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業三天,20個訂單、154盒、616斤、銷售金額9500元,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紅果鮮生」大學生助農服務隊近日走進句容後白鎮五星村千畝桃園基地,實地調研其自有品牌「赤山蜜桃」的生長、挑選、包裝出庫、物流發貨等全過程,開起了微店,做起了直播。
「前期疫情,最近又連續下雨,桃園已減產6-7成,赤山蜜桃面臨滯銷導致的腐爛困境。」最近,赤山蜜桃千畝桃園基地負責人周紅軍幾乎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眼見採用純天然種植模式,已取得中國綠色食品A級標準認證,甜度高達20%的赤山蜜桃爛在地裡。
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師生的到來讓周紅軍稍稍鬆了口氣。「了解到五星村千畝桃園面臨的實際困難,作為句容市後白鎮五星村的黨建共建基地,我們有責任幫助當地農民,共渡難關。」會計學院黨委副書記劉穎第一時間組建了「紅果鮮生」大學生助農服務隊,並赴五星村桃園基地實地調研,研究對策。
「傳統的銷售模式無法解決當前的困難。」「紅果鮮生」大學生助農服務隊隊長肖卉陳最近一直和隊員們集思廣益,「通過電商帶貨,用多種途徑宣傳赤山蜜桃,並進行銷售。」這一群沒有什麼實戰經驗的大學生在劉穎老師的帶領下不斷摸索,像模像樣地組建了「公司」,由肖卉陳總負責,其他隊員分工負責市場運營、技術、採購、設計、財務、物流等,職責分明,團隊效率一下高起來。
目前,實踐團隊已經開通了微店,也進行了直播帶貨,同時在視頻平臺進行宣傳,微店開業三天便賣出了154盒,實現銷售收入9500元。
「粉絲量不足很難打開銷路。」肖卉陳告訴記者,團隊項目也入選了省「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啟動儀式的參展項目,赤山蜜桃也入選大學生直播帶貨產品庫,但是由於團隊開通的平臺帳號等級不足,最終沒法參與直播帶貨。但是大家都沒有氣餒,通過朋友圈、qq空間、微博等,先從身邊同學、老師、家人開始推廣,「大家都很給力,聽說是助農項目,都很樂意幫忙。南財老師們第一天便訂了50多盒。」肖卉陳說,方法總比困難多,最近,團隊成員都在為線上直播賣貨做準備,希望能更多地幫到桃園。
除了幫助句容後白鎮五星村千畝桃園銷貨,「紅果鮮生」助農服務隊還將帶貨「絕擺潘西」西紅柿、貝貝南瓜和石臺縣富硒米等,銷售南京周邊家庭農場和貧困縣的水果蔬菜和糧食,幫助鄉村振興、產業扶貧。
會計學院黨委書記卜金濤表示,希望通過「紅果鮮生」項目,推動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相融合,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推動學生的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融合,打造生動的思政課堂。讓學生們努力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為打贏國家脫貧攻堅戰擔當盡責。
南財國際經貿學院「e起帶農貨」暑期社會實踐小隊則走進六合雄州錢倉社區進行走訪調研,深入探訪了六合區鄉村振興大學生農業創業中心,調查農產品直播現狀。
在進行實地調研之前,「e起帶農貨小隊」進行了線上問卷調研。研究數據表明,群眾對直播購買農產品存在較大擔憂。66.53%的人擔憂農產品的質量問題,64.44%的人擔憂農產品的運輸及售後保障,除此之外,也有較多人擔心直播內容的真實性。這樣的數據說明,觀眾對產品的質量以及售後服務存疑。群眾對直播購買農產品的質疑並非不無道理,曾在直播中購買過農產品的54.39%的消費者中,僅有26.36%的消費者表示購買的產品從未出現過問題,而21.76%的消費者出現過收到的農產品存在數量、質量問題,20.08%的消費者收到的農產品與直播所述不符。直播售賣農貨的方式的確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其中農產品本身的質量以及直播間售賣真實性問題尤為突出。所以小隊成員一致認為:產品質量是農產品直播發展至關重要的一環。
團隊也走進企業、產品的線下展示平臺,了解到區別於其它傳統的宣傳方式,農產品直播正在展現它的強大優勢與影響力。直播拉近了農戶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公司積極舉辦農產品直播,分享一些農產品辨別挑選的經驗,讓消費者更加方便地了解農產品的品種、生長狀況。
線上調研與線下實踐的反饋,團隊了解到雖然直播帶貨正逐漸成為走出滯銷困境、促進脫貧增收的一種新途徑,但農產品直播仍存在很多難點。第一,產品之困。這裡農業生產大多是較為分散,也很難實現產品標準的統一,無法集中成片推行核心特色產品。第二,運營之困。雖然錢倉基地進行直播是挑選有多年綠色食品認證的農產品,但農產品直播「貨架」尚未有統一的品質控制標準,產品質量安全上存在著一定的隱患。另外,帶哪家貨、為哪家代言的不公平會對直播紅利的分配產生不良影響。一個區域的優質農產品很可能因為沒抓住直播機會,就會被另一個區域的直播的劣質產品擠壓甚至淘汰。因此,如何規劃管理農產品直播,從源頭上把控好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在良性競爭的過程中確保公平公正,這需要各方付出努力。第三,人才之困。農產品直播是一定門檻的由於農民文化水平有限,直播間主播這一職位農民自己通常無法勝任。所以對於農產品直播而言,主播的選擇至關重要。他不僅需要有一定的粉絲基礎,而且要配備有相關的農產品知識,需要有為大家解釋清楚所售產品優缺點甚至於培育方式等專業知識的能力。就農產品直播而言,尚未出現專業領域的頭部主播,請其他跨界的主播直播成本又比較高昂,這對於眾多農業人員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因此,要做好農產品直播人才的培育與挖掘,除了政府層面的引導培訓外,培養提高農民自身學習直播的意願與技能也勢在必行。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王堯 陸嘉蕙(實習)通訊員/施衛娟 編輯/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