一雙。但是!當孩子穿上這雙鞋乘坐手扶電梯時,危險也就悄然而至。這麼舒服的鞋能有啥危險?先來看看這些案例!
  • 女嬰多長一根手指,老人用土辦法「治療」,孩子差點要截肢
    來源丨都市現場綜合江蘇新聞、人民網、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轉載請註明來源 江蘇淮安一女嬰左手多長出一根指頭,家人為讓孩子免做手術,決定用土辦法來處理這根多指,結果差點弄得孩子要截肢。
  • 《好餓的毛毛蟲》,讓孩子認識自然,發現自然
    今天介紹的繪本,是女兒(今年3歲)睡前喜愛的一本讀物,其實從兩歲左右開始,女兒就喜歡上這個繪本,大色塊,顏色鮮豔,沒有多少文字(文字不多,但是女兒是要求一個字不漏地讀出來,甚至少讀了一兩個字都會被她發現那種,看見對其的喜歡和熟悉程度),重點是書中的小洞洞,對女兒來說,堪比玩具,其樂無窮
  • 孩子喜歡鑽小洞洞?6歲之前孩子處於空間敏感期,父母別過多保護
    有一次秀秀帶孩子去商場,想到孩子的小餅乾沒有了,於是就進了旁邊的母嬰店,去給孩子拿點餅乾,就在她仔細挑選餅乾的時候,沒有注意孩子跑到外面去了。等她把餅乾挑選好,孩子已經不見了,趕忙問店員,店員說孩子剛才就在門邊玩。
  • 洞洞鞋可能影響男寶生殖能力 父母如何為孩子挑選涼鞋
    在生產過程中,為改善洞洞鞋的性能和外觀需要添加塑料助劑、染色劑等,可能導致洞洞鞋中鄰苯二甲酸酯、多環芳烴、鉛、鎘等有害物質含量過高,影響人體健康。劣質洞洞鞋影響男孩生殖系統並存致癌風險針對洞洞鞋產品中可能存在有害物質的情況,質檢總局產品質量監督司近期組織開展了洞洞鞋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
  • 娃兒靜悄悄,必定在作妖:這一次,媽媽真的要哭暈在廁所!
    許多網友紛紛留言:「孩子堪稱滅霸,有孩子的人才能體會」、「要不拿出來晾晾」……作為過來人,千萬不要指望孩子能「靜一靜」,因為哪怕孩子只安靜30秒,也會驚現讓你欲哭無淚的場面。比如:兒砸,你是廁所小精靈嗎?連馬桶蓋都不放過。
  • 孩子「吸手指」怎麼戒?聰明父母這樣做,孩子自然戒除輕鬆又益智
    文 | 凝媽看到一位朋友的問題,說寶寶2歲多了,總是喜歡吸手指。小手一會兒玩玩具,一會兒摁在地上爬,一會兒又拿起畫筆亂塗亂畫,手上髒兮兮的,一閒下來就吸個沒完。晚上睡覺的時候也想吸手指睡覺,還能聽到咂出很響的聲音。爸爸媽媽很擔心寶寶因為吸手指吃到一些細菌,病從口入,生病可咋辦。
  • 孩子越不好帶就越聰明?李玫瑾:孩子有3種表現,家長就偷著樂吧
    「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每當我家娃停止自言自語、停止玩鬧的時候,我心裡就是一緊,生怕他接下來要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舉動,更怕的是他已經做完了。最常發生的是悄悄在褲子裡拉臭臭。這些倒還能忍,到了寶寶三歲的時候,他能夠把握自己的生理需求,就不再「悄悄作妖」了,但有時自己卻開始希望他能安靜一點,哪怕他闖了禍。2-3歲的寶寶就是一個惹禍精,而且他惹起禍來是真的不知羞。不知道哪裡來的力氣,好像一整天都撒不完一樣。真想把他直接丟給他爹來帶。
  • 如何給孩子選擇好繪本?孩子喜歡的就是最好的,事實就是如此
    我知道孩子天生就喜歡探索求知的,每個孩子都對這個世界感到好奇,他們渴望獲取新新的知識、想了解未知的世界,之所以孩子不愛看書,是因為家長給孩子提供的內容不符合孩子的喜好。就像吃東西一樣,明明孩子愛喝米粥,你不是給孩子下一碗雞蛋麵條,就是給孩子包餃子,你認為你做的好吃,可是壓根就不合孩子的胃口,孩子當然不喜歡吃。
  • 利用上癮模型,從根源戒掉孩子手機癮
    她罵也罵過、道理也說過,但是孩子依舊改不掉手機癮。寶媽擔心這樣下去,孩子的學習成績會越來越差,之後高考不理想,影響到升學和以後的工作。這樣的煩惱,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有。有些家長選擇"暴力解決",用武力鎮壓孩子的手機癮,但結果是兩敗俱傷。面對沉迷手機的高中生,我們到底咋辦?
  • 孩子遊戲上癮就是貪玩?馬斯洛需求模型:很多父母並不了解孩子
    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很多父母在提到孩子遊戲上癮的問題時,都會把這其中的原因歸結於孩子貪玩。孩子們活潑好動,對於新事物的接受度高,但是這並不代表貪玩就是遊戲上癮的主要原因。
  • 8歲男孩被牆上的小洞「咬」住了手,為啥孩子看見洞洞就想摳?
    據了解在一天晚上放學時,一個大約8歲左右的小男孩看到教室門外牆上有一個小孔,就用小手去摳,可是沒想到手指進去就拿不出來了。沒辦法只能尋求消防員的幫助,因為卡得太緊,即使消防員用潤滑油和洗潔精等潤滑,也沒能將手指拿出來。最後只能將牆體鑿開一些,孩子才得以拔出,好在經檢查後孩子的手指並無大礙。
  • 父母讀繪本不要專盯一個坑,孩子成長,是要融入森林
    周圍的很多人覺得給孩子讀繪本,字少圖多,就那麼幾個字如果再不認,就虧了。孩子讀繪本應該如此嗎?閨蜜小林很是在乎孩子的教育,現在她家孩子兩周了,開始給孩子進行啟蒙教育。如果此時爸爸媽媽能給寶寶提供更多摳洞洞的機會,這對寶寶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和想像力、探索欲的發展,對摳洞洞都比較著迷,只要見到洞洞,總喜歡用小小的手指摳一摳,戳一戳。著名兒童學家層研究過這一現象,他說這是因為寶寶已經進入了「細小食物敏感期」。
  • 細節滿滿的《猜猜星星的味道》|結合設計特點,帶孩子邊玩邊學
    「夜晚的農村靜悄悄,可是,農場裡的小動物們睡不著。天上的星星眨呀眨。要是能吃一口星星就好啦!」——《猜猜星星的味道》在繪本《猜猜星星的味道》中,這樣的一句話出現很多次,但每一頁繪本中農場裡的小動物都會變換,啟蒙繪本看似簡單,但如果用心去思考,一本小小的繪本潛藏的教育思想不僅適合孩子讀,家長也可以發掘出其中的育兒之道。
  • 3歲以上的孩子還愛啃手指?別再不當回事,預示心理出現了問題
    某次我的好朋友數學考了99分,結果被他拽著手心重重打了兩拍子,一個女生差點沒被當場打哭,因為他覺得這一分不該扣。別看我同桌的父親是數學老師,那一點兒特殊待遇也沒有。要說有,那絕對是更嚴格、更魔鬼。數學沒考到理想分數,當著全班人的面痛罵,又被抓到啃手指頭,拿著教棍直接開揍,手都打腫了。那個時候並沒有聯想到那麼多,現在想想,同桌之所以愛啃手指頭,其癥結在他爸爸身上。孩子在嬰兒時期,大多都會經歷一個吮手指頭、啃腳丫子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