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讀英國畫報記載的庚子事變

2021-02-07 象之



大約120年前,中國北方發生了一件震驚中外的大事。從齊魯大地到燕趙原野,義和團像一股疾風,橫掃華北平原,所到之處,百姓鄉民無不奮然而起。長期以來所形成的教會、教民與當地百姓鄉民的矛盾,在極為短暫的時間內積聚、發酵,很快釀成了一場針對「洋教」和教民的復仇運動,如燎原烈火,勢不可擋。特別是庚子年,即1900年,由於得到朝廷的支持和鼓勵,成千上萬的義和團成員湧入天津和北京,圍使館,燒教堂,滅洋教,殺教民,最終挑起了與東西方列強的全面戰爭,上演了一場影響至深、鮮血淋漓的歷史悲劇,史稱庚子事變。



歷史已經走過兩個甲子,又一個庚子就在眼前。如何認識這個中國群眾性民族主義興起過程中的重要事件,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十分迫切的任務。義和團運動究竟是一場反帝愛國的偉大群眾運動,還是一場由意識落後、封建迷信的狹隘農民發起的排外運動?它緩和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危機,還是阻礙了中國現代化的進程?這樣一些問題,至今並沒有讓所有人都滿意的答案。 



其實,歷史研究並不總是需要一個確切的答案,很多時候似乎也沒有答案。如果有這樣一本書,能把我們帶入歷史現場,向我們展示當時的面貌,也許我們可以對歷史作出自己的判斷和評價。


如果有這樣一本書,能把我們帶入歷史現場,向我們展示當時的面貌,也許我們可以對歷史作出自己的判斷和評價。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英國畫報看庚子事變》應該就是這樣一本書。書中收錄的五百餘幅圖片和十餘萬字的現場報導,主要來自在世界畫報界負有盛名的《倫敦新聞畫報》《圖片報》。這兩家媒體在庚子事變中都向中國派有專業的新聞記者及攝影師和畫家,並廣泛徵集、採用當事人現場拍攝的照片,因此提供了大量鮮活生動的現場報導,使我們有幸可以目睹時人所記錄的珍貴場面。 



書中收錄的五百餘幅圖片和十餘萬字的原刊報導,這批在中國權威收藏機構都難得一見的版畫,不僅填補了我國庚子事變影像在出版領域的空白,而且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視角來審視這段對中國影響深遠的歷史。



《倫敦新聞畫報》是世界上第一份以圖像為主體內容的報紙,自1842年創刊以來,始終把圖片質量放在第一位。庚子事變爆發後,《倫敦新聞畫報》密切關注事態進展,迅速向中國派出記者和特約畫家,並刊登了許多在華英國官兵、傳教士、外交人員的速寫、照片等影像資料。



創刊於1869年的《圖片報》是《倫敦新聞畫報》強勁的競爭對手,收錄了眾多富有視覺衝擊力和藝術價值的大幅單頁和對開版畫,為全球畫報界的翹楚。


這兩家媒體在庚子事變中都向中國派有專業的新聞記者及攝影師和畫家,並廣泛徵集、採用當事人現場拍攝的照片,因此提供了大量鮮活生動的現場報導,使我們有幸可以目睹時人所記錄的珍貴場面。



八國聯軍與清朝軍隊及義和團之間的武裝衝突固然是報導的重中之重,不過,報導尤側重聯軍方面,特別是對英軍人員構成、武器裝備及部隊調動、兵力部署的報導,尤為詳備。


北京外交使團被義和團圍困的消息傳開後,英國反應迅速,但由於當時英軍主力被荷蘭牽制在南非,國內無兵可派,只好由各個殖民地派出軍隊,印度、澳大利亞、新加坡、中國香港都組建了人數不等的派遣軍,派往中國大陸,這些軍隊構成了在華英軍的主力,其中甚至還有由華人組成的「華勇營」。這些部隊的規模、行進速度、駐防情況及帶隊軍官的資歷、背景,都在報導中有所呈現。聯軍中其他幾個國家派遣軍隊的規模、人數、兵種、裝備,以及布防區域、勢力範圍,也為報導所特別關注。



這些報導還有非常突出的一點,即持續報導了聯軍在進入北京之後,各個國家外交使團在外交政策及對華態度方面的差異和矛盾,以及各國軍隊在北京城內的表現。這種情形一直影響到後來的八國《聯合聲明》和各國外交代表與清政府的談判。


我們並不希求這兩家英國媒體的報導是完全客觀真實的。他們也常有以後面報導修正前面報導的情況。這不僅不是問題,反而客觀體現了西方媒體的態度。當然,任何一家媒體都有其自身的局限和限制,所有的報導都或隱或顯地表達了各自的態度和立場,這兩家英國媒體亦不例外。



顯而易見的是,這些報導提供了多種可能來了解和認識庚子年(1900)的中國,以及這一年發生在中國的一幕幕活劇。朝廷的翻臉和八國聯軍的濫殺固然導致了義和團運動歸於失敗,但也在事實上終結了列強「瓜分中國」的想法,並代之以美國主張的門戶開放政策。




《辛丑條約》給清朝政府和整個民族帶來的災難性後果自不待言,而有利的一面是戊戌政變以來開歷史倒車的頑固政策被迫終止,改革在朝廷內外獲得了廣泛的支持。另一面是列強之間的矛盾隨著《辛丑條約》的籤訂而公開化。英國、日本為對付俄國而締結同盟;美國雖未加入,卻表明了支持的態度;中國亦有加入同盟的輿論,遂迫使俄國與中國定約,分三批撤退俄國在東北三省的軍隊。



報導的廣泛性還表現為關注的視野並不局限於北方。英國策動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等,與交戰各國達成協議,免於戰亂的波及,稱為東南互保運動;在南方,則有孫中山領導的惠州起義;在長江流域,亦有唐才常等領導的自立軍「勤王」起義。這些都在報導中有所體現。



報導還注意到中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北京城裡的茶館、山西河北的風光、揚子江上遊的採煤工人、參加武舉考試的舉子、馴鷹的蒙古貴族、瘦骨嶙峋的護廟僧人,都出現在報導的畫面中。



其中,有一幅插圖,畫面上是兩個小腳女人,據說她們是被俘的義和團成員。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也許意味著神奇的「紅燈照」並不像我們曾經聽說的那種樣子。


長按二維碼購買:

相關焦點

  • 120年過去了,一起來看英國畫報記錄的庚子年北京
    英國皇家水彩畫家協會的卡頓·伍德維爾繪製。120年前的庚子之亂期間,《圖片報》、《倫敦新聞畫報》等都派遣了專業的新聞記者及攝影師和畫家駐紮於北京,並廣泛徵集、採用當事人現場拍攝的照片,於風暴中心,見證和記載了這場大變。
  • 一帶一路:北京 庚子事變
    1900年,法國「Le Petit Journal」畫報增刊彩色石印畫,描繪庚子事變,不僅把中國人妖魔化,也肆無忌憚地反映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此畫被廣為翻印使用,原件十分珍貴。列強中的英女皇伊莉沙白、德相俾斯麥、俄皇尼古拉二世等人形象具體可辨。
  • 庚子事變啟示錄
    最終的結局以清廷懲辦了140餘名頑固派朝廷大員——義和團運動的「禍首」換取了西方各國退兵;1901年9月7日籤訂《辛丑條約》,賠償四億五千萬兩白銀(一人一兩)而告終。1900年,是中國農曆庚子年,這場100多年前爆發的動蕩因此被國人稱為「庚子國變」、「庚子國難」。
  • 庚子事變記(一)
    攝於午門)庚子事變記(一)         庚子事變,指清光緒二十六年(公曆1900農曆庚子年)京津冀晉一帶義和團民以「扶清滅洋」為旗幟,焚燒西洋教堂,殺害傳教士及中國教民,並配合官軍圍攻各國駐北京使館,致八國聯軍進京,光緒慈禧帝後西狩(帝後出逃之雅稱),清廷於次年(辛丑年)與當事國籤訂條約而告終的重大事件。
  • 1900年:庚子事變,俄國全面入侵中國東北!
    時局圖義和團運動又稱庚子國變、庚子事變、庚子之亂、庚子拳亂、義和團之亂、義和團事件等,西方則多稱之為拳亂(英語:Boxer Rebellion,德語:Boxeraufstand)。義和團原稱義和拳,1899年毓賢改稱義和團,義和團參與者被稱為「拳民」(西方亦多以對應的「Boxer」稱之)、「拳匪」,義和團參與者稱中國基督徒為「教民」、「直眼」、「奉教的」、「二毛子」。關於義和團的源頭,高志運有不同觀點。
  • 史話庚子年:真的多災多難嗎
    【摘要】近代以來發生在庚子年的一系列歷史事件同新冠肺炎疫情交織,引發人們對於「庚子多災」的廣泛討論。「庚子不祥」論的背後,一方面體現了我國傳統幹支理論的豐富文化內涵,另一方面則投射出近代「庚子事變」帶來的沉痛歷史記憶。
  • 今年是2020庚子年,從1840年的庚子年說起
    今年是2020庚子年,天幹地支,為60年一循環。1840年,也是庚子年,這一年處於滿清王朝後期,發生了英國侵略中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西方列強敲開了古老封閉的滿清王朝大門。隨後,1842年,清政府在長江上的英艦皋華麗號,籤訂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這是我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1839年,林則徐廣州禁菸的消息傳到英國後,英國內閣召開會議,決定發動侵華戰爭。同時,英國大城市商會紛紛要求政府採取堅決有力的行動。著名鴉片販子查頓上書外交大臣帕麥斯頓,提出詳細的作戰計劃。
  • 1900,1960,2020,三個庚子年,中華民族絕地反擊的完美詮釋
    1900,1960,2020,三個庚子年,中華民族絕地反擊的完美詮釋2020年是庚子年,當我把這句話說給我老婆,對歷史一項不感興趣的她,忽然一句"好熟悉的年號?有啥大事發生過嗎?"沒錯,每個中國人熟悉的都熟悉一個詞"庚子事變"。1900年的庚子年,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慘痛的時刻。不過因為清政府完全沒有羞恥心,庚子之變,庚子之亂,庚子國變的說法都有,唯獨沒有庚子之恥的說法。庚子之恥,是近代版的靖康之恥。
  • 庚子年的春節我在自家陽臺賞花
    文/楊春林庚子年的春節,我家陽臺上增加了幾盆鮮花:大紅的是盆栽玫瑰,粉紅的是大麗花,橙紅的是長壽伽藍。雖不是什麼名貴品種,可盆盆鮮花在瑟瑟寒風中搖曳,嬌翠欲滴、昂首怒發,讓我賞心悅目、心曠神怡。在庚子年春節賞花的同時,也不免思索起這庚子年。近代歷史上的庚子年,炎黃子孫曾不畏苦難,自強不息、可歌可泣、記憶猶新。19世紀有1840年庚子年,第一次鴉片戰爭,西方列強敲開了古老封閉的滿清王朝大門,是我國近代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但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也在中國國內悄然傳播,為後來的戊戌變法等開始打下思想基礎。
  • 吳魯《百哀詩》:被史學家稱為庚子事變的「第一手史料」
    文/傅金星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藉口清政府支持義和團排外,大舉進犯燒殺掠奪,連陷天津、北京,慈禧太后、光緒皇帝、親貴大臣逃往西安……吳魯,字肅堂,號且園。詩前有《自識》云:「庚子拳匪之變,餘困處都城,聞見之間,有足哀者。憤時感事,成詩百餘首,命曰《百哀詩》。」《百哀詩》被史學家稱為庚子事變的「第一手史料」,堪稱「庚子信史」。上卷45首,主要記義和團抗擊帝國主義者事;下卷83首,寫和議後個人出都城沿途見聞觀感、八國聯軍暴行,並描繪清廷君臣醜態。反映其愛國主義思想和對清廷腐敗、將官無能的鞭撻。
  • 庚子年是什麼意思?庚子年必有大亂是怎麼回事?
    下面就是我們總結的關於2020年庚子年天下大亂與庚子年必有大亂的全部內容,現在一起來看看吧!庚子年必有大亂:我國歷史上的庚子年1840年庚子年:中國第一次鴉片戰爭,西方列強敲開了古老封閉的滿清王朝大門,是我國近代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
  • 庚子年有什麼特別之處?歷史上的庚子年,發生過哪些大事呢?
    與此同時,一種說法甚囂塵上,說是因為今年是庚子年,所以才會發生這種事。其實,這不過是人們牽強附會罷了!在2003年時,世界範圍內還爆發過非典,但2003年卻不是庚子年。也就是說,病毒的爆發,並不會挑一些特殊的年份。那什麼是庚子年呢?庚子年是農曆一甲子中的一個,比如1840、1900、1960、2020、2080……(60年為一周期), 即所謂農曆的幹支紀年。
  • 話說庚子年
    下面幫大家回顧一下庚子年先來說說什麼是庚子年。天幹有十個,分別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庚是十天幹的第七位。地支有十二個,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子年往後就是乙丑年,直到癸酉年後,然後再下一年就是甲戌年,這樣的話,60年一甲子,如此輪迴。所以,2020年是庚子年,那麼大家都能知道下一年就是辛丑年。
  • 對日本的庚子賠款一直還到39年?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陷北京
    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陷北京1900年8月14日:英國、法國、德國、俄國、美國、日本、義大利和奧匈帝國組成的八國聯軍攻陷清朝首都北京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僅僅花費了1天,準確說是幾個小時。高大的北京城牆,也沒有擋住八國聯軍的入侵。
  • 看古人如何描述庚子年
    《地母經》是以六十甲子循環排列,每年一詩一卜,主要預測該年農作物生產情況,也附帶當年的時運。《地母經》對庚子年的描述如下。詩曰:太歲庚子年,人民多暴卒。春夏水淹流,秋冬多饑渴。卜曰︰鼠耗出頭年,高低多偏頗。更看三冬裡,山頭起墓田。詩詞的意思不用解釋,大家應該都能了解大概說的是什麼。先來看一下前幾個庚子年。1960年正處自然災害時期,1900年庚子賠款,關中饑荒。從這些來看,好像庚子年確實是描述的那樣,難道真的是「天運預言」嗎?
  • 祈福庚子年:災難應帶來覺醒
    ▍庚子年,皆為大拐點2020年,按照中國傳統的天幹地支紀年法,這一年是庚子年。在曆法上,庚子年不過是天幹地支60年一次的輪迴,然而,回望歷史,庚子年,卻是一個非比尋常的符號。1840年,中國近代史的首個庚子年。由「洛克+斯密+牛頓」的思想共同塑造的世界頭號大國英國,為了將自由貿易的秩序推向遙遠的東方,以武力方式將大清帝國強行拖入現代化軌道,晚清70年由此開啟。
  • 庚子新政與大清迴光返照
    「庚子事變」後,葉赫那拉氏反省了自己縱容義和團與八國聯軍之亂的過錯,於是展開了一場政治體制和經濟改革運動,這也是中國兩千年封建專制史上的絕唱。
  • 2020庚子年大亂分析
    庚子年在一些命理中都是比較忌諱的,很多人都覺得庚子年屬於流年不利的,而且很多人還都搬出了不少的歷史事實出來論證。那麼2020庚子年大亂如何分析?下面讓仁澤易道為你解析。庚子年是什麼,有什麼說法  庚子年生肖:白鼠(金鼠),納音:壁上土。庚子是厚德之土,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能克眾水,不懼眾木來害。因為木到子位乃破敗之地沒有了氣力。庚子年,納音為壁上土,戊土為雲。戊癸化火,火為日,故為天雲日承。乃氣過孚虛之土。若得重土相資,則水木不剛,弱遇官鬼而不刑,則衰絕自保。
  • 大清亡後,我國繼續還了25年庚子賠款,這些錢都由誰還的
    庚子賠款的年息是4%,分39年還清,所以連利息算下來,大清需要賠償9.8億兩白銀,但大清在1900年籤完《辛丑條約》後,只還了12年庚子賠款,就在1912年被袁世凱逼迫著退位了。溥儀退位後,失去了賦稅來源,自身也要依靠皇室和袁世凱、南京臨時政府籤訂的《清室優待條例》規定的每年400萬兩白銀來養活,所以溥儀拿不出錢,也沒有能力來償還庚子賠款,但大清滅亡後25年了,我國還在償還庚子賠款,那麼大清亡後,這筆錢都是由誰來繼續償還的?
  • 庚子年化太歲錦囊使用方法
    民間傳說太歲是太歲神的簡稱,乃道教值年神靈之一,一年一換,當年輪值的太歲神叫值年太歲(流年太歲)。太歲神在所有神中,影響力最大,素有年中天子之稱,掌管人間一年的吉兇禍福。《淵海子平》記載:太歲乃年中之天子,故不可犯,犯之則兇。《三命通會》說:夫太歲者,乃一歲之主宰,諸神之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