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一條體長達2.5米、重約400斤的中華白海豚,誤入東江惠州段後不幸死亡。11月16日晚,這條體表無明顯傷口的中華白海豚,屍體被打撈上岸後運至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計劃製作成標本,進行進一步研究。
    
    近日,東江博羅段出現一條疑似中華白海豚的水生動物蹤影,引發廣泛關注。根據市民拍攝的視頻及現場該水生生物的活動情況,惠州市博羅縣漁政部門判斷,這極有可能是一條成年的中華白海豚,估計是因受傷或者生病,誤入淡水區域(詳見南方都市報APP11月15日《疑似中華白海豚頻現博羅東江?漁政部門:或因傷病而迷路》報導)。
    16日16時許,釣魚愛好者嵇家興在東江潼湖段,看到了該海豚疑似靠岸擱淺,肚皮翻起來了。「我和朋友一起將它翻起並推回東江,希望能順利脫險。當時它吐了一口血,遊向江中心。」嵇家興說,大約過了20分鐘海豚又遊回來再次擱淺,他就和朋友在現場守護,並打電話報警。
    隨後,惠州市農業農村部門,仲愷和博羅的農業農村、公安部門相繼趕赴現場。確認該海豚死亡後,在附近村民及漁民的協助下,工作人員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努力,終於將其打撈上岸。
    「該中華白海豚體長2.5米、體高0.7米,為成年雌性,體表無明顯傷口,估計有400斤左右。」11月17日上午,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副主任葉林告訴南都記者,中華白海豚是群居性動物,脫離群體單體逆江而來,身體可能出了問題,或因傷病而迷路,「目前,成年中華白海豚淡水擱淺,尚未有救助成功的案例」。
    據悉,中華白海豚屬鯨類的海豚科,是寬吻海豚及虎鯨的近親,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 瀕危(EN)、《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1級。作為珍稀海洋哺乳類動物,有「海上大熊貓」、「海上國寶」的美譽,其進化史、生活史、生理和生態特徵都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採寫/攝影:南都記者黃海林 通訊員葉林