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在全球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一場自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也隨之而來,但是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啟動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轉正的中國,剛剛正式交出一份令世人驚嘆、可以載入史冊的完美答卷。
101萬億!中國2020年GDP「成績單」正式出爐
1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0年中國經濟年報,經過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達10159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按照目前測算的年平均匯率折算,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5萬億美元左右,穩居世界第二。
也就是說,在疫情大考之下,2020年中國不僅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GDP總量也實現了百萬億的歷史性突破,成為近一二百年以來,經濟總量達到美國70%以上的唯一的國家。
那麼在全球經濟風雨飄搖、仍處於深度衰退之際,中國經濟如何重回復甦軌道?主要得益於這三點:一是舉國上下,團結一心,共同抗疫,勇戰病魔。面對疫情,中國及時採取封城、隔離等嚴格防疫措施,隨後出臺一系列利好政策,有序推動復工復產。中國民眾亦是高度配合,鼎力支持,這才讓中國經濟社會以最快的速度恢復正常運作。
二是中國製造業優勢十分明顯。經過四十年的努力,當前中國擁有全球最大、最長且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當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大量西方工廠因為國際供應鏈斷裂停工的時候,中國不受影響,比如每天可以生產55億隻口罩,被外界譽為「全球抗疫的兵工廠」。
三是中國消費者實力槓槓的。自2000年起,中國的消費市場規模是一條昂揚向上的曲線,就算是多災多難的2020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也接近40萬億元,即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品零售市場。
同時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對外企的吸引力只增不減。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8993.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3%。
超過美國!2025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
去年12月15日,社科院發布的最新《經濟藍皮書》指出,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可達7.8%。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1年中國GDP將達到8.2%;畢馬威中國報告預計中國GDP增速將達到8.8%;甚至德意志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熊奕表示,今年中國實際GDP增長率將達到9.5%。
也就是說,樂觀來看的話,2021年中國GDP突破110萬億人民幣(約合17萬億美元)並非難事。
另外,鑑於美國疫情形勢和經濟前景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業內保守估計,2020年美國GDP為19.71萬億美元。而紐約世界大型企業研究會給出了一個最悲觀的預測:2021年美國經濟將微弱增長0.1%。
這也意味著中美GDP差距有望進一步縮小。那麼中國GDP何時超過美國?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經濟展望報告顯示,預計到2028年,中國GDP將超越美國,即突破28萬億美元大關。這個時間比IMF原先預測的2030年還要提前五年。
事實上,西方媒體普遍認為,中國將提前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甚至早於2028年之前。英國滙豐銀行、德國安聯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盧多維奇·蘇布蘭都曾表態,大約在2025年中國的GDP總量就會超過美國。
文 | 李澤鈽 題 | 凌明 圖 | 饒建寧 審 | 李澤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