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金剛是自1984年起,由美國和日本公司合作開發的系列玩具和推出的系列動畫、電影的總稱。變形金剛玩具,一般是根據大小或設計複雜度進行級別劃比如傳奇級、指揮官級、童子軍級、勇士級、加強級、領袖級、泰坦等多個級別。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變形金剛的玩具走入孩子們的世界,還有變形金剛的各種衍生品,比如畫報、雜誌等等。那個時候,誰手中有個變形金剛,基本上就有了孩子王的號召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形金剛不僅僅是玩具和畫報,而是搬上熒幕,成為了大電影;造型比以前更複雜更炫酷。其中讓人印象最深的,大黃蜂則當仁不讓。
那麼如果大電影中的變形金剛大黃蜂穿越回中國的80年代呢?會是什麼樣子呢?
這一張畫報,應該是在家中,在那個年代算是個比較富裕的家庭。
畫報中的家用電器,牆上的獎狀,一件件熟悉的物品,是不是直接將我們拉回那個年代?
牆上帶著毛主席照片的獎狀一般都是父母的,父輩門都是依靠勤勞的雙手,辛苦的勞動,努力的工作,為社會奉獻自己的建設力量,為孩子們支撐起一個溫馨的家。一張張單位的獎狀,都是他們的軍功章。
寫著第一名的獎狀,應該就是80後的孩子們的,看樣子,這還是一個學習積極的學生。
鄧麗君的掛曆,那時的流行物品;她的歌聲也是灑滿了那個年代的每一個角落,成為一代人的記憶和經典。
牆上的鐘表,一般都會帶著嘀嗒嘀嗒的節奏聲,仿佛時時刻刻的提醒著人門,時間和歲月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的流失。
落地電風扇,夏天的最愛,那時沒有空調,炎熱的夏天,除了知了聲,電風扇的呼呼聲,也是夏天的一道美好回憶。
十四寸彩色小電視,上面放著的應該是VCD,那時有電視的家庭,也是最先接近開放前沿的家庭。那時候一群小夥伴圍著電視,不僅僅看變形金剛等動畫片,甚至廣告可能都不放過。
這一張畫報,應該是在公園,在那個年代是一群追求時髦的青年男女。
肩扛式的播放型錄音機,是那個時代的時髦青年的標配。這種播放型錄音機,是播放老式磁帶盒的那種,鄧麗君歌曲磁帶也是那個年代的暢銷品;
手裡的大哥大,那時可是身份的象徵;普通人很少能用上,更常見的是香港的電影裡。
還有時髦的喇叭褲,一個時代一個潮流,一種潮流也是一個時代的回憶,現狀看見這種褲子滿滿的都是八零年的年代感。
這一張畫報,應該是在教室,有美術有書法的板報是開學的象徵。
課堂裡面的流動紅旗,是一個班級的榮耀,是大家集體努力獲得的榮譽,也許是一次衛生大掃除,或許是一次拔河比賽獲得的紅旗標兵。這些小小紅旗激勵著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們積極向上。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幾乎是每個班級標配,而是是紅油漆刷的那種,因為那時沒有帶單面膠的貼字。
那時沒有手機,沒有手遊電子產品,剪紙也算是一種課間娛樂;一本變形金剛的雜誌,足以圍著一群孩子去圍觀,如果有個變形金剛的玩具,基本上全班都知道的「國際新聞」。大黃蜂手中的玩具,在那時,足以成為班級的焦點。
這一張畫報,應該是在街頭,高高的古城牆在那個時候都保護的非常完整。
那時書包的款式很簡單,往往都是軍綠色的帆布包,或者藍色、米黃色,一切都是簡簡單單。沒有米老鼠、也沒有日本動漫。有的是裝著鉛筆、鋼筆的鐵皮文具盒,走起路來,還能聽見咣當咣當的響。
手裡拿著蒲扇的老大爺,基本上是街頭樹下的常客,一到夏天,他們總能出現在那裡。
旁邊的三輪車,拉著貨,上面的煤氣罐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其實那時就算城市,有的也燒著蜂窩煤,用上煤氣罐的也算改善廚房環境的優越家庭。
一張畫報,一部電影;一張畫報,一個時代;一張畫報,一個故事;一張畫報,一個時代的回憶。
穿越到中國80年代的大黃蜂,喚醒人們對那個年代的記憶,這樣的變形金剛你會不喜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