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西安最著名的地標建築是哪裡嗎?跟我一起來看看吧1!
(西安鐘樓)
圖、文/長安18子
你知道古城西安最著名的地標建築是哪裡嗎?當然是屹立在市中心、有著六百多年歷史的鐘樓和鼓樓了。
作為一個西安人,可能有很多人經常從這裡經過,卻都沒有好好地遊覽和了解過我們西安的鐘樓和鼓樓,這是一件很讓人慚愧的事情。我也是很小的時候,跟父親上過一次鐘樓,近幾十年都沒有去過了。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也不能出遠門,今天我趁著年休假的機會,一個人好好地遊覽了一次鐘樓和鼓樓,近距離地領略了一次它們的真容和風採。
坐公交車到鐘樓南站下車,走地下通道找到鐘樓的入口處,鐘樓和鼓樓的套票是每人50元。從鐘樓北邊上去,地面一層的中間有一口大鐵鐘,不能進去,只能遠遠地觀看一下。
順樓梯上到基座上面,迎面一塊石碑上面是西安鐘樓的簡介。西安鐘樓建於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鐘樓通高36米,基座呈方形,四周各寬35.5米,青磚砌就,樓建於基座之上,上下兩層都是方形,進深均為三間,四周設有觀景迴廊,重簷三滴水,四角攢尖頂,覆綠色琉璃瓦,置鎏金寶瓶剎頂,各層簷下均施鬥拱,梁枋同施彩畫。西安鐘樓是國內現存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在基座上的西北角,有一口大鐘叫景雲鍾,因鑄於唐睿宗景龍二年而得名,鍾高2.47米,口徑1.65米,重約6噸,用銅錫合金鑄成,鐘身有鍾乳32枚,周圍鑄有紋飾,分別鑄有飛天、翔鶴、走獅、騰龍、朱雀等圖案,四角各有四朵祥雲,造型婚後、音律準確、工藝高超。唐朝鑄造的景雲鍾真品收藏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現在這裡放置的是與原鐘非常相似的仿製景雲鍾。
二樓的室內,陳列的是一些對鐘樓和鼓樓建築的詳細介紹。
西安鐘樓和鼓樓為什麼能夠屹立六百多年還安然無恙?從地基、基座、枋梁,一直到樓頂、裝飾等各種建築原理都有詳細的說明。
據記載,鐘樓最早建在西邊的廣濟街口,與鼓樓一南一北正對著,到明萬曆年間向東搬遷到現在的地址。多少年來,西安人每天聽著晨鐘暮鼓,在這裡安居樂業、繁衍生息。
鐘樓東遷在當時可是一件大事,這麼浩大的工程也讓當時的官員費盡了苦心和精力。
塔樓頂上面,全部都是木製的榫卯結構,精巧耐用、防震抗震,沒有鋼筋龍骨、沒有水泥預製,也鐵釘固定,這些精巧的工藝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各種精美的圖案圖畫在梁棟之間,顯得古樸典雅,歷久彌新,也充滿了古代文化和智慧的玄機。
鎏金的寶頂都是真金打造的。塔脊上裝飾的是七種綠色的陶製神獸,分別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等。
這就是榫卯結構,木頭與木頭之間的連接,緊絲合縫、連接牢固,這就是我國古代建築技術的高明之處。
參觀完一樓,登上最高的二樓,可以觀看西安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川流不息的車流。這四條大街原來都是西安最繁華的商業中心,這幾年都被其他商圈分流出去,現在也漸漸地沒落了。
站在樓上,清爽的風從四面吹來,感到很愜意,我不禁想起了範仲淹《嶽陽樓記》中的幾句話來:「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二樓的裡面,陳列著一些清代時期的青花瓷珍品。精美的紋飾圖案、精巧的技藝,在造型、書畫、色澤、釉彩等工藝上都有很高的價值,都是精美的中華民族傳統藝術。
花之於人,是一份心境,盆之於花,是一種底氣,花與盆相得益彰,美化著人們的生活,陶冶著人們的情操。
這裡還有一組福祿壽禧四位吉星的陶瓷像,代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看到這裡,西安的鐘樓就全部介紹完畢了。下一次,大家跟我去鐘樓的兄弟--西安鼓樓遊覽一下。敬請期待!
【作者簡介】長安18子,電信工程師,美文作者,喜歡詩歌、散文,企望用最淺白的文字,營造出最深的詩意。原創碼字寫文不易,歡迎大家關注、支持、點讚、交流!我一直都很喜歡蘇軾的「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也喜歡孔子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期待著與有緣人的相識、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