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裡眼」坐雲觀山,「順風耳」聽風辨雨——祁連山生態環境「智慧...

2020-12-16 每日甘肅

祁連山衛星遙感圖。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範海瑞 翻拍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範海瑞

「以前祁連山的巡護,只能依靠護林員徒步翻山越嶺,肉眼察看,手工記錄,但由於祁連山區面積太大,就算是把所有職工都派入山中巡護,也遠遠不夠,根本無法實現24小時不間斷監控,取證和比對難度特別大。」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張掖分局局長廖空太說。

祁連山,東西綿延800餘公裡,平均海拔4000米至6000米,境內冰川遍布,草深林密,動植物種類繁多。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域地跨甘肅、青海兩省,總面積為5.02萬平方公裡。

如此大的區域,如何實現有效監管,這曾是困擾人們多年的難題。然而如今,這一難題卻伴隨「智慧祁連山」的建設而被逐步解開。

無需進山即可全域觀測

去年1月份,一位攝影師在祁連山國家公園張掖段近距離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照片在甘肅人的朋友圈「刷屏」;今年4月份,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張掖分局的工作人員在整理野外紅外相機拍攝的視頻畫面時,欣喜發現4隻雪豹「同框」出鏡的罕見場面,又讓祁連山中的雪豹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

近年來,在祁連山國家公園張掖分局轄區內,雪豹、白唇鹿等珍稀野生動物時常「做客」螢屏,見證了祁連山生態環境的「由亂到治」。在這一可喜現象背後, 「智慧祁連山大數據應用平臺」功不可沒。

6月3日,記者來到位於張掖市區東郊的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張掖分局。「現在要察看祁連山裡面的情況,已經不需要進山了,在這裡就可以基本做到一覽無餘。」張掖分局信息管理科負責人李元鴻介紹說。在他的指引下,記者來到綜合指揮中心,一塊電子大屏映入眼帘。

祁連山重點片區實現24小時實時監控。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範海瑞

「你看,這就是祁連山!」打開智慧祁連山大數據應用平臺,一張衛星地圖將整個祁連山盡收眼底,祁連山資源「一張圖」資料庫正是智慧祁連山建設的核心,它為祁連山的綜合監管提供信息支撐。在此基礎上,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張掖分局已經建設了聯通保護區管理局、基層22個自然保護站和120個資源管護站的專屬通信網絡,建成了覆蓋區內各單位的綜合協同辦公網絡平臺和移動平臺,實現了網絡化、移動化、無紙化辦公和信息共享。

森林火情實現24小時實時監控

「你看,這是馬蹄寺!」工作人員移動滑鼠,馬蹄寺周邊方圓10公裡的區域便開始在大屏幕上開啟現場直播,通過焦距調節,山林之間的景象可以清晰呈現。

視頻監控中的馬蹄寺清晰可見。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範海瑞

「現在我們調控的這臺雙光譜光電轉臺有兩路攝像機,一路是可見光,一路是熱成像,在可見的視頻監控之外,如果山林中一旦出現火情,熱成像的攝像頭可以迅速捕捉到火情並報警,從而快速反應並及時處置。」李元鴻說。

森林草原防火是祁連山保護管理極為重要的一項工作。近年來,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張掖分局依託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項目、祁連山重點森林火險區綜合治理三期項目、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規劃科技支撐項目等建設了張掖分局視頻監測中心和21個保護站視頻監測分中心,建成了77套雙光譜遠距離林火視頻監控監測系統,計劃到2020年底,共建成100套,基本覆蓋祁連山國家公園張掖片區重點火險區域。

為科研提供全方位大數據支撐

「你看,這是七一冰川!」在大屏幕上,已經對外封閉的七一冰川清晰可見,「中間的冰舌狀況是研究祁連山冰川變化的重要參照物,長期的監控可以對冰舌的歷史變化數據進行收集,從而通過比對,為科研等提供數據支撐」。

實時監控中的七一冰川。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範海瑞 攝

「祁連山生態好轉,用什麼說話?最重要的就是監測指標數據。」廖空太說。這些監測數據從何而來?「智慧祁連山大數據應用平臺」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全自動梯度氣象站、雷射雷達掃描儀、土壤呼吸測量儀等國內外先進儀器設備,實現了祁連山東、中、西三個區域從冰川、草甸、森林、灌木、草原垂直分布帶的「三線五級」全方位生態觀測網絡體系,為祁連山生態保護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和大量第一手資料。

智能化巡護管控保護區人為活動

「這是我們用無人機拍攝的畫面,無人機的應用可以作為衛星遙感的補充數據源,開展局部調查與監測,特別是發現有「異常」的車輛進入保護區,我們的遙感及無人機監測系統可以實時追蹤,從而有效管控保護區內的人類活動,大大提升保護區的安全防護力度。」李元鴻說。

目前,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張掖分局先後購置了30架無人機,其中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3架,多旋翼無人機27架,以無人機航飛作為衛星遙感的補充數據源,開展局部調查與監測。

祁連山局部的遙感對比圖。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範海瑞 攝

另外,該局還先後購置了PDA巡護終端600臺,建成了祁連山巡護監管系統。整套系統由基於阿里雲智能化管理平臺和智能化手持終端組成,智能化手持終端基於網際網路與雲管理平臺互聯,野外巡護員可通過手持終端進行信息的採集、傳遞和存儲,管理中心可通過控制終端實現對整個系統的操控。系統的巡護監管範圍覆蓋了各功能區,形成縱向到邊、橫向到底的巡護監管網絡,對關鍵物種、生物群落動態變化規律和幹擾影響機制進行科學、有效監測監管,實現了巡護監管工作無紙化、數位化和內外業一體化。

空天地一體化監測體系已形成

通過「智慧祁連山大數據應用平臺」建設的逐步推進,目前,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張掖分局已初步形成了空(衛星遙感)、天(無人機)、地(視頻監控、人工智慧巡護)一體化的監測體系,實現了從粗放式的人工監管向信息化的科學監管的轉變,根本上改變了巡護監管、林區災害監控和應急事件處理的原有工作模式,使各項工作更加規範和高效,極大地提升了保護區的資源監管能力與水平。

2017年「智慧祁連山大數據應用平臺」被國家林業局評為最佳實踐案例50強;2019年第六屆全國林業信息化工作會議「智慧祁連山大數據應用平臺」榮獲全國林業信息化全面推進十周年地方優秀案例。

今年是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評估驗收的最後一年。按照國家有關要求,我省正堅持以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為核心的生態功能定位,以創新生態保護管理體制機制為突破口,推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從打好基礎向提升質量轉變、從形成框架向制度建設轉變、從試點探索向全面推進轉變。

智慧祁連山大數據應用平臺界面。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範海瑞 攝

相關焦點

  • 物聯卡,智慧消防遠程視頻監控的「千裡眼、順風耳」
    之前說到「千裡眼、順風耳」,那都是神話故事裡的神仙具有的法力;現如今我們正處於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千裡眼、順風耳不再只是電視劇裡的情節,一抬頭你就會發現各個區域、角落都布滿了電子眼,而這些電子眼在智能消防中起著遠程視頻監控的作用,而支撐著這一功能可以繼續為人類服務的正是
  • 青藏高原特有一動物,有千裡眼順風耳,常被誤認成藏羚羊
    青藏高原特有一動物,有千裡眼順風耳,常被誤認成藏羚羊 2020-11-22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神話中的「順風耳」是誰?一個會彈古琴的瞎子
    我國民間有一個十分著名的童話故事——《十兄弟》,故事裡有十個各具神通的兄弟:順風 耳、千裡眼、大力士、鋼頭、鐵骨、長腿、大頭、大足、大嘴、大眼。其中順風耳和千裡眼最為人熟知。在元朝的小說中將千裡眼與順風耳稱為「聰明二大王」,取耳聰目明之意。在道觀中常供奉著順風耳與千裡眼,是著名的寺廟護衛神。
  • 【生態祁連】祁連山國家公園「守山人」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油葫蘆管護站的生態管護員王學清在撿拾垃圾 新華社記者 藍翔攝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油葫蘆管護站的生態管護員在撿拾垃圾 新華社記者 藍翔攝初秋時節,位於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的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河水潺潺,鳥兒啼鳴,迴蕩於山谷之間……「這個季節氣溫適宜,水草豐美
  • 唐仁健在張掖市調研指導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
    唐仁健在張掖調研時強調 紮實開展生態環境問題拉網排查 儘快建立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9月17日至18日,省委副書記、省長唐仁健在張掖市調研指導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他強調,要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思想上持續自警自醒,工作上保持力度韌性,紮實開展生態環境問題拉網排查,儘快建立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切實築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 祁連山:生態高地締造絢麗畫卷
    地處巍峨挺拔、綿延千裡的走廊南山東段,自古是著名的天然牧場,也是《中國國家地理》評選的「中國最美麗的草原」之一的祁連山草原的所在地。峨堡古城是青海進入河西走廊的咽喉,素有「祁連東大門、青海北大門」之稱。歷史上,峨堡是絲綢南路軍事重鎮和重要驛站,凡經扁都口進入青藏高原腹地的軍隊商旅,都必從峨堡經過。
  • 甘肅召開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推進會
    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推進會12月11日在蘭州召開。甘肅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林鐸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的重要指示和殷切期望,提高政治站位,堅持系統觀念,牢牢扛起肩負的政治責任、領導責任、工作責任,堅決打好生態環境保護攻堅戰和持久戰,努力推動祁連山生態保護以及全省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加快建設「山川秀美」新甘肅。
  • 林鐸在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推進會上...
    >  每日甘肅網蘭州12月11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張富貴)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推進會今天在蘭州召開。他強調,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的重要指示和殷切期望,提高政治站位,堅持系統觀念,牢牢扛起肩負的政治責任、領導責任、工作責任,堅決打好生態環境保護攻堅戰和持久戰,努力推動祁連山生態保護以及全省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加快建設「山川秀美」新甘肅。
  • 渭南市生態環境局華州分局:用好智慧環保「千裡眼」 以科技助力打...
    12月14日晚,渭南市生態環境局華州分局充分利用「智慧環保」監控平臺開展夜間巡查,嚴查工業企業偷排、夜間違法生產、違反「禁土令」情況及其他生態環境違法問題,為打好冬季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再添舉措。座談討論了監控平臺優化管理和運用措施,強調要用好智慧環保「千裡眼」,最大限度解決現場執法人員和時間緊缺問題,同時為現場科學、精準執法提供有力的線索依據,讓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無處遁形。
  • 做科學的千裡眼和順風耳
    「做科學的千裡眼和順風耳」,陳定昌踐行誓言,搏擊科技「浪尖」,默默為我國飛彈與精確制導事業奮鬥了一生。回顧為國鑄「劍」的科研生涯,陳定昌說,並不是他的思維有多超前,而是在考慮問題時喜歡從全局出發,從國家整體利益考慮。「我一生的最大追求,就是在實現中國夢上多做一些工作。」英雄遠去,精神永駐。
  • 從索取到守護巍巍祁連山再現勃勃生機 ——甘肅省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修復保護工作階段性成效明顯
    老書記曾經為搬出草原而「怕」過,為限牧禁牧而「怕」過,為脫離逐水而居、轉場放牧的生活而「怕」過……而如今,眼看著遠處祁連山脈白雪皚皚,草原上空雄鷹翱翔,各種野生珍禽再現蹤影,牧民們搬下山搞起了生態種植、舍飼養殖、文化旅遊,寂靜的祁連山草原再次恢復了以往生機,老書記漸漸安下了心。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甘肅視察,對祁連山生態環境整治給予「由亂到治、大見成效」充分肯定。
  • 祁連山國家公園野生動物亮相央視《秘境之眼》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央視《秘境之眼》欄目開播以來,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的雪豹、棕熊、荒漠貓、猞猁、兔猻、豺、血雉、斑頭雁等32種野生動物陸續亮相,基本涵蓋祁連山國家公園區域內重點保護物種,佔到該欄目播出總數量的11.4%。
  • 楊希剛:保護祁連山生態 建好黃藏寺水庫
    保護黃藏寺水庫周邊祁連山生態環境,為黑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是黃藏寺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管理者肩負的重要使命。祁連山是一片被乾旱包圍的「荒漠溼島」。山脈以西緊鄰庫木塔格沙漠,山脈以北是北山戈壁和巴丹吉林沙漠,山脈以南坐臥著乾旱的柴達木盆地,山脈以東則是黃土高原。
  • 生態商務獨棟 五礦觀山產業園亮相中國寫字樓產業園發展論壇
    地處全國旅遊示範鎮蘇家坨鎮的五礦觀山產業園,位於素有"北京第一山"之稱的西山山脈沿線,坐擁大西山山脈和風景宜人的自然生態區,負氧離子為市區的約150倍,空氣品質等級優,清新、靜謐的生態環境渾然天生,為構建綠色辦公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 「甘霖-1」首飛,世界氣象事業和生態環境建設又一首創誕生了
    2021 年 1 月 6 日,世界氣象事業和生態環境建設又誕生了一項首創。甘肅省人民政府和航空工業集團在甘肅省金昌市隆重舉行「甘霖-I」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首飛儀式。「甘霖-I」人工影響天氣項目貫徹落實了習總書記對祁連山生態修復的重要指示,填補國內空白,成為世界首創。為全世界氣象事業和生態環境建設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祁連山是黃河流域的重要水源產流地,孕育了黑河、疏勒河、石羊河等近千條大小河流,灌溉了河西走廊和內蒙古額濟納旗,為約10多萬頭牲畜和600多萬人口提供了生存條件。
  •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開設「自然生態教育課」
    圖為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開設的「自然生態教育課」現場,師生們了解祁連山地形沙盤。 鍾欣 攝中新網西寧8月5日電 (記者 羅雲鵬)「帶領學生和老師深入祁連山國家公園區域內,藉助『自然生態教育課』形式,可以讓師生們對生態保護有更為直觀的體驗。」
  •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草地生態持續向好
    日前,青海省氣象局、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聯合發布《2019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態氣象公報》顯示,該區域草地生態持續向好。據悉,該公報對2019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的氣象條件、植被生態質量、草地生態、季節性凍土等生態環境現狀進行了全面系統地監測與評估。
  • 最美林草故事丨祁連山國家公園「守山人」
    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油葫蘆管護站,幾位生態管護員出發進行山林巡查(9月9日攝)  新華社記者 周喆攝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油葫蘆管護站的生態管護員在撿拾垃圾(9月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藍翔攝  初秋時節,位於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的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河水潺潺,鳥兒啼鳴,迴蕩於山谷之間
  • 強化「綠都影響」 塑造生態品牌……觀山湖區加快「兩山」轉化打造...
    同時,基於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空間集約高效原則構建了環境友好型的「六大一制」綠色產業體系,實現了「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綠色經濟生機勃勃。為充分鼓勵和提升群眾參與生態建設積極性,引導、培養群眾生態環境意識和習慣,觀山湖區利用此契機,積極推進生態文明群眾性創建活動。
  • 夜闌臥聽風吹雨,「故鄉星雨」入夢來
    小孩們也被驚醒,望向潑墨般的天空,不自禁地興奮起來,三兩個逆著風嬉笑跑鬧,兩三個又指指點點圍看著地上被風吹得打起旋的枯竹葉,好不熱鬧!大人們是見多識廣的,知道這雨是來勢洶洶,急衝衝地收了傢伙什往回趕,若是趕上地壩上誰家晾了糧食,路過的大人小孩定是齊心上去幫忙收拾,大家都只有一個共識,收拾了回家,趕快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