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德林社
文|金衛
太突然了!螞蟻集團暫緩上市!
11月3日晚,上交所發布關於暫緩螞蟻集團科創板上市的決定。
上交所公告稱:近日,發生你公司實際控制人及董事長、總經理被有關部門聯合進行監管約談,你公司也報告所處的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等重大事項。該重大事項可能導致你公司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根據《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管理辦法(試行)》第二十六條和《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條等規定,並徵詢保薦機構的意見,本所決定你公司暫緩上市。
受此消息影響,阿里巴巴盤前股價跳水,跌幅逾9%,此前一度漲1%。
剛剛,阿里巴巴回應:我們會和螞蟻集團一起,積極的配合和擁抱監管,我們相信螞蟻的同學,有這個信心,也有這個能力把工作落實好。社會希望我們更好,我們也必須用一如既往的努力實現和超越社會的期望,這是我們這群人的責任。
資料顯示,螞蟻集團原定於11月5日在A+H股上市,目前招股工作已經發行結束,距離上市只有兩天時間,卻突然傳出暫緩的消息,在資本市場上確實非常罕見。
對螞蟻集團H股上市是否推遲問題,港交所當天晚上9:40分發布公告稱,暫緩H股上市。
對於螞蟻暫停上市,大多數投資人士毫無心理準備。有投行人士指出,如果有公司在上市期間被監管約談,屬會後重大事項,應當被要求補充披露,「補充披露後可以再上市。」據騰訊新聞《一線》稱,螞蟻集團暫停後需要重新調整上市板塊的業務內容以及重新估值。
11月2日,螞蟻集團有關負責人遭約談的消息刷屏朋友圈。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進行了監管約談。
對此,螞蟻集團回應表示: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與相關管理層接受了各主要監管部門的監管約談。螞蟻集團會深入落實約談意見,繼續沿著「穩妥創新、擁抱監管、服務實體、開放共贏」的十六字指導方針,繼續提升普惠服務能力,助力經濟和民生發展。
螞蟻集團的上市之路可謂一波三折。
今年7月20日,螞蟻集團宣布「A+H」上市計劃,最初還比較順利。9月18日,上交所正式同意螞蟻集團科創板上市申請,創造了科創板第二的申請獲批紀錄。
不過,其後關於螞蟻集團的IPO爭議不斷。10月中旬,有報導稱螞蟻集團10月上市計劃出現延期,主要是螞蟻戰配基金支付寶獨家配售涉嫌違規。其後,螞蟻兩度回應稱銷售戰配基金合法,而業內則質疑打監管擦邊球、「吃獨食」。
螞蟻走過了基金配售爭議,也順利地獲得證監會的「綠卡」。
10月21日,證監會官方同意了螞蟻集團的科創板IPO註冊,螞蟻集團隨即在A股、港股更新招股意向書,並公布上市發行方案,啟動了招股工作,代碼為688688。
然而,在此關鍵時點,螞蟻集團的實控人馬雲卻「禍從口出」。
事實上,在這次四部委約談之前,官媒已經放出了信號,密集警示螞蟻集團的風險。
10月31日,《金融時報》轉載刊發《關於金融創新與監管的幾點認識》一文;11月1日,該報再次刊發標題為《資深學者:大型網際網路企業進入金融領域的潛在風險與監管》的文章;11月2日下午,該報再次撰文《資深學者:在金融科技發展中需要思考和釐清的幾個問題》。
作為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指定披露重要信息的媒體,《金融時報》這三篇文章所指不言而喻。
《資深學者:大型網際網路企業進入金融領域的潛在風險與監管》文中直言, 若大型網際網路企業大量開展金融業務,但卻宣稱自己是科技公司,不僅是逃避監管 ,更容易無序擴張,造成風險隱患,不利於公平競爭,也不利於消費者保護。
與此同時,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郭武平認為,有金融科技公司利用壟斷地位收過高費用;「花唄」、「借唄」侵害消費者權益,普而不惠。
11月2日這一天,央行行長易綱在香港金融科技周「數字經濟中的央行角色」主題會議上就大型科技公司和傳統商業銀行的競爭、消費者隱私保護等問題表態,他說:「大科技公司是金融遊戲規則改變者,消費者隱私保護是極大挑戰。」
10月3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專題會議,會議有三分之二的內容是關於金融科技,明確提到「既要鼓勵創新、弘揚企業家精神,也要加強監管,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有效防範風險。監管部門要認真做好工作,對同類業務、同類主體一視同仁。」
在四部委約談的當晚,銀保監公布了《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這次的徵求意見稿對網絡小貸明確了準入條件、資金來源、槓桿率,同時要求網絡小貸公司原則上不得跨省開展業務,正在上市的螞蟻集團成為最重要監管對象。
目前,螞蟻集團營收收入的三大業務板塊分別為: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數字金融科技服務、創新業務及其他。2019年,螞蟻集團全年營收1206億元,同比增幅超過40%,淨利潤為180.7億元。
今年上半年,螞蟻營收達到725.28億元,同比增幅超過38%,其中,今年上半年數字金融科技服務業務收入為459.72億元,佔螞蟻的總收入比重超過六成,較去年同期增加7.2個百分點。
螞蟻集團的數字金融科技平臺業務分為微貸科技、理財科技和保險科技業務三個子板塊。其中,微貸科技在2020年上半年營收為285.86億元,佔總營收比重為39.4%,是創收最多的業務子板塊。而微貸科技正是螞蟻集團的「花唄」、「借唄」
有金融業人士表示,四部委約談其實並不是關鍵,而是在螞蟻上市前四部委出臺的網絡小貸新規,這個才是關鍵,這對螞蟻集團而言,屬於突發的監管環境變化導致 估值邏輯發生較大改變,如果不暫緩,估值會出現新的變化,另一方面對上市之後的監管帶來更大的難度。
對於螞蟻集團暫緩上市,官媒也亮出了態度,經濟日報發表文章《螞蟻集團暫緩上市彰顯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堅定決心》稱,監管部門秉持資本市場「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發現問題、正視問題,就要堅決糾正問題、解決問題。螞蟻集團已完成上市定價,可謂是全民關注,參與初步詢價的投資者眾多,涉及數以百萬計的股民的切身利益。暫緩螞蟻集團上市,正是為了更好維護金融消費者權益,維護投資者利益,維護資本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螞蟻集團當務之急是按監管部門的要求,切實抓緊整改。
這樣,原定於11月5日螞蟻集團A+H股同步上市,募資346億美元,創造人類史上最大的IPO,總市值超2.1萬億的螞蟻集團,不得不停下上市的腳步。
未來如何,命運依然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