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訓基地探訪 | 青訓教練變「足球教師」,優體用企業制度賦能...

2020-12-12 上觀

編者按:2017年天津全運會,上海足球上演「大四喜」,包攬專業組全部四塊金牌。背後,離不開頂層設計的政策引導,激發市場活力。2015年,上海改革原有體制內一家包攬的傳統模式,通過全運會史上首次購買社會服務、創新建立多個足球精英培訓基地的辦法,引入市場思維,激發職業活力。

上海市體育局、上海市足協近日結束新一輪上海青訓基地評審,共有17家青訓主體榜上有名(10家精英培訓基地、7家培訓基地),接下來還將進行授牌。對這批綜合表現出色的青訓機構,體育部門每年提供引導資金,給予一定補貼,保障專業人做專業事,激勵全社會不斷為上海培育更多的「小武磊」「小顏駿凌」。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推出「上海足球青訓基地探訪」系列報導,挖掘申城基層教練默默付出的故事,找尋每一個青訓機構的動人瞬間,探究青訓上海模式閃耀的關鍵基因。今天,我們一起走近2012年成立的上海優體俱樂部。

下午4點30分,皮膚黝黑的馮祺身穿深藍色T恤,準時站在新閔小學的操場上。這名昔日上海SVA申花隊後衛,如今是上海優體足球俱樂部的總教練,他時而細緻觀察教練帶教動作細節,時而和場邊的老師、家長溝通交流,甚至掏出筆記本記錄要點。

根據新一輪評審公示,上海共有17家青訓機構入圍上海青訓基地名單:其中10家為精英培訓基地,7家為培訓基地。作為7家重在普及的上海培訓基地之一,上海優體青少年足球推廣項目,近日更躋身「國家隊」:獲評國家體育產業示範項目。

體教融合,專業人能做專業事


上海很多青訓機構的負責人,是專業球員出身,從事青訓本身是一種不忘初心的情懷。上海優體青訓董事長紀斌,也是如此。6歲開始踢球的他,早早進入上海市少年隊、青年隊。由於傷病,他提前結束職業生涯,投身商海創業,但每周踢球的習慣雷打不動。

圖說:上海優體俱樂部和前日本男足主帥岡田武史交流青訓經驗。

對足球發自內心的喜歡,讓紀斌在2012年正式註冊成立上海優體足球俱樂部。這是一家從事青少年足球培訓的專業機構,通過開設足球進校園課程、普及興趣課程以及提高特色課程,創建「金字塔」式的青少年足球培訓模式,以足球為平臺培養孩子們健康的體魄、堅強的意志、寬容的胸懷和團隊合作的精神。

「我們的根在閔行,俱樂部的進步發展,和閔行職能部門大力推進體教融合密不可分。」紀斌直言不諱,閔行的體育和教育建立共建機制,體教項目合作不斷加強,同時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入社會優質課程資源,如「足球一條龍」、「人人學遊泳」「圍棋進課堂」「網球進校園」「舞向未來」等體育品牌。不少閔行的孩子,從小學一年級到五年級,每一年都能在校園掌握一項體育專業技能,這門專業體育課程由「政府埋單」。

藉助「足球一條龍」進校園的政策東風,上海優體足球俱樂部通過招投標率先成為閔行區「足球進課堂」合作單位。截止到2018年底,優體青訓已為閔行、松江共50所學校派遣高水平足球教練,提供「足球進課堂」服務,共計15000名學生感受專業趣味的足球課程。

如果學生對足球有進一步學習參與的興趣,俱樂部也在學校之外的訓練場地,開設足球興趣課程,一周兩次,每次活動時間1.5小時。」如果孩子對足球有興趣,認識到課外鍛鍊同樣重要,就發揮我們體育社團專業人做專業事的優勢。」馮祺介紹,除了課堂內的體育課之外,俱樂部同時也和閔行、松江、徐匯、普陀、長寧的50所學校合作開設課後足球興趣培訓,共計吸納3200多名會員。全市開設的10個社會培訓點,也吸引到500多名足球小將報名。

注重普及,做大足球人口是關鍵


上個周末,優體足球公園,分別身穿白色、紅色球衣的小隊員正在打分隊比賽。場邊的父母變身啦啦隊員,高呼:「好球!加油啊!」汪先生是一家IT企業的白領,他表示比較認可「普及型足球」:「我兒子蠻喜歡踢球的,但還沒到喜歡到發燒的地步。我們也很支持他踢球,鍛鍊身體,人也更陽光,但並沒有培養孩子走職業道路的想法。更多還是看孩子的愛好,讓他自己選擇吧!」

如果光看小球員的數量,擁有2000多名小球員會員的優體,可能是滬上人數最多、最有人氣的青訓俱樂部。很多青訓機構注重尖子人才的挖掘培養,畢竟出一個球星可能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就夠回本。相比之下,優體明顯走的是另外一條注重普及、不斷擴大足球青少年人口覆蓋面的青訓路線。

馮祺介紹,俱樂部青訓重在擴大普及面,有自下而上的5種運營模式:「足球進課堂」「普及興趣課程」「提高特色課程」「優體足球聯賽」「足球精英課程」,形成人才選拔培養的金字塔結構。「足球小將的能力逐級提升,他們在俱樂部也能感受到不斷進步的樂趣。」


圖說:閔行「小英超」讓區內小球員以球會友。

此外,俱樂部從2013年起每年舉辦「閔行小英超」青少年足球聯賽,每年春、秋兩季舉辦「上海優體杯」青少年足球聯賽,免費讓學員們參與。搭建平臺,以賽代練,提高學員的足球技藝,豐富課餘生活,優體也通過比賽來挖掘好苗,組建俱樂部的精英隊,代表閔行參加各級比賽。

在優體踢球的足球小將,會被教練灌輸這樣一個觀念:「勝負不是第一位,享受足球的快樂、為勝利拼搏的過程,更重要。」紀斌也告訴記者,俱樂部更多把足球看做是一種教育手段,「沒踢過足球,很多孩子未必知道團隊協作的重要;沒踢過足球,很多人也不理解如何面對失敗。包括我一直要求我們俱樂部的教練,你們不能只是吃過去當職業運動員的老本,你們來到校園教孩子踢球,就是足球教師,要不斷學習!你們教給他們的,不只是足球的技巧,更是足球的文化。「

「中國足球真正要發展提高,必須要把足球人口數量提上去。這也是我們現在做的事。」紀斌坦言,自己兒子在上海綠地申花U16隊效力,是全隊唯一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籍隊員,「1995年的上海申花,範志毅、吳承瑛、祁宏、謝暉等,都是我們上海本土球員。我覺得,必須把足球人口的基數做大,才能選拔出更多的好苗子。當更多上海本土孩子都愛踢球甚至進入職業隊、國家隊,上海足球青訓才算更進一步。」



文化建設,企業化管理賦能足球


走進位於報春路的優體青訓總部,十多名職員正在緊張忙碌著填寫表格、錄入數據、製作視頻等。他們每個人都身穿相同的深藍色T恤,胸口都是優體青訓的會徽,胸前都佩戴員工卡牌。這裡,沒有太多劍拔弩張的比賽氣氛,更像是一個運作有序的文化傳媒企業。

俱樂部文化部門負責人介紹:「我們有一支十多人的文化建設團隊,長期從事體育產業工作,從為會員營銷、自媒體運營、衍生品開發、商務合作等多方面打造優體品牌工作,傳播健康理念,為更多的小朋友與足球愛好者服務。」

2000多個喜歡踢球的小會員,俱樂部都為他們製作足球檔案;要吸引更多孩子加入培訓班,出色的文案、陽光的照片、激動人心的視頻不可或缺,都需要專業人士把控質量,做好推廣;孩子踢球必須得到家長的支持,父母的意見很重要,會員部門要和家長建立緊密聯繫,電話、郵件、微信等都是必要的溝通手段;青少年培訓中也有服裝、球鞋銷售等業務,俱樂部的7塊自營場地對外開放,也需要合理統籌。在這裡,被不少青訓俱樂部被忽視的市場營銷、文化傳播內涵,反而成為「紅花」。

圖說:前往聾啞學校組織公益足球活動。

優體青訓,也在嘗試用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模式,去打造青少年足球俱樂部。 讓馮祺和其他足球教練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次前往學校上課,都需要上傳「1個教案、1次自拍」。「少數足球教練有時不拘小節,比如穿著拖鞋上課,或者鬍子拉碴就去教球,在我們這裡行不通。我們的教練,要進校園要給孩子做榜樣。」紀斌介紹,俱樂部開發了一個小程序,根據俱樂部規章制度,每個教練進校前都需自拍全身照上傳,細節要求嚴格到必須身穿俱樂部T恤、佩戴胸牌、腳穿運動鞋等。

在完成教學後,教練還要拿出教案,交給學校體育老師籤收。「這個教案需要提前一天上傳,由總教練進行審核,通過才能上課。日積月累,這些教案也記錄著校園足球和俱樂部發展的進程。」

疫情,對優體培訓業務造成不小影響,但危中有機。擁有80多名教練的優體,在疫情期間並沒有對教練進行停薪和減薪,而是選擇利用俱樂部的場地展開業務培訓,「修煉內功」,順勢加強教練的能力提升、培訓管理,進一步優化師資隊伍。

「我退役比較早,對企業管理相對熟一些,我覺得青訓機構發展,離不開規章制度,需要企業文化支撐。」紀斌認為,俱樂部規模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如果我們只有200個小球員、只有一個青訓點,那兄弟情的管理方式也沒問題。現在俱樂部有2000多名會員,布點學校越來越多,傳統管理模式肯定跟不上,更需要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只有這樣,更多的孩子、家長才能進一步認可我們優體青訓的口碑。」

相關焦點

  • 青訓教練變「足球教師」,優體用企業制度賦能足球青訓
    對這批綜合表現出色的青訓機構,體育部門每年提供引導資金,給予一定補貼,保障專業人做專業事,激勵全社會不斷為上海培育更多的「小武磊」「小顏駿凌」。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推出「上海足球青訓基地探訪」系列報導,挖掘申城基層教練默默付出的故事,找尋每一個青訓機構的動人瞬間,探究青訓上海模式閃耀的關鍵基因。今天,我們一起走近2012年成立的上海優體俱樂部。
  • 上海青訓基地探訪
    對這批綜合表現出色的青訓機構,體育部門每年提供引導資金,給予一定補貼,保障專業人做專業事,激勵全社會不斷為上海培育更多的「小武磊」「小顏駿凌」。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推出「上海足球青訓基地探訪」系列報導,挖掘申城基層教練默默付出的故事,找尋每一個青訓機構的動人瞬間,探究青訓上海模式閃耀的關鍵基因。今天,我們一起走近2015年成立的上海吉祥足球俱樂部。
  • 上海青訓基地探訪 | 探索借雞生蛋新模式,幸運星要培養立足五大...
    2015年,上海改革原有體制內一家包攬的傳統模式,通過全運會史上首次購買社會服務、創新建立多個足球精英培訓基地的辦法,引入市場思維,激發職業活力。市體育局委託上海市足球協會開展新一輪的「上海市青少年足球精英培訓基地」評選,17家青訓主體(10家精英培訓基地、7家培訓基地)榜上有名,獲得授牌。
  • 本菲卡足球俱樂部青訓教練入駐馳騁青訓開展為期半年青訓計劃
    --本菲卡足球俱樂部有「歐洲黑店」的綽號,近七年來有至少12名青訓人才被各俱樂部買走,轉會金額竟高達驚人的3.76億歐元。,繼去年夏季派出梯隊到葡萄牙本菲卡接受訓練後,今年五月中旬本菲卡足球俱樂部受邀派出青訓教練來到重慶馳騁青訓基地,為馳騁青訓的小球員進行為期半年的訓練。
  • 探訪星輝青訓學院:這支青訓新軍,憑何三年就強勢崛起?
    10月15日出版的《足球報》用兩個專版「解密」星輝青訓學院,我們將分兩天推出《足球報》的專稿。原因簡單:在過去的中國足球青訓版圖中,老牌青訓俱樂部是魯能、綠城和根寶基地等,最近崛起的則有恆大、富力、申花、亞泰等,包括地方足協中的成都足協、湖北足協等都是球迷耳熟能詳的青訓品牌。星輝青訓學院,他們最初以「大連星輝宏弛」的名字參加青超賽事的時候,包括很多足球圈的人士都感到陌生。
  • 這座「大有來頭」的足球公園,原來是上海足協寶山青訓基地?
    之前我們介紹了寶山大場地區剛開業不久的奧興足球公園,這個既能展示球技又可以來一頓燒烤的足球公園引起了無數球迷的興趣。本期熱線君再接再厲,又在大寶山地區發掘到一家足球公園,這座足球公園可大有來頭,背後的核心團隊竟然包括95申花著名球星劉軍和前國腳、著名前鋒胡云峰,公園目前已成為了上海足協寶山青訓基地。
  • 上海地區社會足球品牌青訓機構推薦
    【青訓體系】2016年2月1日,博擊足球俱樂部又正式掛牌上港青訓,與上海上港足球俱樂部籤訂青少年培訓協議,隸屬上海上港青訓,標誌著博擊俱樂部青訓球員具備優先進入國內頂尖一線俱樂部的機會。>上海吉祥足球運動俱樂部上海吉祥足球運動俱樂部 上海吉祥足球運動俱樂部經上海市體育局、上海市足球管理中心、上海市體育運動學校等權威部門嚴格審核,於2015年10月被授牌「上海市青少年足球精英培訓基地」市級專業培訓資質。
  • 上海足球青訓觀察報告
    ——舜祥俱樂部 劉大祥編者按:9月底,上海市體育局為競技體育後備人才社會培養精英基地授牌,17家青少年足球培訓基地(10家精英培訓基地、7家培訓基地)榜上有名。截止2019年底,全國各地社會足球青訓機構已達近7千家。但在這其中,很少成功的先例,而且基本都不可複製,絕大部分俱樂部這些年都在自我摸索中艱難前進。
  • 上海T98足球基地要讓歐洲最頂尖青訓在中國落地生根
    本文作者:子墨體育大生意記者T98對於滬上的踢球者而言,絕對是一個極具象徵意義的符號,在位於上海浦江鎮的漕河涇浦江科技綠洲內,這塊佔地45畝、擁有6塊球場的足球基地已經成為上海業餘足球愛好者和青少年專項培訓的首選場所之一。
  • 湖南哪家足球青訓機構好?
    進駐小學、幼兒園普及校園足球,與中學合作共建少年精英梯隊,對接大學培養高水平青年隊,健全和完善青少年球員培送渠道,是俱樂部始終秉承的發展理念。【教練團隊】俱樂部現有企業管理團隊20餘人,青訓梯隊教練團隊70多名。
  • 第35個教師節 亞泰青訓祝天下所有師者節日快樂
    ,長春亞泰足球俱樂部祝每一位為中國足球發展辛勤耕耘的教師、教練員們節日快樂!在這一天,亞泰青訓的教練員們也用通過「練兵」的方式,邀請草根球隊——長春蓮花山足球隊走進亞泰淨月基地,以球會友,歡度教師節。「約會星期五」這項公益足球賽,邀請草根球隊、球迷球隊、企業球隊走進亞泰淨月基地與長春亞泰員工隊以球會友,為廣大足球愛好者提供多比賽的機會,感受職業球場。
  • 一位上海日語系大學生眼中的日本足球青訓:注重禮儀,能跑能吃苦
    編者註:2019年8月上半月,第二屆U15青少年國際足球挑戰杯(Youth International Challenge Cup, 簡稱YICC)在上海舉行,肆客團隊一行在領隊兼翻譯翻譯@杜小宇 的幫助下圓滿完成了比賽報導任務,杜小宇是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系大四學生,她精通日語翻譯,通過一屆國際青少年賽事,杜小宇對足球產生了深厚的興趣。
  • 上海足球人才井噴,青訓已經供大於求
    正在昆明紅塔基地訓練的北京國安近期迎來了一張全新的面孔,來自上港的年輕小將魏來。1997年出生的魏來目前還屬於試訓身份,能否最終加盟,還要看主教練熱內西奧的態度。由於外援尚未歸隊,5名本土國腳也處於休假當中,因此目前國安的訓練也不能完全正常進行,日前訓練以身體強化和位置技術為主,因此魏來還無法展現出全部的能力來徵服教練組,不過教練組對其初步的印象不錯,認為其訓練投入,態度也非常認真。
  • 加大教練員培養力度,打造堅實的足球青訓體系
    為打造堅實的足球青訓體系,加大教練員培養力度,近期,南充奧航足球俱樂部舉辦2020年第一期教練員專業培訓班。先練好內功,就等戰勝疫情、企業復工的號角吹響。3月22日,為期7天的奧航足球俱樂部青年教練員培訓班在南充西河體育公園舉辦。
  • 綠茵場 | 行走青訓一線、用青春撐起「未來」:一探足球教練王嘉明的青訓「智慧」
    滬上天氣漸冷,但依然阻擋不住在各個學校裡恣肆生長的校園足球「生命力」。在北蔡鎮中心小學的綠茵場上,U11女足們正在用漂亮的傳球、射門展示著過硬的技術,在奔跑中彰顯著青春活力。他們的足球教練王嘉明目睹孩子們的歡呼雀躍——綠茵場不僅是孩子們的舞臺,也是他用辛勞和汗水澆灌一生的「國度」。
  • 年投入1.5億,主打校園足球、本土教練牌,建業青訓如何逐鹿中原
    文|穀子裕 攝|王昊東體育大生意記者編者按:2018年底,體育大生意開啟了關於職業足球俱樂部的青訓探訪相較西方足球發達國家,很多中國孩子都是上初中後才開始基礎的足球訓練,這樣球員的成長空間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局限,而如果能提早足球啟蒙的時間,就可以在之後的培訓中給予他們更高階的訓練內容。
  • 中國足球青訓之惑
    使用歸化球員能提升俱樂部即戰力,在爭冠道路上有事半功倍之效;但俱樂部過多使用歸化球員,尤其是非血緣歸化球員,肯定會壓制本土球員的出場時間,尤其是本土年輕球員無法得到實戰鍛鍊。但青訓是「本」,歸化為「末」,中國足球不能本末倒置,捨本逐末。
  • 我們足球的青訓到底是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
    ,從青訓教練數量上就能夠看出哪個階段中國足球是處於一個什麼樣的階段。中國足球系統化發展思路有偏差像日本足球其是俱樂部青訓、地方足協青訓和校園足球結合在一起的,所以日本足球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青訓體系制度,三方面有機的結合,校園足球好的苗子送到俱樂部青訓或者足協青訓,然後通過校園聯賽比如日本的高中聯賽出色的苗子還可以進入俱樂部,而且日本的聯賽體制也是相對健全的,只要喜歡足球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歸宿,而且日本孩子踢足球就是把它當做一種很普通的職業,日本的球員工資也不是高的離譜
  • 中國足球的希望在哪,在廣州恆大,江蘇蘇寧等俱樂部的青訓營那裡
    青訓球員到了中超俱樂部的青訓營,他們要有住宿的宿舍,要有吃飯的食堂,要有學習的教室,要有訓練用的健身房,球場。與此同時,俱樂部要配備廚師,草皮維護工人,宿舍管理員等後勤人員,文化課教師,足球教練等教導孩子的工作人員。這些工作人員都要發工資,俱樂部還有水電費,外出比賽費用,孩子生病時的治療費用等雜七雜八的費用。
  • 哈比足球的轉型記:從足球媒體到本土化青訓教練工廠 創業熊
    曾是足球產業垂直媒體的哈比足球,如今也轉型進入這個市場,他們的方向是為本土青訓教練提供服務。在線上,他們的教案研發團隊通過對國外青訓教材和教學方式的學習,再結合本土教練的青訓經驗和方法,製成針對5-14歲青少年的本土化課程,預計在今年8月推出,目前已通過文章和視頻的形式進行部分展示。除核心的課程體系,哈比足球還推出了一個工具類App,內容展示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為青訓教練、教師提供管理課程和學員,以及與同行交流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