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量負荷過重是心衰的主要挑戰,其為患者住院及重複住院的主要原因,可導致心臟功能失代償,加劇心室重構和功能不全,惡化預後。利尿劑是心衰治療的基礎用藥,該如何應用?近日,在第31屆長城心臟病學會議(GW-ICC 2020)虛擬會議上,來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張慶教授對其進行了解答。
醫脈通編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心衰容量狀態評估:三步走
第一步:根據症狀、體徵初步判斷容量狀態
1.根據症狀初步判斷容量狀態
①患者存在以下任何一種症狀均提示容量超負荷:
勞力性呼吸困難(敏感性66%,特異性53%);
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或平臥後乾咳、靜息呼吸困難或端坐呼吸(敏感性66%,特異性47%);
體循環淤血症狀(水腫、腹脹、納差等消化道症狀)。
②容量正常:完全沒有淤血症狀;
③容量不足:無淤血症狀,同時皮膚彈性差、乾燥,眼窩凹陷。
2.根據體徵判斷容量狀態
第二步:根據檢查輔助判斷容量狀態
1.胸片
肺淤血(敏感性60%,特異性68%),肺泡間質水腫(敏感性60%,特異性73%),胸腔積液(敏感性43%,特異性79%)。克氏線等徵象也提示容量超負荷。
2.超聲
下腔靜脈塌陷指數下降,下腔靜脈直徑增寬,出現肺部B線等提示容量超負荷,平均的舒張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二尖瓣瓣環速度峰值(E/e ')>14提示左房壓升高。
3.血液濃縮指標
除外其他因素後,血紅蛋白、白蛋白、總蛋白、血鈉等進行性升高,提示容量超負荷已糾正,甚或出現了容量不足(動態監測更有價值)。
4.腎功能指標
血尿素氮/血肌酐>20:1,尿鈉、氯濃度降低,尿肌酐/血肌酐,尿比重或滲透壓升高等均提示容量不足。
5.BNP/NT-proBNP
動態監測利鈉肽水平,注意容量超負荷和正常容量對應值。
第三步:行有創監測評估
1.測定中心靜脈壓
中心靜脈壓可反映右心前負荷,正常範圍為5-12 cmH2O,應動態觀察其變化趨勢,不能依據一次測量值判定。
2.漂浮導管檢查
可提供肺毛細血管楔壓、肺動脈壓、心輸出量、中心靜脈壓等血流動力學信息。
確定心衰患者容量管理的目標
1.急性失代償性心衰
急性失代償性心衰容量管理的主要目標是有效糾正容量超負荷,即減容目標=目前體質量-幹體質量。可通過尿量或液體平衡作為治療目標:
每日尿量目標3000-5000m,直至達到最佳容量狀態;
每天出入量負平衡約500ml。嚴重肺水腫負平衡1000-2000ml/d,甚至可達3000-5000ml/d;3-5d後,如肺淤血、水腫明顯消退,應逐漸減少負平衡量。
2.慢性穩定性心衰
慢性心衰的容量管理目標為:
維持較穩定的正常容量狀態;
以不出現短期內體質量快速增加或無心衰症狀和體徵加重為準。
正確應用利尿劑:原則與技巧
1.利尿劑使用的原則與技巧
利尿劑是唯一能控制液體瀦留的藥物,是心衰治療基石之一;
急性心衰時需靜脈給予更高劑量的利尿劑;
慢性心衰患者多口服最小有效量的利尿劑進行長期維持治療;
顯著液體超負荷患者,應靜脈用袢利尿劑,起始量應等同於或超過每日口服量;病情穩定後再改口服;
記錄出入量、體重變化,症狀改善情況,以調整劑量;
在靜脈使用利尿劑或調整藥物劑量期間,應密切監測血清電解質、尿素氮和肌酐濃度。
2.傳統利尿劑簡介
袢利尿劑、噻嗪類利尿劑及保鉀利尿劑為傳統利尿劑,其作用機制等如下圖所示。袢利尿劑為最常用的利尿劑。
3.三種袢利尿劑比較
不同袢利尿劑的生物利用度、半衰期、作用時間、服用劑量等有所不同,具體見下表。
口服呋噻米80mg=靜脈呋噻米40mg=靜脈託拉噻米20mg=口服託拉噻米20mg=布美他尼1mg
4.三種有利尿作用藥物的聯合應用
袢利尿劑、託伐普坦和rhBNP的作用有所不同,必要時需聯合應用,以到達更佳的臨床效果。
心衰患者自我容量管理要點
體重、尿量監測;
心衰症狀監測;
體重快速增加:3天≥2kg,提示容量負荷過重;
液體限制:急性心衰時攝入量應≤1500-2000ml/d;
鈉鹽攝入一般<6g/d,急性心衰時<2g/d;
定期監測電解質;
補鉀。
容量狀態評估的三大誤區
誤區一:容量評估只看是否腳腫
容量評估只看是否腳腫的評估不準確,應進行多維度、多層面分析:
①判斷總體容量狀態,可分為容量正常、容量超負荷、容量不足三種情況;
②判斷容量分布,是以肺循環淤血為主,還是體循環淤血為主。
此外,還應教患者掌握:①體重、出入量監測;②心衰症狀監測;③體重快速增加評估(3天增重≥2kg提示容量負荷過重)。
誤區二:出院帶藥沒有口服利尿劑
即使患者容量負荷狀況好轉,出院帶藥時也應有口服利尿劑,這是由於:
穩定慢性心衰中2/3有容量過重;
慢性心衰急性發作中多數有容量過重;
患者住院期間大多數使用了利尿劑;
大多數患者需要長期使用利尿劑維持容量正常;
利尿劑處方原則:以最小有效量維持最佳容量。
誤區三:將螺內酯當作補鉀劑
使用袢利尿劑的患者大部分需要補鉀,但螺內酯並不是作為補鉀劑來使用。在心衰患者中螺內酯是一種最弱的利尿劑,可用來改善心肌重構,減低心衰患者的猝死發生率,改善患者結局。高劑量的螺內酯可發揮利尿作用,但其往往不會作為利尿劑單獨使用。
小貼士:
使用袢利尿劑時,如何補鉀?
見尿補鉀;
根據尿量補鉀(每500-1000ml補10ml氯化鉀);
利尿劑的用量,
腎功能,
年齡,
有無使用其他影響血鉀的藥物,
利尿劑劑量大,用氯化鉀水劑,劑量小,改片劑;
用氯化鉀水劑時,應稀釋後改善口感及胃部不適感;
定期複查血鉀。
利尿劑抵抗的評估和應對策略
1.怎樣判斷利尿劑抵抗?
心衰進展和惡化時常需要加大利尿劑劑量,再加大劑量(靜脈呋塞米超過80mg/d)也無反應時,即出現利尿劑抵抗;
在急性失代償性心衰患者中,儘管利尿劑劑量遞增,但仍無法充分控制水鈉瀦留;
需特殊幹預治療的難治性心衰(因心衰頻繁住院治療且不能從醫院安全出院者、等待心臟移植者、在家中接受靜脈支持治療者、正在使用機械循環輔助裝置者和在重症病房接受心衰治療者等)均可歸結於「利尿劑抵抗」(2001 ACC/AHA)。
2."利尿劑抵抗」的原因
利尿劑劑量不足:在臨床上,有時難以區分利尿劑抵抗與劑量不足;
閾劑量:袢利尿劑只有超過「閾劑量」才能達到治療效果;
腎功能受損:Ⅰ型CRS患者腎血流量下降,不得不增加袢利尿劑劑量,以達到管腔內充足的血藥濃度;
非甾體類抗炎藥:非甾體類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減少腎臟血流,降低利尿劑在腎小管中的濃度,從而抑制利尿效應;
低蛋白血症:袢利尿劑在體內需同白蛋白結合才能發揮作用;
低鈉血症;
利尿劑的制動現象(braking phenomenon)。
3. 應對「利尿劑抵抗」的策略
增加袢利尿劑劑量;
改變袢利尿劑給藥方式或換用新的袢利尿劑;
聯合應用噻嗪類利尿劑和醛固酮受體拮抗劑;
加用小劑量多巴胺;
聯用新型口服利尿劑:託伐普坦;
聯用血管擴張劑:重組人腦鈉肽;
糾正低蛋白、低鈉血症,超濾治療。
小貼士:
在診斷「利尿劑抵抗」之前,必須排除血容量不足;
長期、大劑量應用利尿劑及限制水鹽攝入會導致血容量不足,血容量不足是導致利尿劑效果差的重要原因
HFrEF新藥的利尿作用
1.沙庫巴曲纈沙坦
沙庫巴曲纈沙坦可通過代謝產物LBQ657抑制腦啡肽酶,同時通過纈沙坦阻斷AT1受體,具有一定的利鈉、利尿作用。
2.SGLT2抑制劑
SGLT2抑制劑可通過作用於近曲小管的SGLT2受體來減少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葡萄糖和排鈉而起到滲透性的利尿作用。
因此,在使用這兩種新型藥物的患者中,要注意對患者的利尿方案進行調整。
結語
正確認識心衰中的容量負荷過重,多維度評估;
儘早識別、及時處理(越早越好)、做好預防;
合理使用利尿劑:袢利尿劑是基石,rhBNP、託伐普坦、ARNI、SGLT2抑制劑是有力支撐,聯合噻嗪類、保鉀利尿劑是必要時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