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忙 線下迎客歡
臺青積極參與文博會,線下參展線上直播同步進行
海西晨報訊(記者 潘薇 通訊員 彭軍 陳建文)每年,來自臺灣的優秀文創產品都會成為文博會上的一大亮點,今年也不例外。第十三屆文博會於12月4日-7日在會展中心舉行,為觀眾們帶來了236個線下臺灣商家展位,300餘家線上臺灣展商,線上線下參加企業數總和與往屆臺灣地區展商規模基本持平。今年展會還通過兩岸主播帶貨等雲端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兩岸業界交流。
臺灣IP 展現奇思妙想
記者在展會現場看到,兩岸海絲文創館匯集了許多臺灣知名文創品牌,如用紙玩味生活、設計生活、創造生活的「紙箱王」,聚集各類形態的原創手工達人平臺「手創聯盟」,臺灣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品牌「阿優依」,臺灣創意設計手作課程「採泥塘」,「閩臺兩岸同心茶」等。
福建省閩臺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林徐源介紹說:「我們展館總共有34家臺灣籍的文創企業入駐。儘管受疫情影響,組織臺灣文創業者參展有難度,但我們創新思維,從展會籌備開始之前就聯絡有意向參展的臺灣同胞,這次還是有多家文創企業專門過來參展文博會,希望通過文創帶動產業鏈的發展,讓兩岸融合既有文化的交流,也提升品牌的附加價值,吸引更多臺灣同胞能夠在大陸落地生根。」
翊升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負責人薛伊君帶來多個針對母嬰和年輕人群體市場的玩具、文具禮品類IP。她曾策展三屆臺灣地區文博會,對接大量臺灣設計品牌到大陸拓展市場。對大陸文創產業的深入了解,促使她在三年前來到大陸創業,成立品牌代理和IP授權公司。「我們發現,無論是IP的形象或者產品設計,每年都有提升。臺灣有大量的設計人才,兩岸的文化交流其實可以從人才這方面來做更多深入的對接。」薛伊君認為大陸文創市場廣闊。
臺胞蔡旻吟帶來的「採泥塘」工作室展位業吸引了不少手工愛好者。來自高雄的蔡旻吟表示,她的創作靈感都來自生活,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黏土手作以外,還可以在木板、瓷器、鐵器、布上製作出不同類型手作文創品。蔡旻吟來大陸已有14年,早年在臺灣從事手工教學,如今在上海開設手作課,學生群體遍布大陸各省。「我剛到上海的時候,大家對於手作文創品還沒有很多的認識。如今,大陸的文創市場不斷發展,各種文創業態也百花齊放,有利於我推廣新概念的文創手作。」她舉例,「這兩年在視頻平臺上微型麵包烘焙展示、廚房餐品製作展示等十分火爆,有廣州的學生特地來到上海跟我學習,大家的創造力十足。」
首次來廈門參展的蔡旻吟直言,在這裡看到了兩岸文創業者的奇思妙想,而廈門的文創氛圍也逐漸濃厚,她也有計劃將來在這裡開設工作室。
電商直播 拓展臺企銷路
作為文博會的配套活動之一,2020海峽兩岸青年網紅主播大賽5日舉行頒獎儀式。這一賽事以「新經濟 新模式 新主播」為主題,旨在推動兩岸青年在電商直播產業中發現就業創業機遇。
為期五個月的比賽吸引到包括60餘名臺青在內的200餘名青年,有剛進入大學的19歲學生,還有尋求「創業再出發」的42歲在陸臺胞,幾乎全員都沒有過直播經歷。選手們表示,比賽為兩岸青年提供了實戰的機會、交流切磋的平臺。
五個月前,臺青彭歐雅報名參加這個選拔網紅主播的比賽時,沒想過毫無經驗的自己會進入十強,斬獲三等獎。「當時我只是想給創業臺青們『探探路子』。」從事創業孵化器行業的她說,
作為在陸臺商二代,彭歐雅在大陸已經生活了24年,對大陸的環境很熟悉,因此畢業後選擇加入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在廈門的兩岸青年眾創空間,幫助更多臺青就業創業。
今年上半年,彭歐雅服務的許多創業者都遭到新冠肺炎疫情打擊,有的甚至難以為繼。她努力幫著想出路,鼓勵大家嘗試直播等新業態。看到大賽招募的消息後,彭歐雅想:「我要帶個頭,告訴大家直播這件事做起來其實沒有那麼難。」
經歷了200多個小時的培訓和好幾場直播演練,彭歐雅的直播間在賽期內吸引到幾百名粉絲,觀看量從第一場的300人次增長到最多時超過1300人次。
彭歐雅的直播熱情仍在延續。比賽還沒結束,她就收到邀請,為參展文博會的臺青文創企業直播帶貨。「能夠通過直播的技能,拓展我為創業臺青提供的服務,讓我感到十分開心。」彭歐雅欣慰地說,未來,她想要「以身作則」,分享自己在直播帶貨中的經驗,帶動更多兩岸青年接觸直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大賽主辦方、廈門市臺聯副會長張勁秋表示,希望通過本次賽事,讓更多臺青融入新形勢下國家經濟發展的新格局,幫助更多在陸臺企拓展銷路。「希望大賽的結束,是更多選手職業生涯的開始。」張勁秋說。
商務部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電商直播超1000萬場,活躍主播數超40萬,觀看人次超500億,上架商品數超2000萬。直播帶貨成為電商發展新引擎。
今年8月底,廈門成立海峽兩岸直播電商產業合作園,助力電商平臺、兩岸企業及青年主播三方對接。此次大賽中表現優異的選手在賽後將受薦與MCN公司接觸,並可能獲得創業投資和直播生態服務支持。
廈門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吳家瑩說:「兩岸融合發展,其實就是臺灣的青年和大陸青年,結合在一起,其實這次兩岸青年的直播大賽,碰撞的火花是超乎我們的想像的。而我們也十分注重對臺青創業就業的支持,接下來也會打通臺企渠道、結合廈門直播電商資源,為大家提供更多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