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9月14日電 9月12日上午9點30分,清華大學2020級本科新生迎來第一堂體育課。200餘名大一新生代表線下齊聚清華大學西體育館,3000餘名同學通過「荷塘雨課堂」在線同步收看,聆聽清華人的體育故事,了解清華體育傳統和體育要求,體會「無體育,不清華」的體育氛圍。體育部全體教師參加本次活動,大一組教師在現場就坐。
第一堂體育課現場(西體後館)
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校體委主任史宗愷以「清華的體育:教育目標與傳統」為主題發表講話。史宗愷首先以故事的形式深入淺出地講述了體育對清華人的影響和改變,將體育與清華人的關係概述為:清華的體育精神使一代代清華人熱愛上了體育,體育培養和訓練了一代代清華人意志力和勇氣,而意志力和勇氣影響了清華人今後的學習和生活。史宗愷特別強調了大學體育不同於知識傳授課程的一面——大學體育具有其獨特的教育特徵和作用,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實質性的緊密聯繫,它「是一個活躍的過程,帶著發展或授給青年人以實用能力和品質這個目標來推動訓練,其目的是振奮生活中有生命力的基礎」。
史宗愷講話
史宗愷指出,清華的教育目標之一就是強調體育對身體及心理健康的正向作用和意義,以及在個人品格、社會品質等方面所產生的遷移價值影響,掌握運動技能,養成體育鍛鍊習慣,爭取至少為祖國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用一生的實踐,努力達到「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所要求的個人道德操守和意志品格修養的境界。大學體育正好提供了極好的手段和途徑來訓練自己,以達成這種境界作為人生的目標。史宗愷認為,運動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體育活動幫助一個人感覺更敏銳,發展為印象,形成知覺,對一個人整體狀態產生影響;在道德和性格方面,體育活動培養運動者的勇氣、堅持、自信心、進擊性和決心;在社會品質方面,體育活動鍛鍊運動者的公平意識、犧牲精神、自由與規則意識和合作意識等優秀的社會品質。
針對大一體育工作,史宗愷專門強調了大一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從「制度強制」逐漸過渡到「環境強制」,從而使清華學生從大一開始逐漸養成鍛鍊習慣,最終構建清華的體育文化和體育傳統。
最後,史宗愷希望同學們能夠在體育運動中培養品質,鼓勵同學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掌握運動技能,養成體育鍛鍊習慣,成為更好的自己,爭取至少為祖國健康地工作五十年。
現場學生和教師聆聽清華體育故事
體育部主任劉波作為第一堂體育課的主講教師,首先與大家分享了清華大學的體育傳統。劉波詳細講述了以馬約翰先生為代表的清華體育教師和以蔣南翔校長為代表的清華校領導為清華體育傳統的形成與發揚光大所作出的貢獻,強調了「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目標、「育人至上、體魄與人格並重」的體育教育觀和「無體育,不清華」的口號,以及清華愛國愛校、重視學生全面發展、面向全員重視全過程、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體育傳統。劉波表示,清華始終堅持把體育作為培養學生的一個重要環節,要求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真正成為祖國需要的合格人才。
劉波為新生講授第一堂體育課
隨後,劉波提出科技發展和網絡普及對青少年健康影響越來越大,青少年體質健康持續下滑,加強體育具有極高的急迫性,重視體育工作不僅關係到同學們的身心健康,更是關係到國家未來的發展。劉波特別講解了馬約翰先生在1926年提出的「體育的遷移價值」理論,強調了體育運動在團隊合作、遵守紀律、堅持不懈、不畏挫折、勇敢精神方面的重要價值。
接著,劉波從體育課教學、體育類社團協會、課外體育競賽、體育代表隊、體育場館五個方面對清華大學體育工作的開展和對學生的要求進行全面闡釋,並針對大一體育提出「特殊要求」,包括廣泛開展針對大一的班級課外競賽活動,由群體教師和院系體育助教牽頭,體育類協會和體育代表隊骨幹配合開展課外輔導,以及堅持開展「陽光長跑」課外鍛鍊。
最後,劉波希望同學們能夠樹立「三個一」的「小目標」,即學會一個運動項目、參加一個體育協會、每學期至少參加一次體育競賽。他倡議同學們從現在做起,做一個熱愛體育的清華人,為實現「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目標而努力奮鬥!
現場學生認真聽課
受疫情影響,本次活動採取線下線上融合的方式進行。根據疫情防控要求,每個院系選出10名左右新生代表到現場上課,其餘學生均通過雨課堂觀看現場直播。
「荷塘雨課堂」直播畫面
同學們在線收看直播
背景介紹:
我國著名體育家馬約翰先生在清華任教期間,曾開設「第一堂體育課」,在新生入學教育時專門為所有新生解讀清華體育傳統和體育精神,並親身示範,講解清華體育的要求。自2014年起,清華大學恢復新生第一堂體育課。
供稿:體育部
編輯:李華山
審核: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