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2020年高考已經過去,全國的高考生們可以放下心裡的包袱度過一個悠閒暑期了。今年高考試卷也有了新的變化,山東不再自主命題,加入使用全國卷的行列。北京、江蘇、浙江省依舊自主命題,大旗不倒。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全國的各個地方全都考一張卷子,結果會是怎樣呢?
有人可能會說,河南、山東、江蘇等地的考生會不會全部都進入清華北大了呢。大家可以仔細分析,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雖然從短期來看,這些高考大省比較佔優勢,但是其他省的學生也不是吃乾飯的,每個省都有尖子生,隨著時間慢慢流逝,其他省的考生也一定會追趕上來。
就拿北京市來說,雖然大家都覺得北京市的考題簡單,可能都拿北京市的考題練過手,但是大家沒有發現的是北京市的出題範圍很廣。語文卷並不是像大家說的那麼簡單,歷史題涉及的知識面龐大,這與北京市生源的情況是分不開的。北京市教育資源比較豐富,學生們的見識很廣,尤其是中學的教育並不鼓勵孩子們只放在學習上,學校的文化開放多元包容。而且北京的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投資十分大方,有的學生從小學到高中上過補習班的錢都可以在二三線城市買一套精裝修的房子,這便是差距吧。
再比如江蘇卷和山東卷,江蘇卷的數學題竟然沒有選擇題,數學大帝葛軍是江蘇省學生們的天敵。但是江蘇省的物理、化學、生物的難度跟全國卷想必是有點差距的,如果只因為數學就說江蘇卷難度高有些片面。山東省在之前使用山東卷時對全國卷是沒有概念的,歷史選擇題12個能錯7個或8個,在後來使用全國卷的時候,錄取分數線有所降低。後來做全國卷習慣後,回去再做山東卷,反而覺得山東卷更難了。
學科競賽才是顯示尖子生在全國一張試卷的競爭,2020年800餘所高中如衡水一中、鄭州外國語大學、山西大學附屬中學、成都七中等幾所高校入圍中學數理化生學科競賽"省一"排行榜的前十名。根據獲得前十名學校的省份來看,幾乎均勻分布在全國各省,令人奇怪的是山東省並沒有進榜前十,人大附中排在第十名。
到目前為止,還並沒有發現全國要同用一張卷的可能性。無論怎樣,大學在招生的時候名額都是有限的,這只限於省與省的競爭,無關其他。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