扦插育苗,解決不結實樹種保持樹木優良特性,提早開花結實
導讀:扦插育苗是利用植物的營養器官,分生機能和再生能力。繁殖新植株個體的方法,它具有取材方便,育苗周期短,繁殖係數大,生長快,抗性強,並能解決不結實樹種的小苗來源和保持樹木優良特性,提早開花結實等優點。最近國際林學界,對扦插建立種子園的呼聲也愈來愈大。
扦插對園林綠化的意義也很重大,一些觀賞價值高,群眾極其喜愛的觀賞樹種,如:杜松、赤柏松高山檜,爬地柏,白丁香、重瓣榆葉梅等,由於種子缺,出苗率低,有的播種後蛻化變質,有的根本就沒有種子,依靠分根繁殖,速皮大慢致使這些綠化效果好的樹種沒有鑿源。
而採用幼皮並捕有面,就從根本上解決了這些問題。因此說無性扦插也是園林大上的關鍵措施。植物園及些園藝單位,建立品種園、標本園以反樹種的收集引進,過去都採取爬山越嶺,代土坨挖苗引種,費工多、速度慢、成活率低,而採取野外採幼枝,運回扦插繁殖,就會取得事半功倍效果。
扦插又是高速度發展營林事業的一個多快好省的途徑,當前影響營林大上的主要矛盾是種、苗問題。許多用材及經濟樹種,由於種子缺乏,供不應求,育苗困難,拖了更新造林的後腿,而扦插是用幼枝繁殖,插穗來源廣,採集容易,成苗快,成本低,如果我們普遍推廣扦插育苗,不但可以節省大量種子費用,而且可以有力地推動更新造林高速發展。
真用扦插繁殖雖然意義重大,但目前除南方杉木,北方楊柳廣泛實行扦插繁殖外,其餘樹種特別是針葉樹和部分不易髮根的闊葉樹,在生產實踐中尚未普遍採用。原因就是針葉樹扦插技術難度大。扦插技術的提高不但在我國,而且在世界各國也是育苗工作者十分關注並努力研究攻克的問題,1937年,在紐西蘭召開的無性繁殖國際討論會上,中心議題就是扦插技術問題。
扦插特別是針葉樹扦插育苗,是一項具有國際水平的新生事物,突破針葉樹扦插技術關,總結出完整經驗,推廣到生產實踐中去,不但會有力地推動我國林木育種、園林綠化、營林事業的飛速發展,而且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有世界意義。扦插後立枯病防治主要發生在松屬、落葉松屬、杉木屬、雲杉屬、冷杉屬等針葉樹幼苗和樺木、赤楊、水曲柳、榆、桑、山丁子、文冠果、薔薇、楊樹等,分布普遍,經濟損失嚴重。立枯病分鐘腐型、猝倒型和根腐型。種腐型發生於播種後出苗前。肥料發酵不充分、種子催芽過頭、復土過厚發病嚴重。後兩種類型,發生於出苗後生側根前.通常與出苗後過分陰溼有關。中午澆降溫水,防止日灼,減輕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