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訪談)臺籍全國人大代表許沛的「落花生」兩岸情
中新社北京3月7日電 題:臺籍全國人大代表許沛的「落花生」兩岸情
中新社記者 龍敏
「許家的小孩,都是聽著《落花生》的故事長大的。」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臺聯副會長、重慶市臺聯會長許沛7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許氏後人都甘當「埋在地裡的落花生」,都在踏實地做著一些實事。
許沛的曾祖父許南英是清代臺灣33位科舉進士之一,也是著名詩人和愛國人士。1895年,《馬關條約》籤訂後,許南英曾統領兵丁扼守臺南奮力抗擊日軍入侵。在日軍佔領臺南城的前一天,許南英被迫離開臺灣,舉家遷往大陸並落地生根。許南英的六子兩女中,三子許贊牂即許沛的祖父,四子許贊堃就是著名作家許地山。
許沛說,四叔公許地山寫《落花生》時,曾祖父許南英已經去世。但《落花生》裡曾祖父希望子女們「要像花生,因為它是有用的,不是偉大、好看的東西」,成為許家的傳統。
對於許沛而言,傳承「落花生」精神就是做對推動兩岸交流有益的事情。
這些年來,許沛積極幫助居住在大陸的臺灣省籍同胞,為他們做好事、解難事;積極推動渝臺經貿文化交流,增進兩岸民眾的互動了解,特別是推動渝臺基層組織交流交往。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後,許沛更「忙」了,她先後聚焦臺灣青年在大陸創業、臺商臺企享同等待遇、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扶助貧困臺胞等並提出建議。她說:「這些都是臺胞最關心最需要解決的事情,都是對推動兩岸交流有利的事情。」
資料圖:「團團」「圓圓」生日宴。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攝
今年,許沛提交了向臺灣高雄市贈送兩隻大熊貓等多個涉臺建議。她告訴記者,由於經常往來於兩岸之間,在與臺灣同胞的接觸與交流中,發現大陸贈送臺灣的一對大熊貓「團團」「圓圓」備受臺灣民眾的關注和喜愛。不僅為臺北市立動物園乃至臺北市帶來觀光經濟效益,更拉近了兩岸同胞的心靈距離,成為「兩岸一家親」的友好象徵。
高雄市正致力於發展旅遊觀光業。許沛說,憨態可掬、快樂吉祥的大熊貓在高雄安家後,能有效拉動整個臺灣中南部的旅遊觀光業,增進臺灣中南部基層民眾對大陸的了解和情感聯結。
「兩岸同胞是一家人,沒有理由不攜手發展、共享發展。」許沛說,應繼續加大兩岸交流力度,拉近兩岸人民的心理距離。「作為臺籍全國人大代表,我將繼續傳承『落花生』精神,做對兩岸交流有益的實事。」(完)
[ 責編:袁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